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销量与股价齐跌,如何止损?

马斯克这次选择“裁员降本”

01 裁员10%

当地时间4月15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布内部信称,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并表示这是在对公司组织进行了彻底审查后作出的艰难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此前特斯拉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其全球员工达14万人,也就是说,这次裁员将有1.4万人失去工作。

此次全球大裁员也包含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特斯拉中国包括销售、研发、测试等在内的多个岗位均在被裁员的范围内。

裁员消息发布当日,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5%,市值蒸发超300亿美元。

其实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全球裁员,2017年,裁员2%;2018年,裁员9%;2019年,裁员7%;2022年,裁员3%。

今年的裁员消息之所以引发媒体与各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此次裁撤的人数为该公司的“史上之最”

02 业绩承压

特斯拉这次的裁员不仅引起股票震荡,对于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也产生了不可预估的损害。

为什么马斯克宁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也要大幅裁员呢?

直接原因就是:业绩不给力!

4月2日,特斯拉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数据。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仅为38.68万辆,未达到华尔街预测的43万辆,且同比下滑了8.5%,环比下滑更是高达20.1%。

这是近4年来,特斯拉交付量首次出现季度同比下降。

在4月18日收盘时,特斯拉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跌破150美元关口,报收于149.93美元/股,创下15个月来新低,市值累计蒸发7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89.6亿元,相当于6个百度。

没想到2024年才过去4个月,美股“六雄”之一的特斯拉市值就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一,创下2010年IPO以来最大季度跌幅,比起2022年市值巅峰期已经腰斩。

马斯克更是痛失全球首富之位。

而在这种情况下,挽救股票最快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裁员降本”。

03 特斯拉为什么卖不动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特斯拉是电车的“鼻祖”,是科技大佬,也是价格屠夫,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特斯拉是全球性的车企,其最重要的三个市场是:美国、中国和欧洲。

但这三个重要市场今年都让特斯拉感到挫败。

1)美国市场电车需求下降

美国市场对特斯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是特斯拉的总部所在地,也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特斯拉在美国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全球业务的走势。美国市场对于特斯拉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者基础和技术创新的基础。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上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公司的实力,也是其全球战略的关键一环。

其次,美国是特斯拉的技术创新和制造基地。特斯拉在美国进行的研发和制造活动不仅带动了就业增长,也推动了科技创新。美国市场的需求和反馈也为特斯拉提供了重要的产品改进和创新方向。

此外,美国市场还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风向标。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表现和市场反馈直接影响着其他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和产品规划。因此,美国市场的成功对于特斯拉不仅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也意味着对于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的巩固。

美国市场的地位毋庸置疑。

但4月15日《纽约时报》发文称,美国整体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不振。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接近26.9万辆,同比增长2.6%,但环比下降7.3%。

据标普全球汽车的数据,今年1月,美国电动汽车的登记数量同比增长率为15%,比同比增长52%的2023年大幅减少。

业内认为,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之所以疲软,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并没有将电动汽车视为可持续交通计划的一部分。

这情况还让特斯拉怎么搞?

2)中国电车卷爆价格

2024开年,中国电车行业“大甩卖”就挂上了热搜,电车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拼的就是一个性价比。

连特斯拉也抵挡不住,降价了两次,但收效甚微。

而被特斯拉视为超级单品的低价电动汽车(定价约为2万—3万美元)目前已陷入僵局,是否能推出还不确定。

居高不下的电池成本、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围追堵截,都让特斯拉疲于应对。

3)德国火烧特斯拉工厂

中美市场只是表现不佳,欧洲市场却直接让马斯克破口大骂。

今年3月初,德国环保组织为了阻止特斯拉在柏林的超级工厂扩建,保护森林不被破坏,纵火焚烧了厂区附近的高压线,导致电力中断,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被迫停产。

要知道德国厂区每年最多能生产100万辆特斯拉!

而这一事件的发生前,马斯克正在计划将生产重心从中国转移到欧洲。

没想到,德国环保组织的一把火直接斩断了马斯克的念想,气得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破口大骂:极其愚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个重要市场接连受挫,又面临销量和股价双下滑的局面,马斯克也只能采取裁员手段来降本,以确保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不过,业内认为,特斯拉销量下滑除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外,产品线过于单薄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与国内推陈出新的速度相比,特斯拉上新的速度只能用老牛拉慢车来形容。

因此,加速产品创新和扩大产品线可能才是特斯拉未来应对挑战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