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郁的海水气息中,他们伴着民谣翩跹起舞;在悠然惬意的榕树下,他们身着戏服你侬我侬;在翻滚的浪涛声中,全村人簇拥遥望……

4月20日晚,在中央歌剧院,上演了一场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厦门艺术学校倾力打造的舞剧《沉沉的厝里情》,让观众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部舞剧以闽南女子“阿月”一生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丈夫“阿明”出海离家的故事。从12年前首演至今,荣获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厝里情”为何能“圈粉”大江南北的观众?“小白鹭”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来源于生活的真诚

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在京亮相的现场,记者看到,观众席上,有人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片段,有人全神贯注随着音乐点头,还有人潸然泪下而鼓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0日,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在中央歌剧院上演,现场不少观众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片段。新华社记者 刘雅萱 摄

“从音乐、道具到舞美、表演,我们竭力呈现原汁原味的闽南生活文化,创排过程中,小时候记忆里很多温馨的点都泉涌般浮现。”《沉沉的厝里情》的总编导靳苗苗介绍说,舞剧中有巷子里戴着斗笠穿梭的少女、在榕树下和茶室里谈天说地的伙伴,这些朴实的元素,都源自生活。

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剧照。新华社发(张晓成摄)

此次剧中老年阿月的扮演者卓然告诉记者:“有次采风时,看到一个祠堂门口,一位罗圈腿的老奶奶扒拉着眼睛使劲抬头,这一幕,让我理解了老年阿月望眼欲穿的情感,后来越跳越觉得自己就是阿月。”

男主角阿明的扮演者李鑫,首次演出时才19岁,为了演好角色,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前往当地采风。他说:“希望通过民间舞这种韵律表达方式将闽南人的故事讲给观众听。”

闽南文化的情感表达

近年来,越来越多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艺术作品破壁出圈。如何直抵人心,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共鸣,是艺术创作的追求。

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厝里情”是怎样打动普遍大众的呢?

在演出现场,记者看到,头戴发巾的男人们拍胸而舞,身着戏服的“布袋木偶”手舞足蹈,惟妙惟肖的“丑婆”舞段将热闹场景烘托至高潮,观众不断报以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剧照。新华社发(张晓成摄)

领跳完闽南民俗表演“拍胸舞”后,李鑫在幕后直呼“太过瘾”!他告诉记者,动作中感到满满的力量,希望将闽南男人敢拼敢闯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剧中蕴含的民俗风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烘托的文化氛围,让人物形象充满了情感。”原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赵大鸣在观影后说。

同样观看了整场舞剧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张晓梅表示,浓烈的色彩、欢快的节奏、激烈的情感融入闽南文化符号,“让人不禁替剧中人物去笑,去爱,去流泪,去盼亲人归来,这份情感直抵人心”。

舞蹈传承的动人故事

如今,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追捧与日俱增。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团,“小白鹭”如何用舞剧演绎民间文化的传承?《沉沉的厝里情》背后,藏着一个关于艺术追求和传承的故事。

据了解,30多年前,北京舞蹈学院厦门班的同学,“飞”回鹭岛,成立了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于2012年创排该舞剧并成功首演。12年后,这只“小白鹭”经过多番历练,又重回北京,将闽南文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剧照。新华社发(张晓成摄)

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杜丽丽专程来看本次演出,她说,“剧中展现了妈祖文化、‘火鼎公婆’等内容,让观众感受到了非遗悠久的文化魅力”,希望“小白鹭”越来越好,让传统文化以创新的形式代代相传。

“这部舞剧从创排走到今天,都是用的本团培养出的孩子。”靳苗苗表示,希望通过本土演员演绎的本土故事,传递出一种质朴却坚韧的情感,让这份对舞蹈的执着感染更多年轻人。

“中国舞蹈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要坚守深入人民的创作之根,传承传统文化之魂,打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舞蹈作品。”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说。

(来源:新华社 记者:刘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