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展到今天,至少已经有了三代理论的迭代:

账项基础审计(acc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 approach) 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 audit approach) 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 approach)

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模型,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企业有关,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以及评价内部控制对两者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并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会计师事务所确定的水平。

因此,开展审计作业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以评估企业固有风险。

由于基层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有限、对企业固有风险评估难以量化,并且出于客户披露时限、提高审计效率、满足监管检查等考虑,实务中往往还是只能将审计底稿模板化,将审计资源集中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应然,知道是这样,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还要知道应该是哪样?

尽管审计工作的测试工作量很大,但是了解一家企业并从企业层面评估其风险是应当的。

就是你去审了好几年,你要知道人家是咋赚钱咋赔钱的,有什么优势劣势,当地有什么明规则和潜规则,企业如何应对?行业有什么通用标准好的做法?如何建议企业节省成本规避风险?

不然每年去发一堆函证,搞一搞盘点,调几个重分类、调个收入费用截止性、租赁、递延,好像也意思不大。

本文纯属个人笔记,不构成专业意见,不代表组织立场。

请谨慎服用。

本文目录

  • 基本概况

  • 商业模式

  • 审计优势

  • 小熊座谈

1

基本概况

如今网络信息时代,了解一家企业的基本概况要简单的多。除了通过企业内部获取信息之外,网络上可以查询到各种权威的公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 企业官网披露;

  • 公司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年度审计报告;

  • 天眼查、企查查等信息整合的网站;

  •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裁判文书网;

  • 巨潮资讯网

通过各种渠道的信息整合、交叉验证,可以获取到相对准确的企业信息。

1、股权架构

1)最终实际控制人

很多企业出于战略需求、税务筹划、融资便利、监管合规等考虑,会设置非常复杂的股权架构。比如典型的VIE架构:开曼、维京群岛,VIE 和 SPV。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股权穿透到最后,可能就是几家海外基金或者BVI公司,只根据公开信息实际上看不到这家公司是谁最终控制的。

而对于一般小型企业,股权架构相对简单,一个或者几个股东出资,自然人或者被控股集团控制。

找到最终实际控制人(公司),谁是老板谁是爹谁说了算就清楚了。

2)股东列表

一家企业的股东往往不只一个,而是一堆。

企业的投资人的背景往往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业务导向,国资还是外资,不同的背景也会导致不同的管理风格和业务模式。

而这些投资人肯定不是手里有钱瞎投,要么是获取财务回报,要么是获取产业回报,纯财务投资倒还好说,如果是产业投资人,那必然会和另一些关联企业发生交易。

搞清楚企业的股东名录,一来可以帮助去审核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准确和完整,二来可以审核异常资金的流转。

3)历史沿革

企业的官网往往会有正式的沿革路径,哪年成立,哪年达成哪些成就,涉及到国资改革的还有一些改制的披露。

了解历史沿革可以帮助理解企业的历史问题,比如一些职工的安置、一些长期的债务等等。

除了企业官网,历史沿革信息在企业公开披露的报告里也会有介绍,例如财务报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等。

2、治理结构

1)治理层

治理层是对一家企业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管理层一般为董事会及监事会;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层一般为董事会、监事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下设置不同的专门委员会,如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等。

一般而言,外部审计师工作的汇报对象也是公司治理层,了解公司的治理层人员,与董事会及时沟通,也是审计准则的要求。

2)管理层

公司管理层的概念较为宽泛,基层管理者比如仓库管理主任,大小也是个管理层。这里说的管理层仅指高层。

在不同的公司组织里,管理层的最高级别称谓可能不同,总经理、总裁、首席执行官,都可以指代被董事会委任的最高管理层。

总经理下,会有各种分管副总,比如有个销售副总、财务副总、人事副总等。

3)部门层

根据企业行业不同、规模大小、业务不同会有不同的管理架构,管理层以下设置不同的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事务。

工业类企业,常见的部门包括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审计部、销售部、采购部、资产管理部、生产制造部等等。

部门的职责会写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企业的运营发展。

2

商业模式

除了基本概况之外,了解一家企业还要理解其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创造、传递以及获得价值的基本原理。

《商业模式新生代》书中运用九个模块,来对商业模式进行描述和分析。这九大模块,涵盖了一个商业体的四个主要部分:客户、产品或服务、基础设施以及金融能力。

1)客户细分

客户细分这一模块描述了一家企业想要获得的和期望服务的不同的目标人群和机构。

客户是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客户群体的划分回答了企业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客户?不同企业的客户群体也是不同的,是to B还是to C?是代理商客户还是零售终端客户?

获取企业的客户列表,以及根据年度销售额确定前十大或者前五大客户,了解这些客户的情况。

2)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描述的是为某一客户群体提供能为其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价值主张是客户选择一家公司而放弃另一家的原因,它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或满足其需求。

企业要向客户传递怎样的价值?在企业的客户所面对的问题中,需要帮助解决哪一个?企业需要满足的是客户的哪些需求?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企业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的组合?

通过访谈销售部门以及客户反馈,了解企业的价值主张。

3)渠道通路

渠道通路这一模块描述的是一家企业如何同它的客户群体达成沟通并建立联系,以向对方传递自身的价值主张。

与客户的交流、分销和销售渠道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客户交互体系。通过渠道,可以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提供售后支持。

客户希望以何种渠道与企业建立联系?如何去建立这种联系?哪些渠道更节约成本?

访谈销售部门,查询企业营销方式,了解企业的自有渠道或是合作方渠道。

4)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模块描述的是一家企业针对某一个客户群体所建立的客户关系的类型。

企业需要明确:对每一个客户群体欲建立何种关系类型。维护客户关系,不仅可以留住原有客户,还可以帮助开发新的客户,增加销售量或者单价。

企业已经建立了哪些类型的关系?这些关系类型的成本如何?

访谈市场开发部门,了解企业如何维护客户关系。

5)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这一模块代表了企业从每一个客户群体获得的现金收益。

如果说客户构成了一个商业模式的心脏,那么收益来源便是该商业模式的动脉。一个商业模式可能包含的收益来源分为以下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次性支付产生;持续收入。

客户目前使用的支付方式是什么?他们更愿意使用的支付方式是什么?每一个收益来源对于总体收益贡献的比例是多少?

获取销售合同,了解销售合同的交付条件、定价机制、权利义务、售后责任等。

6)核心资源

核心资源这个模块描述的是保证一个商业模式顺利运行所需的最重要的资产。

每一种商业模式都需要一些核心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企业得以创造并提供价值主张,获得市场,保持与某个客户群体的客户关系并获得收益。核心资源包括实物、知识性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

企业的价值主张需要哪些核心资源?企业的分销渠道需要哪些核心资源?客户关系的维系需要哪些核心资源?收入来源需要哪些核心资源?

如何持续不断地保有核心资源?

7)关键业务

关键业务这个模块描述的是保障其商业模式正常运行所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每一个商业模式都有着一系列的关键业务。这些业务是一个企业成功运营所必须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同核心资源一样,它们是企业为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获得市场、维系客户关系以及获得收益所必需的。

关键业务可以分为几类:生产体系、问题解决方案、平台。

企业的价值主张需要哪些关键业务?企业的分销渠道需要哪些关键业务?客户关系的维系需要哪些关键业务?收入来源需要哪些关键业务?

8)重要合作

重要合作这个模块描述的是保证一个商业模式顺利运行所需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网络。

有很多原因使得一家企业需要构建重要合作,而重要合作在许多商业模式中逐渐承担起基石的作用。企业通过建立联盟来优化自身的商业模式、降低风险或者获得资源。

谁是企业的关键合作伙伴?谁是企业的关键供应商?企业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了哪项核心资源?合作伙伴参与了哪些关键业务?

企业合作的动机一般包括:优化及规模效应、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特殊资源及活动的获得。

了解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了解上下游的业务合作模式。

9)成本结构

成本结构描述的是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发生的全部成本。

创造和传递价值,维护客户关系,以及创造收益都会发生成本。

企业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固有成本是什么?最贵的核心资源是什么?最贵的关键业务是什么?

尽管成本最小化是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诉求,但低成本结构在成本导向的商业模式中会显得尤为重要。

获取企业的成本结构,确定主要的成本支出,了解向供应商采购的流程及合作模式。

3

审计优势

1、信息范围

根据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是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

这一条款其实给了审计人员一定的便利,相比较于公开信息,企业内部的记录、文件会更加的细节、详实,通过审计过程中获取并审阅企业文件资料,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

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 财务资料;

  • 股东投资协议;

  • 董事会会议决议;

  • 年度预算决算指标;

  • 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

  • 管理层考核办法;

  • 各部门管理制度等等

2、内部接触

文件和制度资料更多的是给了方向性的框架,实际业务的情况还是要通过一线人员来了解。

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另一重要方式,就是通过接触访谈各级别的内部员工。

一般而言,审计在计划阶段需要访谈公司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且在执行阶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去询问各类一线人员,不仅限于财务,还可能询问HR、采购专员、销售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等等。

3、尽情询问

审计可以相对不受限制的接触企业文件及企业管理人员,这其实是一大优势。

不仅可以通过查阅公开披露信息,还可以针对特定的情况、特别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相关人员。

技术、业务可以不懂,但是逻辑要对的上。

问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宏观微观,财务业务,任何有疑问或者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询问专业的企业内部人士,这是宝贵的资源。

4

小熊座谈

最近去江苏出差,当地副总给我递烟,我说我不会吸,劝我喝酒,我说我不会喝,饭前喊我一起打掼蛋,我说我平时不打牌,掼蛋只会个入门,副总笑我说,那你平时玩什么?

我一时语塞,打哈哈笑了笑,只加班,没啥玩的。

我总不能说我平时闲着没事写长篇段子吧。

写公众号这玩意看起来没啥,但是一旦说出来,感觉这人就不太正常:

正经人谁没事喜欢写大作文呢?

人到三十,越来越会觉得,有点业余的小爱好,并且舍得花时间耗精力去搞,还是很惬意的事情,

吸烟喝酒打扑克,跑步唱歌玩游戏,看书读报写作文,都可以,

无所谓好坏,要有些为了不为什么的坚持。

虽然我不吸烟,但我还是喝点酒的,之所以一开始拒绝了,是因为只要开了头那以后就得天天喝,这谁受得了。出差毕竟是干活的。。。

刚毕业那会,我还觉得拒绝别人劝酒挺不好意思,现在面对一些没数的劝酒:

想喝就喝,不想喝我就不喝,你谁啊?

不过我还挺喜欢送人酒。

一来红酒白酒,长长久久,寓意很好,二来确实很方便,可立饮可久藏,可自留可转赠,某些53度的白酒,甚至可以成为硬通货。

等我将来哪天出圈了,我就去搞个酒水联名,名字叫,小熊座的20年窖藏。

买酒送段子。

(全文完)

2024年度2季度中标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