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云区有一个很棒的院士项目

让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

形成双赢

把鱼儿放到稻田里

让鱼类和水稻共同生长

形成一个科学又良性的生物群落

稻米更好吃,鱼儿更肥美

4月22日

白云区在人和园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举办稻鱼共生项目放鱼仪式

一条条优质鱼苗游入稻田

稻因鱼而优

鱼因稻而肥

稻鱼共生

优质稻和优质鱼的选育是关键

“最好的水稻品种”

今年

人和园稻鱼共生示范基地内

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美香占2号

是广东丝苗米的一个优质品种

整个种植过程中

不喷洒农药,也不使用化肥

水稻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口感更佳

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好的鱼”

人和园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投放的优质鱼

品种为合方鲫2号

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

主持研究的一个鱼类品种

不仅适合稻鱼共生的养殖环境

而且肉质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好的水稻品种”&“最好的鱼”

将实现1+1>2的神奇效果

“稻鱼共生”

稻因鱼而优

鱼因稻而肥

稻鱼共生模式知多D:

“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养鱼可以改善水质,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稻田养殖过程中,鱼类可以作为天然捕食者,捕食许多害虫的幼虫和成虫,同时分泌一些物质,对某些害虫具有抑制或致死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稻鱼共生模式下,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多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使得整个系统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得到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

“鱼在田中游,如果放了农药,鱼就活不了了。所以稻鱼共生意味着杜绝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将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农田生态恢复和保护。”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优质稻育种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周少川:

“传统水稻种植每亩产值为2000多元,通过稻鱼共生模式,我们希望可以实现每亩产值8000元、1万元,甚至2万元。”

本轮稻鱼共生项目

试验周期为150天左右

水稻田于4月初进行播种

4月下旬投放优质鱼

7月中旬水稻成熟时

本轮试验将可见效果

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优质稻育种首席科学家周少川

联手打造的院士项目

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于2023年11月正式落户人和园

占地面积约50亩

将打造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原创中心项目

突破种业关键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

“稻鱼共生田将继续开展不同品种组合、投放密度、稻田改造等模式的试验,推动鱼类良种良养良销体系建设,为‘优质稻+优质鱼’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稻鱼共生模式所生产的水稻和鱼类产品将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将发挥农业科普教育的作用

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和农业文化魅力

将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感受科技生态农业生产的乐趣

了解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稳粮增效,稻鱼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和园】

人和园占地面积达3100亩,位于流溪湾美丽乡村群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白云国际机场及白云火车站,交通便捷。园内风光秀丽,主题丰富,融合了历史农耕文化、现代农业科技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和花田稻香风光,是一个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

目前,刘少军院士工作室及周少川研究员工作室已落户人和园,设立了刘少军院士周少川研究员—稻鱼共生示范区、周少川专家团队—水稻育种基地、傅廷栋院士优品油菜花种植区、新奇特果蔬育种基地等。

文:杨黛清 部分综合自南方日报

图:谭札烽

通讯员:吴雷红

编辑:黄敏茹 张如燕

审核:廖真怡

复核:林梅芳

签发: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