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这句话是晚年的康熙面对病逝的李光地发出的由衷的感慨。如此情真意切,很难不让人动容。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位追随康熙多年的肱股之臣,清代大学士李光地一生清廉,忠心耿耿。他深受康熙皇帝的信赖和器重,被一路提拔至文渊阁大学士。

当年老的他向皇上告病还乡时,康熙心中无法割舍这位朝夕相处多年的老臣,还派去宫中的御医为他诊治。

一个臣子能让君王如此挂心,一定是具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历史上两人的君臣之谊亦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光地

君敬臣忠

众所周知,清康熙年间是清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康熙皇帝在位时的绝大多数时期,朝政稳固,国富民强。

在有人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时候,李光地却像一根扎出口袋的锥子,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他的一生更像是鱼跃龙门,一旦有机会他便能乘风而起,扶摇直上。

我国清代版图辽阔,是明君与贤臣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官至一品的李光地曾在平复叛乱和统一台湾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康熙十三年,靖南王举兵造反。正值时为翰林院编修的他回福建探亲,当时他与家人逃难后躲在一处山谷中。反叛军对他进行招安,但被他严正拒绝。

康熙

这样的举动恰恰证明了李光地对于朝廷的忠诚。这样委屈过了数月,他将收集到的相关情报写成密折,派人偷偷前往京城送信。

康熙皇帝收到密信,震惊之余又感动至极,这可是关于叛贼靖南王的战略部署和军粮位置等机要信息。

彼时的李光地,就像是贝壳里闪着光的珍珠,一出现就让康熙帝眼前心头都为之一亮。

经过镇压,本来还没有大动作的叛军直接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待三年后,反贼被平定。对李光地念念不忘的康熙从李光地这几年的逃亡经历看到了他的不易,遂对李光地赞不绝口。

恰巧这个时候,李光地的父亲却去世了。他守孝三年后返京,由康熙皇帝亲自接见。这之后,李光地从之前的七品芝麻官一跃成为内阁学士。后来,李光地抓住收复台湾的关键时期,在统一台湾这一重大事件上又出了不小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

爱岗敬业

“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李光地一生为官清廉,尽职尽责,这也让康熙皇帝越来越信任他。此后二十多年,李光地从一而终,官位也一路上升。最终,在年过花甲之际登上了相位。

康熙三十三年,李光地母亲离世。他向康熙请了九个月的假,用来回家给母亲守丧。这一行为在当时受到了其他官员的弹劾,因为按照礼制,他需要辞官回家守丧以尽孝道。

这时,康熙皇帝颁布谕旨,让李光地在任守制。对此,即使面对弹劾的压力,李光地始终未做出任何回应,也终究没有提过辞职守丧一事。李光地恪尽职守,一心向民。

康熙三十七年,李光地迁任直隶巡抚。当时京城地区的人民饱受水灾之苦,康熙命他去疏通河道,引河道之水入运河。

李光地在仔细考察当地几条河流情况之后,发现疏浚新河占用大量民田,对于六州县转运漕粮的船只给的供给田,奏请皇帝免除赋税。

李光地

君臣之谊

“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

都说“高处不胜寒”,帝王往往是孤独的,因其特殊的身份,似乎注定了他不会有朋友。可是,康熙不仅把李光地当成自己的朋友,还很珍视与李光地的友谊,甚至认为对方是他生命中的唯一知己。正如鲁迅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康熙三十六年,当时的李光地已官至二品。某日,他发现一处官学校舍需要修缮,费用是一万两银子。于是他去找皇上申请修缮费用。

当李光地将康熙给的支票带回家中,决定第二天去户部支取时,他的夫人来京探望他,向他索要钱财回家盖新房子。他询问夫人金额,却见夫人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要八千两银子,声称房子要气派些才符合李光地的身份。

银子

可是,他一介清官并没有这么多钱。因为觉得不可思议,他并未理会夫人的无理请求。第二天,他去户部支取银两时发现只剩二千两。当时的李光地顿感怒不可遏,认为是户部私扣了银两,于是去找皇上讨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