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鉴定画,肯定第一时间大家都会想起和大人——王刚老师以及他的锤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国内顶流鉴宝节目,可以说是推动了国内文化产品的发展和关注度,我们姑且放下和大人的一些纠纷,回到鉴定本身。

《古董局中局》里有着一句非常重要的结论——鉴的是古董,探的是人心;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都在反复强调一点:鉴宝鉴的不是器物,而是人心。因为古物的特殊性,让他们都有着不菲的价值,让鉴定的时候涉及了太多的经济影响。而中国作为文物大国,收藏文物的历史就跟文物一样久远,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最早被人发掘是在唐代。所以我们本身就有着久远的鉴宝历史,但是我们很少文字去讲述如何成为一名“鉴宝人”以及当中的心路历程,虽然有着《古董局中局》那样的小说,但是那毕竟是小说。特别是国内对文物工作者的工作属性要求,一方面限制了他们出去鉴宝,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他们去讲述鉴宝。

所以今天大象就给大家介绍这本《眼睛先生——我的鉴画师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原版的封面强调于内容相关的布龙齐诺《十字架上的耶稣》和放大镜不一样,中文版可以说是不论是从艺术感还是从思想上都要上升一个层次。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封面的窗除了是眼睛,也反映出在鉴画师除了需要有足够的“眼神”也需要一个更“纯净”的内心。

在书中,研究16世纪意大利绘画的专家,法国阿雅克肖美术博物馆馆长作者菲力浦·科斯塔马尼亚,分享了自己童年的幻想与学习、第一次参观大型展览的感动、成为艺术史学者后的工作与生活等每个阶段的历程。他的前辈们、他的重要发现、他的失误,还有这个圈子里的种种奇闻异事,内容之丰富足以让小说家们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篇的第一个故事是作者对布龙齐诺的《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刻板“矫饰主义”产生新的认识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历史,因为大众的普遍印象让我们对艺术家的创作给予了一个笼统的“概括”。

这就需要我们去更多地观摩艺术家的作品,尽可能贯穿一生的重要作品都要有大致的了解,才不会因为刻板印象而误判。在电视剧《琉璃厂传奇》中宫掌柜也说过,“成竹于胸”不只是画画,看画鉴画也要“成竹于胸”,需要看得足够多的画。就算我们普通人不去做鉴定也有助于我们去更好理解艺术家。

大象之前在《细读黄庭坚书法》的介绍里也说到过黄庭坚在不同年龄段的书法作品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力。而这个刻板印象的玩法,在《古董局中局》的佛头案套娃就是一层层来打破的。

在书中作者还讲述了前人的故事,让读者对鉴画师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力浦·科斯塔马尼亚还谈到鉴画师的一些内心问题,怎样平衡研究和金钱的态度,其实这也不单纯在鉴画师行业,艺术创作目前好像也陷入同样的困境。在书的最后几章作者都指出了更深层次的金钱纠葛,比如给作品作出纸面证明(没错,西方是不允许那样做的),甚至造假;作者还自陈自己生涯中的失误。

正如前面说的,人心难鉴,有时候就是人心决定了作品的真伪。

对于西方艺术交易中的灰暗面感兴趣可以读一下这本《艺术与犯罪——艺术市场的掠夺、造假与诈骗》。

在这里大象也推荐大家看看中华书局典雅文存系列,可以了解更多故去的文物大家关于文物和自己与文物之间的故事。这个系列除了文字精彩,插图和印刷装帧质量都非常高,可以说是阅读收藏两不误。

让我们一起期待没有假画,假艺术品的世界吧!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