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焕红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旨在唤起人们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然而,读书并非仅此一日之事,它应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每年的这一天,我们总会自我反思:“为何读书?”以及“多久未曾沉浸书海?”

关于读书的意义,答案因人而异。或许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或许为了那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与优雅。如央视名嘴朱广权所言,当面对落日余晖时,我们应能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非仅限于赞叹“夕阳真好看”。在信息化浪潮下,我们或许认为随时随地都在阅读,但碎片化阅读无法替代深度阅读的价值。快餐式阅读或许让我们知晓许多,却难以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力与判断力。因此,我们更需于繁忙中觅得宁静,回归经典,深度阅读。

钱钟书先生曾言:“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读书的效果或许并非立竿见影,但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内在。当困境重重,读书助我们仰望星空;当孤独侵袭,读书让独处成为狂欢。三毛亦云:“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书籍的影响,悄然藏于气质、谈吐、胸襟之中,流露于生活和文字间。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生的事业。无需寻找借口,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理由。无论何时,读书都正当其时。

让我们在书海中遨游,赋予思想更深的内涵与力量。

【设计】潘冬梅

【指导高编】王雨辰

【编辑】曾荧莹 梁燊 区云波

【校对】陈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