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工匠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乡村振兴的推进者。

近日,省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认定辽宁省乡村工匠名师的通知》,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经各地推荐、相关部门复核、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27名杰出手工艺人代表为辽宁省乡村工匠名师。其中,阜新市细河区胡琴制作手工艺人单志忠、新邱区剪纸手工艺人何红月、彰武县烙刻葫芦手工艺人徐丽艳和太平区玛瑙雕刻手工艺人曹辉喜获殊荣。

乡村工匠,主要是指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主要分布于刺绣印染、传统建筑、金属锻铸、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器具制作等行业领域。

从事胡琴制作的单志忠,2001年建立单氏胡琴工作室并开始收徒传艺,先后收徒30余人,让胡琴制作工艺得到传承发展。同时,他定期开办讲座,开展送技下乡、送教上门活动,把技能扶贫和振兴乡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累计培训1.44万人次,为乡村人才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从事玛瑙雕刻的曹辉,痴迷玛瑙设计和雕刻,对作品精益求精,曾多次参加美术研修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通过与域外企业合作,他制作专题类玛瑙制品,推出线上系列作品“魅力阜新”,加强饰品、工艺品摆件、文房用品等产品的展示与推广,扩大了阜新玛瑙的知名度。

从事剪纸的何红月的作品兼容蒙古族、满族、汉族的剪纸特点,取材阜新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以中国吉祥图案、民族刺绣蜡染、蒙满汉民族现实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何红月多次到阿金歹小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义务讲课,还为俄罗斯等外籍学员义务讲解剪纸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事葫芦烙刻的徐丽艳,在继承家族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打造集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助力彰武县后新秋镇东沟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

近年来,这4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技艺,共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室)8个,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身边70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

结合阜新农村产业优势和乡村人才实际情况,阜新市乡村振兴局会同教育、工信、人社、住建、农业农村、文旅广电等部门走进乡镇街道、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农户家中调研交流,全面摸清特色产业及人才发展情况,积极培育乡村工匠,充分发挥职称评价的“总牵引”作用,探索出一套重履职尽责、重创新成果、重实际贡献的符合乡土人才特点的评价体系,激励乡土人才更好发挥作用。

下一步,阜新市将着力打造一批技艺技能水平精湛、带动产业就业作用明显、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村工匠名师和乡村工匠大师队伍。依托名师工作室和大师传习所,开展师徒传承,提升乡村工匠技艺、创作传统工艺精品、转化技艺研究成果,发挥乡村工匠领军人才作用,传承发展创新传统技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