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两个数据说明中国差的不是钱:一是M2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现在已经达到了300万亿;二是银行个人存款世界第一,高达这137万亿;已经超出了全年GDP创造的总财富。

一个不差钱的经济体,却出现了通缩的一些症候,说明是资源调配出了问题

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一直是投资拉动,这也被称之为良性的债务驱动模式;但是,现在这个良性的驱动模式,已经不那么良性了;因为政策性的财政扩张,以及为了阻止经济衰退所实行的长期投资,不那么高效,无法形成效益,因而也无法打通需求端;大量的流动性锁死在长期项目中,并以负债的形式叠加了起来。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地方财政开支缺少约束,快速膨胀;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税收一直处于高增长,但是,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地方财政反而越来越困难。2021年的一张列表表明,全国地方财政除了上海,全体入不敷出;次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上海的财政也“沦陷”了。难道财政的开支无节制,无计划吗?

当然有计划,不过,这个计划并不是按企业税收做的计划。

一般地说来,企业好,税基扩大了,财政就多花,尤其要大比例地用于民生;相反,在共生关系中,企业不好,利润挤占光了,那就少花;这对地方财政来说,却是一件完全行不通的事。地方财政开支是按三个方面的来源计划的:税收+土地出让金+融资。去年底发行特别国债,财政赤字率也从长期坚守的3%的底线,提高到了3.8%。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税收+土地出让金已经完全支持不住各地方财政的开支,现在的局面是越来越依赖融资了。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不合常理的局面?

因为房地产在衰退,土地出让金大比例地减少了,习惯于税收+土地出让金+融资计划模式的地方财政,一下就招架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地产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寻租模式,它用钢筋水泥置換了居民70%左右的流动性,它的涨价随土地价格成倍、成十几倍地上涨,塑造出了中国的“富豪”风范,于是满世界地撒钱;也有太多的土地财政的受益者,从许家印这样的开发商,到银行都是受益者,国企也纷纷加入;但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在房价中的收益比,高达60%;地方财政收入取之于土地出让金的占比,也高达50%以上。

现在,房地产的盛世结束了,房子卖不动了,普遍在降价,地方财政的支出就有了巨大的缺口,债务的叠加也开始加速。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在8万亿以上;2023年,只有4万多亿,差了50%,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去年底会融资3.8万亿了,用长债化短债,以支持地方财政。

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的‬形‬式‬不‬可‬逆‬转‬,债务叠‬加‬不‬可‬避免,良‬性‬的负‬债‬驱‬动‬模式已经结束了。清‬华‬的李‬稻‬葵‬有‬一‬个‬统‬计‬,目前国‬企‬的上‬缴‬的‬利润,不‬够‬支付每‬年‬国‬企‬自‬身‬以及财‬政‬负‬债‬的利息;那么,经济增‬速‬5·2%还‬有‬多‬少‬意义?

正因钱没少发,问题在流动性,所以,结构性的问题,资源错配的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实行强刺激的经济政策;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出现一个更加强调高品质发展的新周期,这本质上是一种收缩性经济的预判,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家庭,都要有一个长期性的计划了。

以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态度,守‬好‬自己家庭的小‬钱‬袋‬,建‬立‬起‬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