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交锋,最终维持在“低烈度”,没有引发中东地区大规模冲突。对这种情况,美国媒体声称,最大赢家是美国,拦截、劝阻都是美方功劳,他们说的是实话吗?中东局势接下来会怎么发展?

据环球网报道,在沉默6天后,以色列在4月19日出手,对伊朗本土展开袭击,以回应后者对自己的导弹无人机突袭。同时,以色列还对叙利亚、黎巴嫩实施了袭击。然而,最终情况让人大跌眼镜,以色列只是派出了一批无人机袭击伊朗本土,没有出动F-35等先进战机。这些无人机进入伊朗后,很快就被防空系统打掉。随后,伊朗方面宣布,以色列袭击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目前还没有马上回击的计划。从这个情况看,外界原本以为的中东大规模冲突,短期内不会发生。以色列和伊朗这对“宿敌”,都后退了一步,不愿直接“摊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这次伊朗与以色列的交锋,令人感到疑惑。上次伊朗袭击以色列,出动了大批无人机和导弹,至少击中了两处以军基地。然而这一次,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的说法,虽然核设施所在地法罕省遇袭,但只是3枚“不明飞行物”出现,很快就被击落。甚至伊朗防空导弹都没有发射,就轻松化解了以色列这轮袭击。鉴于力度确实不强,并且以色列没有对袭击表态,伊朗下一次反击无从谈起,这场地区强国的交锋似乎就这么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以伊交锋没有升级的情况,美国CNN等媒体发声,将“功劳”全揽到美国身上。美媒称,此前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无人机袭击,“绝大部分”都被美军拦截。同时,根据透露的视频,以色列启动防空系统拦截时,美军官员就在其指挥室。可以看到,针对伊朗的拦截行动,是美国在主导。美媒还强调,以色列选择“低烈度”反击行动,也是因为美国拜登政府竭力“劝诫”,并且表示不会参与其中。从美媒的说法,可以看到两点情况:一是美国已经直接下场,但只是参与“防御行动”;二是美国与以色列的军事联合关系,不只是“安全承诺”的程度,而是接手指挥,对接情报体系。显然,这场以色列与伊朗的交锋,其实是华盛顿与德黑兰在“掰手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指出,从美国的角度看,他们对目前的局面非常满意。一方面,以色列的存在得到了“保护”,这意味着美国的中东战略根基未被动摇,“美元-石油”体系没有遭到冲击。这一点,对美国极其重要。据环球网报道,美联储多名高官发声,都提到“若美国通胀停滞不前,那么只能再次加息”。事实上,去年8月,惠誉就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和扩大长期国债发行量,警告国际投资者美债风险很大。到了今年,彭博社进行了100万次模拟,有88%的结果都指出,美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将持续上升,至少在未来10年都是这个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美国的选择是继续加息,吸盟友的“血”,自然要确保“美元-石油”体系不受影响。

另一方面,中东虽然重要,但已经不是美国的战略核心。从奥巴马喊出“重返亚太”后,美国逐渐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在2022年,美国拜登政府更是挑明情况,将中国定性为“最大战略对手”。近段时期,中美频繁接触。美国财长耶伦、副国务卿康达先后访华,国务卿布林肯也确定要来中国。然而,美国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打压,不仅启动了对华301调查,还表示要对中国的钢铝产品加征3倍关税。同时,美军还将中导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对此,中方已经展开强力反制,对美国进口丙烯酸征收反倾销税,并与古巴讨论军事合作。可以看到,中美在多个领域的交锋都在升级,美国自然无暇顾及中东。因此,拜登政府不希望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升级。

此外,中东地区虽然局势依然混乱,但再爆发大规模冲突的“诱因”却在持续减少。出现这种情况,与地区强国更关心自身产业和经济转型,不希望局势升级有关。从伊朗的情况看,他们建立“抵抗之弧”,就是为了将美国和以色列的势力驱逐出中东。不过在现阶段,伊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外部环境,突破美西方的极限制裁。对以色列,伊朗更倾向用“代理人战争”的模式,进行“低烈度”交锋。如果伊朗直接下台,自己改善外部环境的努力,会受到严重冲击。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极大,即使不直接下场,也会提供大量尖端武器。因此,保持战略定力,对伊朗非常重要。

不过,通过这次袭击,伊朗释放了一个信号“任何针对伊朗本土和驻外机构的袭击,都会招致对以色列本土的打击”。相比之下,以色列能做出的回应非常有限,并且自身防空网无法抵御伊朗的远程打击,明显在这轮交锋中落入下风。有意思的是,此前多次发表强硬言论的以色列总理内亚尼亚胡,在决定是否对伊朗报复的问题上,反而成为以色列政坛最冷静的人,只是表态“会用适当方式进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