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18年9月4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将以1元现金收购铃木持有的“长安铃木”股权,预示着铃木将撤出中国市场。

在我国汽车发展历史上,铃木曾是炙手可热的品牌,旗下的奥拓和雨燕更是多次创造销量高峰。

那么铃木为什么要退出中国市场,它之后的规划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铃木汽车进入中国

铃木是古老的品牌,从1920年成立,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初创的铃木并没有马上从事造车行业,而是顺应当时的发展趋势,生产日本需求量较大的纺织品。

那个时代的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改革,摆脱了从前吃不饱的生活,并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慢慢向着工业方向发展。

日本的工业资源相对贫瘠,政府采取了资源分配的制度,抑制了工业市场的自由发展。

由此,也给日本军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对汽车的期待与日俱增,铃木的掌舵人铃木道雄也一直希望涉足纺织之外的工作。

但就在他即将入驻汽车领域时,日本发生了重大变局。

1937年,日本宣布进入战备状态,民用车成为“非必商品”,受到严格限制。

也是在这一年,我国爆发了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从此开启。

日本战败后,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接管日本,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影响了日本的发展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铃木公司的董事铃木俊三突发奇想,准备制造一辆和汽车有关的自行车。

这个设想来自于他自己的爱好,铃木俊三非常喜欢钓鱼,但是日本是多山的国家,平常骑自行车外出钓鱼并不方便。

加上多变的天气,一年四季的大逆风,更给自行车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于是,把汽车的动力零件安在自行车上的想法,就此成型了。

铃木俊三的想法得到了铃木道雄的支持,如果这种产品的路线走得好,未来进军汽车也不是不可能。

到那时,也算是圆了他的造车梦。

第二年3月,铃木的“新型自行车”(摩托车的前身)连续刷新销量录,让铃木道雄喜出望外。

它完全符合日本人的需求,说明大家对类似的产品早期待已久,那么造车的道路也将大有潜力。

1954年,铃木道雄找了一批工程师和设计师,决定正式开始造车,当年便研发出了第一款汽车。

此时,铃木的主要发展方向,已经从纺织业转为燃油车制造业。

虽然铃木汽车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是靠着摩托车的口碑和声望,每年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1962年,新西兰摩托车手用改装的铃木gsx-1000参加曼岛TT,跑出了206英里/小时的成绩,将铃木的名声推向了新的高峰。

1979年,铃木推出新车型奥拓,后来这款车型成为铃木的主打车型。

奥拓的开发初衷,其实是为了解决家庭主妇的日常出行和接送孩子。

为此,铃木经过反复研究,不断缩减该车型的成本,将定价下调得很低,确保大多数日本人都买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奥拓的价格比同配置的竞争对手低20%。

在生活并不算富裕的大多数平民阶级中,价格优势很快得到了回报,奥拓的销量持续走高,并一举成为当时的热销车型。

铃木汽车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一定保障,下一步是走出国门,将产品推向国外。

而中国,便是很好的目标。

1984年,铃木向我国提供技术,正式踏入中国市场。

铃木中国的兴衰

当时我国的人口多,但是汽车少,相关的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国内没有真正的家用轿车,市面上常见的东风和解放,则是清一色的卡车。

全国汽车产量是31.5万辆,进口车是14.87万辆。

从数据上看,大概每两千人之中,才有一人拥有汽车。

此时铃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到了1985年,进口车的数量就翻了两倍多,达到35.4万辆。

铃木引进的主要产品,是他们的当家爆款,第二代奥拓。

与一代相比,配置变动不大,也很好的秉承了一代精致小巧的风格。

因为日系车油耗少,经济实惠,所以销量一直很好。

到了1985年,我国开始大量扶持合资车企,铃木的战略规划便从纯进口模式转变为合资。

1993年,铃木与重庆长安达成合作,建成合资车企。

对于铃木来说,合资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有利于其他车型的开发与流通;

对于我国来说,与铃木合作,可以在造车过程中汲取对方的造车经验。

汽车行业并不是单一的产业,一条成熟的汽车生产线,也会带动汽车零部件、设计、物流运输等各方面的发展。

正是考虑到这点,我国决定大力发展汽车行业。

相关部门持续关注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并督促国内公司积极研发相关的零部件,让尽可能多的汽车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减少造车成本,带动连带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人民的就业。

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庞大的市场体量,给铃木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长安铃木正式投产,并拥有了生产5万辆汽车的实力。

3月,第一辆奥拓正式下线。

为了缓解用户的购车压力,铃木还使用了分期付款的模式,避免了用户一次性付款所承担的资金压力。

在那个国产车企还没崛起的时代,铃木几乎垄断了小车市场,国内的奥拓数量越来越多,甚至被人冠以“一代神车”的称号。

然而就在奥拓大杀四方时,铃木也陷入了一个困境。

奥拓是铃木早期开发的车型,虽然之后也有几款车型陆续上市,但反响平平,这就导致了人们对铃木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奥拓时期。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命力是否长久,既要看当家品牌,也要看自身的研发实力以及上新的质量和定位。

没有哪个企业只靠单一产品,能长期保持一定市场份额。

在2005年,铃木引进了一款叫做“雨燕”的小型车,与奥拓相比它更精致,线条也更圆润,一上市便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至此,铃木在小型车市场的份额,可以说已经一骑绝尘了。

2008年,长安铃木生产的奥拓停产,雨燕及其他车型很快承接了这部分市场份额。

到了2011年,铃木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2万辆,对于日企来说,这是含金量很高的纪录。

由于铃木的成功,国内车企纷纷仿造类似车型,包括奇瑞、宝骏等车企生产的小型车,也慢慢崭露头角。

原本外企及合资车霸占市场的状况,似乎也有了一丝变化。

此时的铃木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依然将注意力集中到有限的几款小型车上。

不知不觉间,它原本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小车市场出现了卷价格和配置的阶段。

就在铃木的品牌力达到高峰时,另一个巨变猝不及防的来了。

2012年,因日本政府的不正当言论,导致中日关系紧张,作为日企的铃木自然遭受了重大挫折。

其实不只是铃木,日系车的集体下滑,几乎是转瞬而来。

包括奥拓、雨燕在内的经济汽车销量遭遇滑铁卢,市场份额从原本的20%一下跌到6%,巨大的落差让铃木措手不及。

在这种大背景下,日系车丢失的市场份额很快被其他车企获取。

一方面,是原本有足够资金的人,买了非小型车,加速了小型车市场的收缩。

另一房间,一部分小型车用户选择了同级别的国产汽车,推动了国产车的发展。

2018年,长安铃木的股权发生变更,铃木控股部分全部转交给长安,诸如昌河铃木等公司,也逐渐没有了“铃木”的身影。

这些转变寓意着铃木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曾经红极一时的奥拓、雨燕传奇,就此落幕。

从2012年到2018年,铃木到底遭遇了什么困境,居然到了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的地步?

铃木退出中国

2012年,以日本涉华言论为转折点,我国汽车市场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发生了消费升级。

铃木进入中国市场时,我国汽车行业刚刚起步,消费力也比较弱,铃木的汽车既满足了人们对汽车的向往,也实现了低价购车的目标。

而随着我国经济一路飙升,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有钱人买奔驰宝马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普通家庭的第一辆车,也逐渐变成大众、通用等相对大气的车型。

如此来看,原本极为可观的小车市场,其实一直在收缩。

当然,这并不是铃木面临的唯一困境,另一个压在铃木胸口的,还有不断试错的国产车企。

由于小型车的造车成本相对低,铃木的车型也比较好模仿,所以很多国产车企更倾向于研发小型车进行试错,一点点摸出用户的喜好。

那么,铃木便要在逐渐缩小的市场中,面对国产车企的冲击。

如果说十几万到几十万的汽车拥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导致人们更喜欢买大品牌;

那么几万块的铃木汽车,主要依靠的并不是品牌力,而是价格。

这点铃木自己也明白,毕竟从第一辆汽车开始,他们便秉承了低价的原则。

铃木的优点是省油,说白了是钱的问题。

但是国产车的售价比铃木低,所以在综合价格方面,铃木是赚不到便宜的。

如此说来,优势也只有质量比当时的国产车更好这一个了。

那么政治风波消散之后,铃木有没有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呢?事实上,它已经把握不住流失的用户了。

买汽车不像买菜一样频繁,大多数人至少要好几年才换一次车,消费周期较长。

尤其在可选车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铃木并不是必选,甚至在2012年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个非必选也沦为了“可以不选”

在抢到铃木市场份额的一两年后,国产汽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各种时尚的车型层出不穷。

而铃木还守着几款经典车型,不积极开发新车型,只能是日渐消沉,早晚被市场抛弃。

事实也确实如此,2015年,长安铃木的总销量是120175辆,与巅峰期相比差了十倍多。

另外与前一年相比,也是下降了27%。

其实这种颓势不是完全无法挽回的,如果铃木想要破局,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他们拥有深厚的造车底蕴,在驾驶体验方面好于国产车,这是绝大优势。

如果铃木愿意迎合市场需求,研发更符合中国人需求的车,或者对原有车型进行降价,大概率可以夺回那些失去的市场份额。

不过铃木对自己的产品过于自信,既没有对原有的产品进行大降价,也没有好好做市场调研,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

眼看销量一年不如一年,铃木依然固执地维护老车型,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自信了,更像是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

既然如此,不能顺势而为的铃木,还能走多远呢?

2018年,对于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铃木已经从以前的理想目标沦为了匆匆过客,甚至连它的退出,也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如今,我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就从国外车大行其道,转为国产车“神仙打架”的局面了。

而铃木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永远的留在那个属于老款奥拓的时光里。

总结:

离开中国市场的铃木,将重心转移到印度市场。

在2023年,铃木终于开始布局电动车,并将印度作为纯电动车的出口基地,预计在2025年向日本出口。

可见铃木对印度市场的重视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本土。

不过印度制造的汽车,能否得到日本人的认可,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单从电动汽车的方向来看,铃木的布局或许有些过于后知后觉。

从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后的规划来看,他们依然钟情于小型车,主打的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几款车型。

铃木好像一直沿着原来的道路不断向前走,而我们则在各种试错下主导了整个电动汽车的赛道,触摸到了更高的层次。

参考资料:

《日方1元转让全部股权,铃木25年后正式宣告退出中国市场》澎湃新闻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9810

《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其实是一种解脱》界面新闻

https://m.jiemian.com/article/2266207.html

《败走中国的铃木,为何在印度成了一家独大的神车?》凤凰网

https://auto.ifeng.com/qichezixun/20190712/1308972.shtml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