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民族英雄、爱国元帅,与岳元帅齐名的,还有在他身后,由他一手培养的“岳家军”。

公元十二世纪,在宋金两朝南北对峙的交战之际,就连金兵阵营都不禁感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然而,一生光明磊落的岳飞元帅却并未实现平敌复国的心愿,自己也没能落得善终,被奸臣以谋反之名勾结陷害,惨死于南宋王朝临安城内的大理寺牢狱中。

令人不解的是,在谋杀岳元帅的人中,秦桧夫妻等奸佞之臣诬陷岳飞是为满足自身利益,那“岳家军”中九位主将参与此事到底是为何呢?难道看似上下一心的“岳家军”,其实内部早已分崩离析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

半壁江山沦丧 天命大鹏转世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发迹于今天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一带的女真族金王朝起兵南下,大军兵锋锐利,积贫积弱的北宋军队不堪一击。很快,金兵攻破东京汴梁城,也就是当时的北宋王朝帝都。

皇城内的钦宗赵桓和已被尊为太上皇的徽宗赵佶被金兵掳走,北方半壁江山从此沦陷番邦,北宋政权覆灭于狼烟之中,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耻”。

幸存的康王赵构率众南迁建立起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他将陪都定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值得一提的是,自始至终宋王朝都没有放弃过还都东京汴梁的梦想。

战场

那么,谁又能带领这个孱弱的国家实现这个梦想呢?

彼时,有一位二十四岁的年轻将领正在山东曹州血战,此地已属于金人的统领范围。他跟随在宗泽身旁,每逢战阵必身先士卒、杀敌无数。凭借游牧民族最引以为傲的近战白刃战方式,他率军打得金兵后退百里地。

这位初露锋芒的年轻人,就是岳飞,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岳家军”统帅。岳飞出生在河南汤阴的一个普通农户的家里,自幼读书习武,可谓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天生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

在广为流传的小说《岳飞传》里,岳飞出生不久他的家乡就遭遇了大洪水,只有母亲带着小岳飞坐着一口水缸逃生,后来在下游被一位王姓员外救起。

而这位王员外的儿子,就是岳飞元帅一生的战友王贵,和他们一起长大的还有汤怀和张显,他们之间都是亲生手足一般的情义。

而在真正的历史中,《宋史》并没有关于汤怀和张显的记载,只有王贵是岳飞从起兵时就追随在左右的将领。

既然是亲如兄弟,王贵在后来的岳家军中自然也是非常受到器重,是岳飞元帅最为信任的关键人物之一。

岳飞

我们后来所熟知的“岳家军”十二将领中,排在第一位,也就是仅次于主帅岳飞的,就是身为御前诸军都统制的王贵。

以王贵为代表,“岳家军”最初的几位主将还包括岳飞的长子岳云、养子张宪等人。

后来,还有中途投奔的牛皋、战场投降的杨再兴。岳家军广揽天下人才,成为两宋之交中原政权最强大的一支抗金力量。

要知道,此时大江南北忠君报国的不只有“岳家军”,还有岳飞的老长官宗韩世忠麾下的“韩家军”等多支部队,他们都不是由南宋朝廷统一下令征募,而是由各地爱国官员自发招募而成。

岳飞

四征江北 前功尽弃

虽然志在直捣黄龙,虽然岳飞和“岳家军”的先后五次北征确实为摇摇欲坠的宋王朝收复了不少失地。

但是由于很多现实因素的羁绊,岳飞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自己匡扶社稷的志向。到底是谁杀了岳飞?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真的不想复国还都吗?

一说起岳飞被害,相信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奸臣秦桧,很多影视剧和电影也将秦桧这个角色设计成岳飞主题作品中的最大反派。

而实际上,当时南宋政权的第一掌权者不是统兵的岳飞,也不是主政的秦桧,而是舍父兄南渡的宋高宗赵构,他才是岳飞被害的真正幕后“操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构

据《宋史》中记载,赵构也曾和皇家其他宗族兄弟一起入金营为质,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见到他战栗哆嗦的样子,还用汉人的成语“呆若木鸡”来嘲讽。

虽然满腹才华,但是生性更为懦弱的品质决定了这位后来的偏安皇帝难有什么作为,更不必说北伐复国还都。

正所谓能力只能决定下限,而决定上限的则是需要人天生的性格。赵构当然也想成就一番功业,可是一想起金人曾经对他的恐吓造成的心理畏惧,他始终不敢与金兵死战到底。

最终,宋高宗赵构寿享八十一岁,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最长寿的帝王之一。作为偏安江南的第一位君主,能够做到稳定政局,繁荣南方经济,高宗天子已经算是战战兢兢了。

赵构

因此,说到底,宋高宗赵构这种且战且守、不敢一战到底的战略总方针,才是害死岳飞的根本原因。在这种中央决策的影响下,比起总想着打打杀杀的岳飞,一心只求南北划江制衡的秦桧才是赵构眼中的忠臣。

这个秦桧又是何许人也?我们只知道他是叛国通敌的奸臣,殊不知其实秦桧最早也是坚定的支持抗金政策的臣子。

然而他与岳飞不同的是,岳元帅是在正面战场上杀敌报国,想的是一身才能报效给国家和百姓;秦桧则是深居庙堂之高,他的政治理想是随着皇权政局的需求而变化的。

更何况,他在汴梁城破后也被迫去过金营,并在那里改变了自己的主张。

赵构

以宋高宗为核心的决策输出,秦桧等朝廷要员负责具体执行,南宋政权在“岳家军”浴血奋战之时,莫名其妙地与北方的金王朝达成了且战且和的默契。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南下攻宋的金朝四太子完颜宗弼主动派出使臣议和。而此时岳飞和他的部队已经打到了东京开封城的周围,只要坚持下去,眼看就能恢复旧都,复兴大宋曾经的辉煌。

然而,本就无意与金兵过多纠缠,宁愿偏安江南的宋高宗和秦桧等主和派官员却对金人的议和请求非常欢迎,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停战协议,自此南北分治再无统一。

议和

《岳飞传》里提到的“十二道金牌”并非虚构,真实的历史上就是宋高宗连下十二道诏书才停止了岳飞的北伐征途。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皇帝已经命令了十二次,足以看出岳飞的坚持和朝廷的果决。

最终,岳飞于金宋议和的同一年下狱临安大理寺。作为政治政见上的对手,主和派的秦桧从一开始就想置主战派的岳飞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