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这一段文字,来自屈原的《天问》。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将先秦及以前,人们心中所有的问题放到了一起,汇聚成这篇奇诡的文字。上面摘下来的几句,与“羿”有关,但不是诗中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关“羿射九日”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可是,羿是怎样射掉九个太阳的过程,却在书的流传过程中遗失。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文字,是依据《山海经》等古文献而成的《淮南子》。

《淮南子·本经训》,讲了羿不止“射九日”的故事:“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这里的“十日”与“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六凶”,共同危害人类。尧帝派遣羿来到人间,射掉了九个太阳,除掉了六凶,人民重新回到安居乐业的状态。

无论是《山海经》还是《淮南子》,羿都是受天帝之命“下”到人间除害安良的功臣。可是,为什么后来的羿,没有重回天上做神仙,而是成了人间射日的英雄?

这篇开头引用的“天问”几句诗,屈原不解地问:羿,怎样射下了太阳?金乌又怎么被解体了?屈原的疑惑也是很多人的疑惑。金乌和太阳,是一而二还是两种存在?本来按部就班的太阳们,为什么动了调皮的念头,一起出现在天空?羿射九日是刻意为之,还是将十个太阳都射了?

不管是《山海经》还是《淮南子》,羿射九日的行为,都是受命为之。“山海经”中,羿拿了帝俊赠与的红弓白箭,一一射向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十日。太阳们开始不相信羿会真的杀它们。但发现不是吓唬后,已经迟了。其中一个聪明的太阳,躲在一棵马齿苋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羿射了九日,扶桑树上空空如也。一条蚯蚓发现了躲藏的太阳,向羿告密。可惜它声音太小,羿没有听到。羿离开以后,太阳从马齿苋下出来。它狠狠地瞪了蚯蚓一样,记下了蚯蚓的模样。所以,只要有太阳的日子,蚯蚓一定躲在地底,否则会被晒干。马齿苋却不管多大的太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都是来自于此。

太阳被射杀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十个太阳同时出来会危害万物。没有了太阳同样不行。好在有一个逃出生天的太阳还活着。不过经历过死里逃生,这个太阳不愿意出山了。怎么办呢?便让动物们去叫它。

一个个动物无功而返。只剩公鸡最后一个。公鸡眼看到天亮太阳还不出来,一声声高声大叫“哥、哥哥,哥、哥哥”。太阳不答应,公鸡就一直叫不停。终于,公鸡的诚心打动了太阳。太阳出来了。见到过九个太阳的结局,最后一个太阳不敢再随心所欲,每天按时按点上班了。

现在问题来了。天问中“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羿带了华丽的弓箭,不但射了九日,还杀了六大凶。他带了蒸熟的巨型野猪肉献给天帝,天帝却不开心。说明羿射九日,虽是奉命而行,可是他忘了,十日都是帝俊和羲和的儿子啊。一口气差点杀光天帝所有的儿子,能开心吗?

羿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其实不是一个人。羿射九日后,想回天庭而不得。他去昆仑虚找西王母,得到一粒仙丹。西王母一再叮嘱这粒仙丹吃半粒长生不老,吃一粒可回天庭。回家后,他将这秘密告知了妻子嫦娥。嫦娥害怕人世间的种种,于一个羿不在家的日子,服食了整粒仙丹,飞向了天空。

这里的羿,似乎还是射日的羿。后羿是谁?上古一个有穷国的首领。他仰慕羿的善射能力,以羿为自己的名字,故而叫后羿。到了唐代,二人不再被区分,合二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