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震天动地的库尔斯克战役结束。

这一战,苏德双方的损失都不小。

但苏军凭借强大的生产力及西方援助,迅速恢复元气。

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则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权。

从此开始,战争怎么打,往哪打,慈父说了算,小胡子说了不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虽然苏军不愁装备,但人力上的损失很难弥补。

为了补充人口,苏联统帅部将目光放在了乌克兰。

1940年,乌克兰人口约3700万。

苏德战争初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乌克兰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箪食壶浆,欢迎德军的到来。

但没过多久,乌克兰人意识到德国人不是王师,他们不是来解放自己的。

关于纳粹德国如何经营占领区,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从经济及人力利用的角度,德国对乌克兰的统治政策极不合理,甚至有些愚蠢。硬生生地将三千万乌克兰人又推给了苏联。

8月11日,为了应对苏军下一阶段的进攻,希特勒批准了修建“东方壁垒”防线的建议。

“壁垒”以第聂伯河为主要屏障。由南至北,经克里木半岛东岸、莫洛奇纳亚河、第聂伯河、索日河、奥尔沙、维捷布斯克,一直延伸到爱沙尼亚的纳尔瓦河。

早在5月,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上将就建议修这条防线。

但小胡子不同意,他舍不得顿涅茨盆地的煤矿和粮食、尼科波尔的锰矿和克里沃伊罗格的铁矿。

而等到8月再开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按照估计,防线最快也要10月才能完工。

为了拖延时间,以及防止过早撤退导致的士气问题,小胡子直接干预指挥,命令前线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此外,小胡子还采纳蔡茨勒的建议,在防线以东设置25英里宽的焦土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焦土区的公路、铁路、桥梁、工厂等基础设施,一律炸毁。

同时,区域内16至65岁的男性和15至45岁的女性,也被德军挟持到其他地区。

不愿意走的,无论老幼,就地处决。

小胡子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守住第聂伯河西岸,给苏德战争按下暂停键,好腾出手来收拾英美。

但他的焦土政策,屠杀大量乌克兰人民,却直接提升了苏军士气,反而加快了苏军解放乌克兰的节奏。

8月7日,也就是德军构筑“东方壁垒”防线前,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便发起了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部署了40多个师,且构筑了多重防御工事。

此外,这片地区还有大量的沼泽森林,可谓易守难攻。

不过,苏军机动性强于德军,兵力也远多于德军。

一个方向攻击不顺,换个方向就是了。

战至9月25日,北线苏军完成解放斯摩棱斯克的任务,并成功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55个师牵制在了斯摩棱斯克附近,为南线苏军发动第聂伯河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虽然经历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两次大败,但依然是德军三个集团军群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

拥有兵力124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多架。

指挥官曼什坦因元帅更是公认的一代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军知道曼施坦因很厉害,所以丝毫不敢怠慢。

为了这次战役,苏联统帅部调集了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参战。

1943年8月26日,苏军五个方面军,263万人、5.1万火炮和迫击炮,24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作战飞机,从斯摩棱斯克至亚速海,在全长14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全面进攻。

乌克兰与苏联北边不一样,地形无险可守,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特别适合坦克集群行动。

德军当年在这片大草原上进兵,可谓风驰电掣。

不过现在形势反过来了,轮到苏军在大草原上流星赶月。

就这样,曼施坦因一面顶着小胡子不许撤退的命令,一面组织德军且战且退。

德军好不容易渡过第聂伯河后,也来不及休息,就得开始修建“东方壁垒”,准备迎接苏军下一波更猛烈的进攻。

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三长河,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和多瑙河。

其下游的河面宽度超过三公里,且西岸的地势比东岸高,易守难攻。

此外,德军还在第聂伯河西岸修建了防御工事和要塞。

面对这样的局势,苏军有两种意见:

一是类似于德军闪击法国时的策略,避开宽阔的第聂伯河下游,寻找防线上的弱点进行单点突破,继而包围德军。

二是跟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一样,沿300公里长的第聂波河防线一字长蛇阵排开,没有助攻,全他娘的主攻。

第聂伯河下游

第一种意见可以减少伤亡,不过曼施坦因擅长反守反击。苏军被打出了阴影。

而德军贯彻焦土政策,对乌克兰平民开刀,让苏军也等不起。

另外,斯大林出于政治原因,希望在11月7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前收复基辅。

于是,第二种意见就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