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剧《梦回东坡》在全国巡演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作者:林梅

​推动川剧艺术走出去必须有好的作品。2024年3月9日至4月13日,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剧组沿着苏轼的人生足迹,从成都出发,一路在北京、上海、徐州、杭州、嘉兴、黄冈、苏州、常州巡演20余场,所到之处“惊艳”亮相反响强烈。作为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打造的重点剧目,作品通过散文化的戏剧结构,打破时空的束缚,将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和“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为人、为政、为文所体现卓尔不凡的人生风范打造成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为观众呈现一场充满诗意与梦幻的东坡奇幻人生,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戏载道中实现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一、这是一次文化自觉之举—在以戏载道中为戏曲艺术守正创新作出积极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文艺是具有强烈历史主动精神的文艺,努力创造生产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艺术作品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文化使命,用戏曲艺术赓续传承好东坡精神更是剧目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剧目创作不是“独角戏”,需要聚合院团资源协力守正创新。《梦回东坡》折射出巴蜀文化浓烈的文化自觉,寻根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剧目由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国家一级导演查丽芳执导,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剧目《草鞋县令》的编剧杨椽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李天鑫担任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叶建担任舞美设计,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潘健华担任服装设计。一部好的作品不是演出来的,是沉住气打磨出来,积累出来的。舞台上,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陈智林携手00后青年川剧演员刘咏涵领衔主演,全剧组100余人在一个月全国巡演中精益求精,舞台上下齐心不舍昼夜,表、导、演、服、化、道团队在有力发扬戏曲戏比天大的“一颗菜”精神,用超脱的舞台时空观通过戏曲舞台节奏的妙用演绎苏东坡在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众建雪堂、壮赋赤壁、乌台诗案、儋州化民和与王闰之的爱情故事,在动中见静、寂处闻声中鲜活地塑造这位“川人版”东坡——可爱至极、刚正不阿、乐观豁达的人物形象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时代。行走在苏东坡的世界里,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对人物角色的把控和舞台节奏、情绪的处理实在精妙绝伦。剧中“麻麻杂杂”“擦黑擦黑”“黑咕隆咚”“风湿麻木”“爆烟子老汉儿”等四川方言构成的“奇文诗句”川剧化表达尽显川剧张力。舞台设计和意境营造方面充分体现中华美学戏曲雅韵,川剧“帮腔”更是在剧情关键点起到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拉近了川剧和观众的距离。剧目巡演不仅检验了剧目艺术服务人民的专业能力,更在全国各地交流互鉴中使全剧组成员知行合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艺事业创新发展。《梦回东坡》用川剧艺术载体讲好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是当代艺术院团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守正创新中用戏曲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积极探索。

二、这是一次文化自信之举—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和“优势”寓于璀璨多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为独具中国气质的人文思想、哲学思维、价值准则等。“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是历代文人推崇的历史使命和道德责任,苏东坡亦是遵循其思想要义的集大成者。“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的艺术作品”,《梦回东坡》正是遵循以上艺术创作思想实现剧目创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院团创演一体相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创作。剧目主创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剧中“梦回”散文化路径小切口升华大主题,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激发观众内心深处对人性真善美的情感共鸣实现以文化人。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认为:“《梦回东坡》大俗大雅,一鸣惊人,集中展现了川剧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赤壁赋》的演绎,通过戏剧性和幽默性,好玩、好看、好听强化了剧目风格和可看度。”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点赞:“《梦回东坡》立意高远、题旨鲜明,没有聚焦于历史上的政治争端,不辨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是非,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紧紧围绕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书写,是一部关照当今文化需求的作品,用舞台实践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川剧特有的正剧喜演中,《中国戏剧》原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感慨:“这个剧目给了观众很高级的笑——会心一笑”。苏轼第三十世孙、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副馆长苏东对演出赞不绝口,感慨“乡音乡情演绎祖辈精神倍受感动,演出非常精彩”。艺术的终极目的在于人文关怀,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滋养人心,当一个艺术作品真正有灵魂、有温度的时候,它会直抵人心感染和燃烧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实现艺术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在全国巡演中,各地观众用“刷屏”表达对《梦回东坡》的喜爱,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5岁孩童,都能在《梦回东坡》中凝神聚气陶醉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情不自禁与台上东坡一起吟唱,用心感受千年经典名篇闪耀的灵光和爱的慧眼。“苏东坡唯天府之国独有”“陈智林乃东坡本坡,苏东坡只能在川剧里复活”!“相隔近千年,东坡犹在前”,这是观众在看完《梦回东坡》后发表的由衷感叹。《梦回东坡》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为时代画像明德,在寓教于乐、以文育人中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这是一次文化自强之举—用巴蜀文化之光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有益实践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曾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各地巡演中剧组团队也沿着苏东坡足迹深入采风实践学习,感受千年伟人的人格伟力。正是因为杭州“老市长”苏东坡“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传颂,让杭州西湖成为千年胜景;因作“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让苏东坡成为苏州这座城市最为杰出的文化推广者。因苏东坡在黄州绽放华章千古绝唱,让《梦回东坡》川剧艺术瑰宝在黄州吸粉无数大放异彩。剧中领衔主演陈智林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有很多观众告诉我,自己是从外地、从学校专门过来看的。无论是在哪个城市上演,观众都表现出极大的共鸣和感动,有热心观众更是勇追两地、连追三场剧目并表示因此爱上了川剧艺术和川人智慧。这是因为东坡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并迈向文化自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价值,文艺工作者必将大有可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自信已成为发展的中国、复兴的民族、奋进的人民最响亮的精神号角。素有“蜀戏冠天下”之称的川剧是巴蜀文化底蕴最为厚重的艺术样态,更是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川剧艺术工作者将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树立与文艺事业共荣共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推进川剧艺术“出人、出戏、出精品”中为建设四川文化强省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巴蜀文化之光为中华文明添彩!

作者 林梅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党总支书记,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职业教育艺术教研中心组成员。

撰稿:林梅

编辑:张晶晶 张芮钒 刘成浩

责任编辑:樊明君 白中华

编审:陈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