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南唐旧臣徐铉,问:“你最近有没有去见过李煜?”

徐铉赶紧说:“臣不敢私自前去。”

毕竟南唐已经被灭,李煜这个南唐后主已经是亡国之君被囚禁在汴京,已然失去了自由,没有皇帝的允许,谁也不敢去见他,尤其是南唐旧臣更不敢轻易去拜见旧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光义自然知道这一点,他这样问也只是想引出他召见徐铉的目的:“爱卿去看望李煜吧,就说是朕让你与李煜相见的。”

徐铉领旨离开,很快就到了李煜的囚禁住址,看到大门就下了马,对守门的一个老卒说:“愿见太尉。”

老卒自然不敢轻易放人进去,直接阻止:“有旨不得与人接,怎能相见?”徐铉就说自己是奉旨拜见李煜,老卒这才进去报告给李煜。

徐铉在外面等了好久,才见李煜戴着纱帽穿着道服从里面走出来,徐铉远远见着就拜,李渊赶紧下了台阶领着徐铉入内。

能见到徐铉,李煜显然很激动,毕竟自被囚禁在汴京,李煜的亡国之恨、思国之情无人诉说,一日日只能醉心宴饮,以此打发时光,突然见到旧臣,怎能不激动?

两个人先是抱头痛哭,后又坐下来互相看着对方不说,过了许久,等两人的心情都平复的差不多了,李煜突然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当时后悔杀了潘佑、李平。”

潘佑、李平事件发生在973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灭了南汉,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南唐,派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仕南唐,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赵匡胤欲兴师,让李煜自己看着办,李煜自然不可能选择投降,就上表表示愿意接受北宋册封爵位,但赵匡胤不愿意。

南唐已然被赵匡胤盯上了,李煜无力改变南唐的这种国运,但南唐的一些臣子见不得南唐国运继续衰弱下去,内史舍人潘佑数次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

李平曾是一个道士,后来进入官场,曾要求按《周礼》恢复井田之制,官至卫尉卿、户部侍郎,潘佑认为李平能够改变南唐的国运,但徐铉和张洎却认为这是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作乱。

李煜也觉得这件事定是李平的谋划,于是什么也没有查证就直接派人将李平下狱,然后又让人到潘佑的家中收押潘佑,结果潘佑在家中自杀,而李平也在狱中自缢。

后来的李煜每每想到这件事就后悔不已,他认为这两个人如果没有死,说不定南唐的命运真的能够更改,这种想法即便是南唐灭亡了依旧没有改变。

但其实,南唐的国运并非某一个人或几个人能改变的,就南唐国内来说,早在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世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走上衰弱了,李璟最后都自称国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煜继位后再怎么挣扎都改变不了,更何况就当时的大环境来说,赵匡胤已经不愿意国土四分五裂,向南唐开刀只是时间问题。

974年,赵匡胤诏李煜进京,李煜不敢进京,遂称病不从,赵匡胤直接出兵,李煜也开始备战,北宋与南唐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李煜一面阻止抗战,一面质问出兵攻打南唐的吴越王:“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可惜吴越王根本不搭理李煜。

后来李煜又派徐铉两度出使北宋,试图谋求南唐的和平,赵匡胤不惯着南唐,不管徐铉如何能言善辩,也改变不了赵匡胤攻打南唐的决心,甚至在徐铉滔滔不绝的时候,赵匡胤直接拔剑怒斥徐铉,说出了那句著名的:

“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无论如何,赵匡胤是一定要拿下南唐的,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就这么灭了。

第二年也就是976年正月,李煜被押解至汴京,被赵匡胤封了个违命侯,从此就成了阶下囚,被安置在汴京的一处宅子里。

每每想起这段历史,李煜都觉得一切的改变似乎都发生在973年的潘佑、李平事件之后,他总觉得如果他们没死说不定南唐不至于如此。

但他却没有想过,在973年之前,之所以南唐龟缩一隅还没有出现大问题,只是因为赵匡胤忙着灭别的割据政权,没时间搭理南唐而已,等到南汉灭亡之后就轮到了南唐。

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这个南唐后主在汴京的日子着实不好过,至少他没有南陈后主陈叔宝那样的随遇而安,他日日被亡国之痛、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折磨着。

所以当他突然见到南唐旧臣徐铉的时候,心情是真的跌宕起伏,忍不住就哭了,忍不住就提到后悔让潘佑、李平死了,忍不住就又想到了故国,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灾祸。

当徐铉离开后,赵光义又召见徐铉,询问两人都说了些什么,徐铉不敢隐瞒,他知道自己不说,赵光义也能通过别的途径知道两人的谈话,于是就一五一十将两人的对话都告知了赵光义。

赵光义听完没有什么表示,面上平静的让徐铉离开,心里却对李煜极为不满,南唐早灭了,你一个阶下囚却还在思念故国,还在后悔当年之事,这难道不是对宋朝很不满?

而徐铉离开之后,李煜也是心绪难平,以至于在七夕节的时候,在宅子里让南唐故妓演唱他之前所写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声音传出去很远,赵光义一听大怒,又是故国,行,你这么思念故国,你那故国亡了,你也跟着没了吧,于是赵光义赐下牵机药。

所谓牵机药,“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关于徐铉奉旨拜见李煜和赵光义赐给李煜牵机药的故事并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宋人王铚的笔记小说《默记》,尽管不是正史记载,但这种说法流传甚广。

至于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李煜确实死于978年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七夕节,也是李煜的41周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