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西汉皇帝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汉高祖刘邦、文景二帝、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病已......而说到东汉,相信大部分人只会知道两位:开国的汉光武帝、亡国的汉献帝。

实际上,不只是东汉,绝大多数王朝的皇帝群,名头都远远比不上西汉。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整个封建史,方方面面基本跳不出西汉定的调子;西汉皇帝,就是给后面几百位同行开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的西汉,是“摸着秦朝过河”。

秦始皇灭六国,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探索适应大一统王朝的全新政权运营模式,大开大合的格局、开天辟地的气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但随后它的迅速二世而亡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想要彻底消亡一个旧格局、建立一个新体系,决不可能能“一口吃个胖子”,很多课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

彻底废分封、代之以纯粹的郡县制,这些职业官员足以拱卫皇权吗?

思想领域信奉“以吏为师”,看似公正的法家思想能够支撑一个全新的王朝?

王朝的的文治武功、百姓的休养生息,两者如何协调统一?

面对种种难题,出自旧贵族体系秦朝皇室应对的简单粗暴:大刀阔斧、严刑峻法,继续沿用过去的高强度手段强行“塑造”天下,结果留下了“暴秦”的恶名、黯然崩溃。

第一个以激进态度探路的先行者失败了,秦朝的统治者说到底还是贵族,他们过度迷信法家体系,从俯视的姿态去治理国家,结果被平民抛弃;

而西汉开国群体则恰巧是平民群体,他们在起步阶段的视角基本上是“平视”状态,所以对于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的需求洞若观火。于是,相对于秦朝,西汉的风格为之一变。从历任帝王(或执政者)的执政运行轨迹来看,他们管理明显呈现出从粗放到精细、由无为到有为、由静至动的态势,咱们挨个看。

在治国层面,汉高祖刘邦留下了一大政治遗产:敲定了西汉的权力分配框架——设立封国,由宗室藩王治理山东;与功臣集团达成“白马之盟”,划定利益界限,并且一口气指定了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几任执政核心。由此一来,就达成了军功集团与刘氏宗室共治天下,相互制衡、相互扶持,实现政权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紧随其后的吕后,人们常盯着她残害戚夫人、分封诸吕等倒行逆施,却往往忽视了她主政期间逐渐祛除秦朝苛法(如挟书律)、推行宽仁治国的功绩。史书对吕后的执政成绩向来不吝溢美之辞:“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的成功,是无为而治治国理念付诸实践的成果。上面说过,初期的汉朝是平民政府,而恭俭无为、与民休息,则是当时社会的集体诉求。不过,咱们不要把“无为而治”理解成啥都不干,它实际上是因循守旧,汉随秦制,它的一切制度都源自秦朝,比如萧何修订律令时,“”夷三族、挟书律”等都被沿用,直到吕后、汉文帝时才逐渐废除。吕后时期与秦朝最大的区别,就是清净恭俭、体恤民力。

吕后死、周勃等人诛杀诸吕,汉朝迎来了一个节点。幸运的是,功臣集团迎接家庭背景普通、对民情深有领会的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在位期间的功绩主要有三:

以柔克刚,缓和了统治阶层的矛盾,适当削弱了功臣集团的权利;

对严苛的秦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连坐、肉刑等残酷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以身作则、厉行节俭,通过大幅度减免租税等手段有效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汉文帝为汉朝奠定了双重基础:一是在治国理念层面,确立了仁德、王道的形态;二是在经济层面,奠定了汉朝生产力迅猛恢复、成长的基础。

而随后的汉景帝也不是泛泛之辈,除了沿用父亲的一系列政策外,他还进一步减轻刑罚,以武力镇压了吴、楚七国之乱,让逐渐成为朝廷心腹大患的藩国失去了对抗中央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