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但有的地方对“因地制宜”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件大事、新事,基层干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心里要热切,头脑要冷静、步子要坚实,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党有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历来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各地区、各产业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不是片面的“破旧立新”,而是“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接续发展的升级换代。各地基层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各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切实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避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一哄而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产业相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新征程上,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现代化建设。要持续深化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需两侧匹配度,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补齐要素短板,精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胸怀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生产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会凭空出现,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生产要素协调发展、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生产关系适应程度等方面,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到短期任务和长远规划相贯通。基层干部要勇于解放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正确方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特别对短期内不能马上转化生产力的前瞻性课题,也要持续开展预研布局,支持新质生产力从“萌芽”长成“参天大树”。(红果街道龙艳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