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1914年到1918年,于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经历,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得的宝贵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所师范学校里,他学习了新式科学,巩固了国学知识,结识了值得敬重的师长,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1915年4月5日,22岁的毛主席向先生兼后来又是岳父的杨昌济,畅聊自己的经历和家世。

听完这些,杨昌济觉得毛主席是个履历丰富、吃得苦中苦的大才,遂给以鼓励,寄予厚望。他还在日记中,特别记述下毛主席的家世经历。

但在校期间,毛主席并非跟每一位先生师长,相处得都很愉快——只能说大部分。他曾跟师范校长关系闹得很僵。这对师生,曾经势不两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地位的差异,两人关系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干是湖南长沙新化县人,毕业于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留校教书,后又到专科学校、省立中学、女子中学任教过。

1915年,北洋政府的代理湖南巡按使汤芗铭,指定张干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长。张干之所以能够空降担任该校校长,不是因为他才能多么出众,而是原校长孔昭绶不服汤芗铭命令——汤芗铭要师范学生歌颂袁世凯的“中日亲善政策”,孔昭绶不从,逃亡海外。

张干到任后,立即采取高压政策,没收那些起义书籍,给学生们增加考试和作业。他以此方法劝学。张干认为,学生在学校就该好好学习,不要想那么多,更不要参与社会上那些事。

不久,因孙中山在广州起事北伐,汤芗铭为备战迎敌,不仅将一师办学经费悉数剥夺,还下令一师的每个学生得多交10元学杂费——实际是用来买子弹枪炮的。收取学杂费的工作,自然落到了校长张干头上。

10元学杂费,相当于学生们多交一个学期学费。这引起了毛主席等贫困学生的强烈反对,恰巧又有人爆料这是张干的提议。这时,又发生毛主席同窗易永畦咳血病逝的事情,于是一师学生们行动起来,罢课“驱张”。

张干得知罢课和驱逐自己的活动,是由毛主席等17名学生领导的后,当即决定要开除他们。但张干的开除决定,遭到杨昌济、王季范等教员的一致反对。最后,此事以张干离职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张干一直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而这让毛主席尤为震惊。因为毛主席原以为张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从政往上爬,结果张干没有往上爬。用毛主席的话说:“他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啊。”

毛主席谈起当年的“驱张”,曾流露过后悔:“当年赶走他没多大必要,多读半年书也挺好。”

1950年10月中旬,得知张干还健在,毛主席亲自给湖南省主席王首道写去一封信,要他接济“老校长”张干。王首道收到信后,当即给张干家送去1200斤米和50万旧币。

1951年9月,毛主席邀请张干来北京游览。在中南海的设宴款待中,他还特地安排张干首席入座。

之后,毛主席与张干的书信往来一直没断,毛主席对他的殊遇也一直到他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