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民贵君轻,那么统治者的利益真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像一个猎人要吃牛肉,而牛要被吃,牛和猎人的利益能一致吗?这里的肉就是赋税,每个王朝有那么多权贵,他们能够吃喝玩乐谈理想人生的前提,还不是万千百姓承担了所有,甚至千万家庭因为他们被活活饿死。。下面,我们就用闯王李自成的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统治者和百姓的利益是相悖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只有当百姓利益符合统治者利益时,双方的利益才是一致的。比如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的时候,难道他真的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其实不然,他只有提出这种口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才能让大多数普通人做炮灰,换句话说;不管他想与不想,他都必须这么做。而很多人眼中的利益其实是梦魇,殊不知他们需要付出的是生命。在这个过程中,百姓马革裹尸妻离子散,大明日落西山,只有李自成集团的利益越来越大。

这就比如一个公司,和你讲等级制度和如何克扣员工工资时,这绝对是企业效益最好的时候。而当老板和你讲生死与共的时候,那绝对是企业业绩最差的时候,李自成如此,陈胜吴广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初需要这些人当炮灰时提出苟富贵勿相忘,然后等到他发达以后便将这些忘的一干二净了。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王朝能跳出这个历史周期,这也是所有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次,当统治者和百姓利益冲突时,那牺牲的绝对是百姓利益。比如李自成在攻入京城后对百姓烧杀抢掠,这简直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百姓的利益。李自成灭亡的原因也就是由于失去民心,最主要原因虽然是吴三桂投降清军。那么问题来了:吴三桂为什么会投降清军呢?原因就是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不说,还把吴三桂的老爹关进监狱遭受皮肉之苦。

而李自成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自成对待吴三桂都是如此,那么刘宗敏要是杀死百姓或者掠夺其妻妾呢?这不就是典型的为了权贵的利益而牺牲百姓利益么?因此还是古代人说的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为李自成觉得自己已经夺了天下,有没有民心已经不重要了。但他忘了,他的天下是坐在百姓头上的。百姓或许不能直接推翻他,但却会让他成为孤家寡人。最终失去民心的闯军战力低微,并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只有当百姓的实力可以与权贵抗衡时,他才能真正与权贵的利益一致。因为靠别人仁慈实行有利于百姓的举措就如同施舍一样,次数多了别人也会厌倦。只有让这些皇帝如鲠在喉,他们才会真的以百姓为主。我们纵观古代,衙门里的捕快最喜欢欺负的就是那些没有反抗却只会磕头妄图让别人大发善心的穷人。因为这些捕快越欺负他们,他们就约觉得自己的可怜能打动捕快,然后这些卑微的乞求就会让捕快越有快感。

如果一个剑客遭受捕快的欺负,他就会拔剑抵抗造成捕快伤亡。而县衙为了捕快的利益也会贴发捕快不得欺负百姓的公告,虽然这些剑客彼此之间争斗会有伤亡,但却在无形中保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利益相同吗?换句话,只有百姓以牺牲统治者的利益,然后让他们做出的利益相同,才是真正符合百姓利益的。而统治者身为规则的制定者,自然也不是弱势的一方。

我始终认为任何制度,只有制衡才是最好的。唐朝时期,关陇贵族和皇权制衡,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唐盛世。而唐高宗李治借用武则天的手消灭关陇贵族后,皇权便一家独大。因此中唐才有了灭亡三要素:节度使、募兵制和皇权,而只有权力的制衡时,他们才会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从福利招募弱者,才会炮灰底层人有一个上升通道,一个王朝才会更长久。如果皇权一家独大,那么皇帝就会在失去威胁的情况下堕落,然后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灭亡,不是吗?一个人对自己衣食无忧时都会堕落,更别说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