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纯日晒白茶”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人认为纯日晒是福鼎白茶传统工艺,这样做出来的福鼎白茶品质更好;也有人反驳“纯日晒白茶”是一个伪概念,纯靠日晒是晒不干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纯日晒白茶到底怎么样?这还要从它的工艺说起。众所周知,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一种不炒不揉、制法特殊的茶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干燥两道工序。

萎凋,是指鲜叶摊在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使其水分蒸发、体积缩小、叶质变软,其酶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发生变化,促进茶叶品质的形成。

通常白茶分为日晒自然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加温萎凋复式萎凋四种萎凋方式。

适度萎凋之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干燥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减少茶的青草气以及涩味,同时增加毫香、花香等丰富的香气;二是进一步降低茶叶含水量,以便达到能够长期保存的要求。

而在干燥环节,又可分为三种方式:日晒、炭焙、电焙。根据干燥方式不同,将白茶分为日晒白茶、炭焙白茶、电焙白茶。

三者之中,日晒白茶的品质一定最好?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日晒白茶

日晒白茶,指的是在制茶过程中采用日光萎凋、日光干燥工艺,自然天成的白茶,相当于无滤镜、无美颜的纯素颜美女。

就像田艺蘅在《煮泉小品》所说:“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说的就是日晒白茶。

由于日晒白茶是大家公认为最自然的素颜白茶,于是有不少商家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纷纷标榜自己是“纯日晒”白茶,提高茶品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纯日晒”这个具有绝对性意义的词,与传统日晒白茶又不太一样了,大家对于“日晒”可能有一些误解。

首先,日晒白茶并不是说茶叶一直在太阳下暴晒(那样会造成茶青发红,内含物质转化不充分),而是制茶师傅视白茶鲜叶在日光下的萎凋情况,适时地将萎凋鲜叶放置在阴凉处,如此反复。

如果这种方法掌握不好,就会使白茶含水率过高,不仅茶汤滋味不纯,而且存储时易产生霉味。传统日晒白茶有些看天吃饭,连续晴朗的天气是可以完成的。

而纯日晒白茶,即便天气晴朗,白天进行日晒没有问题,到了傍晚太阳下山,则无法连续进行日晒萎凋或干燥。如此看来,纯日晒是没有那么“纯”的。

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纯日晒的过程中断更久,则需用文火及时焙干,否则茶青很快会烂掉。这时,就需要炭焙或者电焙了。

2

炭焙白茶

炭焙白茶,要先将完全烧透的木炭(燃烧时不能有烟,否则会影响茶叶品质)放入焙坑,木炭火上覆盖着草木灰,目的是将炭火温度控制在35~45℃,避免直接烘干。

之后将焙笼放置其上,白茶平铺其中,开始炭焙。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依赖制茶师父的经验以及对茶叶香气变化的敏感度。

通常需要用手去感知炭的温度,让白茶不断吸收炭内散发的热量,促进白茶中酶的活性。同时,为了让茶叶受热更均匀,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翻动,防止茶叶焙焦。

经过炭火烘焙的白茶,可以降低白茶的青味,使白茶的茶气更足,干茶闻起来也有淡淡的炭火香。

炭焙茶的特点可以用一个“活”字来形容,这种干燥工艺的白茶广受消费者喜爱,

可以说,炭焙白茶是“两个巴掌”的艺术,更依赖制茶师父的经验,呈现滋味更“活”的特点。此外,这种干燥方式的白茶耐储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而言,炭焙的过程非常辛苦,而且费时费力。一般炭焙白茶主要针对白毫银针、高级白牡丹等级别较高的白茶,而对于级别不高的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白茶,电焙则是主流。

3

电焙白茶

随着白茶越来越受欢迎,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生产量最大的寿眉,遇上生产旺季时,炭焙根本难以满足如此众多的需求量,于是就要用到电焙。

电焙的优势在于,电焙箱温度设定简单,不需要太有烘焙经验的师父也能操作,只需设定好温度就好。

当然,电焙白茶不一定就不好。其实好的白茶,要有优质的鲜叶、充分的萎凋以及低温干燥,如果鲜叶质量不好,萎凋不够充分,干燥不达标,就算用炭焙,也会影响白茶品质。

其实日晒白茶、炭焙白茶和电焙白茶三者各有千秋,日晒白茶工艺自然味清鲜,炭焙白茶茶气足,滋味“活”;电焙白茶的品质相对更稳定。

其实,炭焙、电焙的出现,是应时代进步和工艺创新而出现的,不必一味地因循传统,传统或茶农生采用日光萎凋是当时受生产设备所限,但日晒自然萎凋对天气的依赖太大,如果条件不理想,则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白茶。

对于茶友来说,其实没有必要追求“纯日晒”或者纯手工炭焙等噱头,茶本身原料正宗、工艺到位、品质过关,喝起来好喝、对味就足够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若大家想品尝高品质、好滋味的福鼎白茶,不妨点击上方链接提前【预约】直播,4月24日(本周二)晚18:00准时赏味奶香白茶、2024有机银针、12年北仓老白茶等~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中国茶经》,陈宗懋、杨亚洲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2、《白茶新语》,李建国著,文化发展出版社。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茶知识

与茶友谈茶、喝茶

群内不定时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