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人或许没想到这里有一天会变成“旅游城市”。大多数人对这个南方小城的最初印象是那碗盛满辣油、酸笋、重口味的螺蛳粉。过去几年,它的风头盖过了同样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桂林米粉,出现在南锣鼓巷、东四、五道口等北京的各个角落。几乎每个柳州人在外地都被邀请加入“一起去尝尝这家店正不正宗”的品鉴活动,或是纠正别人“蛳(si)”的读音。

柳州当然不止螺蛳粉。柳州古属百越之地,从古到今都是个枢纽城市,汇集了南来北往、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就像螺蛳粉一样:有酸笋有豆角有腐竹有青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期在即,不少人或许已经将柳州列入了旅行目的地,首期Time Out Travel Guide,作为柳州人的编辑也想借此机会为家乡写点什么。当然,本文不是一篇严丝合缝的“特种兵式旅游指南”,无关“网红”与否,而是从“体验”出发,或许无法代表所有本地人,但希望可以给你的旅途一些别样的灵感。

穿梭在自然与工业中

感官的柳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家乡有一条江,名字叫柳江。”诞生在这座城市的旅行团乐队写过一首歌就叫《柳江》。它属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呈“U”型穿城而过,把城市分为南北两岸。相传南北朝时,柳江曾有“八龙戏水”,而这条百里柳江也宛若蛟龙一般盘踞在城中,因此柳州也被叫做“龙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是坐火车入柳,进站前会经由铁桥驶过宽阔的江面,窗外是青山绿水,让人常常难辨季节。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里常年绿意满城,柳州的自然风光有她独特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属喀斯特地貌,是一座被山点缀的城市,因此爬山成了许多市民日常的休闲和锻炼方式之一。市区内的马鞍山、鱼峰山、蟠龙山、鹅山,海拔高低不等,可以根据自己“体力值”选择,从不同角度俯瞰龙城,一览这座被20余座桥连接的“桥梁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脚下的公园也自成一种生态,尤其是因刘三姐生活劳动和“传歌升仙”而闻名的鱼峰山公园,山下总是歌舞升平。这几年螺蛳粉小镇建成之后,很多人也会自驾去到那里的飞行营地,登上山顶,饱览层层山峦构成的“千里江山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人亲水。天气一热,河边的码头清晨和傍晚就都是来游水、玩皮划艇和摩托艇训练的人。不必去挤一到假期就人满为患的大龙潭“绝美拍照机位”,其实在江滨公园散散步,去市中心柳侯公园看看柳宗元衣冠冢,或是去曾经是“音像店一条街”文惠桥头的东门城楼走走,再一路从东门行至金沙角,途中停留江边,看对岸的文庙和窑埠古镇,就已能领略柳州的人文山水。若是碰上春日的紫荆花开就更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螺蛳粉火起来的柳州,基因是一座工业城市。除了柳钢、柳工的驻扎,汽车产业也是重中之重。在街上,出现最多的便是五菱和宝骏的车,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租一辆“宝宝巴士”,可以说是在这里游玩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的工业遗产见证了广西乃至中国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想要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去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柳州工业博物馆。这里由柳州市第三棉纺织厂旧址改建而成,展陈了各类大小工业遗存实物和各种文献资料,氛围十足。

如果坐飞机来柳,便会落地白莲机场,而“白莲洞”则是不得不提的文化遗迹。以白莲洞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基础,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建成,如今的新馆是一座清水模建筑的现代化博物馆,有一种“冷淡”工业风,是拍大片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夜的柳州身上,自然与工业的气息有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灯火通明下,这座城市展现出不同于白天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坐游船夜游百里柳江,可以穿过白沙大桥、壶东大桥、文昌大桥、文惠桥、柳江大桥、红光大桥,沿途是被灯光照亮的文庙、窑埠古镇和风情港,以及蟠龙山瀑布群。天气好的话,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目前世界上江面最大的升降浮式音乐喷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试去这些地方看看

马鞍山

蟠龙山

柳侯公园

东门城楼

螺蛳粉小镇

柳州工业博物馆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柳州科技馆

静兰湾美学馆

百里柳江

老味道与新味道

舌尖的柳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柳州人来说,出了这座城,螺蛳粉就失去了灵魂。真正的味道是难以复刻的,因为要长时间保存而“过度”发酵的酸笋让螺蛳粉“臭名远扬”,却剥夺了它最应该被品味的、用螺蛳熬制的汤汁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的确大街小巷都是螺蛳粉店,但这里并没有“连空气里都是螺蛳粉的味道”,很多柳州人可能和我一样,在外地会惊讶于对螺蛳粉的评价居然与“臭味”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来柳州嗦粉,哪家的味道都不会太差,带汤的干捞的炒的,还有配菜加紫苏的......有时候夜晚出来的移动小摊反而更好吃,不用非得挤进排着长龙的队伍里。有的店主还嘱咐顾客,千万别把他们家发到网上,“火了可忙不过来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每个地方的美食大概率都不会是单一的,柳州也一样。除了螺蛳粉,好吃的可太多了。鸭脚、炒螺、干捞粉、卷粉、凉拌牛杂、生牛......还有不同于隔壁广东做法的配料满满的肠粉。要是都想品尝到,可能得多停留些时日才行。当然,如果在店里听到柳州人大声“嚷嚷”,不要以为他们是在吵架,因为柳州话的调值比较高,听起来就显得情绪很“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人爱吃夜宵,胜利夜市、谷埠街夜市、北雀路民生夜市、粥街夜夜烟火升腾。豆浆油条经常晚上吃,还有装满芋圆的豆腐花,都得是冰的。毕竟一碗咸咸辣辣的螺蛳粉后,除了豆奶是标配,必须得来点清爽的才舒服。如果还有“肚子”,再到青云附近大口干一碗刘乐仙凉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正在逃离一线城市”,这一点在柳州似乎能窥见些许端倪。柳州变得越来越年轻了。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许多独立咖啡馆、不同风味的餐厅已经陆续开了起来,有想法也好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KOP就结合柳州的地名“海关南路”与充满童年回忆的“金山豆奶”出了一款咖啡。还有一对留法回国的情侣开的ABCD cafe,比许多一线城市都先推出了维也纳咖啡,不少当地人都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州青年的“创业版图”在一点点扩大。那些曾经只能在别的城市尝到的味道和体验的生活方式,在小城里生机勃勃地蔓延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无论是豆奶拿铁还是随处可见的“柳州话”元素,走进这些大大小小的店铺,都能感觉他们在努力不让这些新意掩盖掉本土气质,或许这也是漂泊之后对归乡的一种珍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试去这些地方尝尝

万家螺螺蛳粉

晓源螺蛳粉

大华干捞粉

箭盘第一卷粉

新实惠牛杂

肥螺庄

柳喜辣

公园烧烤

水南路曾姐豆浆

蒙记豆浆

云岭58冰

刘乐仙凉茶

ABCD cafe

CP CAFE蔻伊烘焙

KOP咖啡

不止于城市

温度的柳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那些早早成名的旅游城市,柳州没有那么多名声在外的名胜古迹,因此与其“特种兵”式打卡,走走停停的漫游其实更适合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一顶帐篷在江边小坐,对着山水喝茶聊天,饿了可以自己煮一碗粉。去体验用茶叶籽出油后的“柳州特色”茶麸洗头,既能滋养头发,顺便也缓解缓解旅行的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时间充足,不妨去柳州周边的四个县城也转转,尤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体验一回纯粹的与城市氛围截然不同的民族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肖融洋

三江程阳风雨桥是柳州也是广西的名片之一。这是一座集侗族特色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它有七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堪称世界第一风雨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王明铭

县城更有着与柳州市区不同口味的各种美食。融安融水的滤粉、烧蔗、芙蓉酥、豆腐酿,三江的粽子和油茶。若是冬天,还能吃到融安特产的滑皮、脆蜜金桔,打包或邮寄给家人朋友当新年赠礼也十分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很久没有再去过青云,咖啡厅那个喜欢的位置也不再总是空着,但看着柳州这座城市逐渐被更多人发现和喜爱,还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短短几千字写不完一座城,生活在柳州的人们还在不停发现着,也欢迎你亲自来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Time Out Travel Guide的第一期

你还想在这个栏目中看到哪些城市?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TO“玩乐粉丝群”又开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获得入群邀请!找到组织,交换情报,结识新玩伴,再也不孤独!

群内不定期发放展览/演出/活动福利!

编辑:大蓝

摄影:梁婧茹、大蓝

其余配图来源见标注

玩不懂通州,可能你也不太懂生活

越来越少的书摊儿,爱淘书人才懂的快乐

自行车,新中产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