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国投掷实战氢弹失败,飞行员在连续三次按下投弹电钮之后,投弹装置都没有反应,不得已,飞行员只好向指挥部请示“带氢弹着陆!

要知道这一颗实战氢弹具有数万吨TNT能量,一旦操作不当发生爆炸,所带来的后果不可估量。

虽然原子弹和氢弹都是与核反应有关的巨大杀伤性武器,但是跟原子弹相比,氢弹的单位杀伤面积成本更低且威力更加巨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随之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再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氢弹仅仅只是空爆试验成功是不行的,要想氢弹具有实弹经验,就要找到能够运载它的工具,进而达到成功投掷的目的。

1971年12月30日,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指示,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会在当天下午一点准时爆炸,而执行此次投掷任务的正是主飞行员杨国祥

从彝族山村走出来的空军少将

杨国祥,1929年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彝族山村里。

1948年,他考入峨山中学,并于次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团部骡马队任指挥员。

1950年6月份,杨国祥被保送到航校,他是新中国资助培养的第一批空军飞行员。而跟他一样同是从云南走出来的飞行员大概有十多名,杨国祥和他们一起去了牡丹江航空学校报到。

说起那时候的航校,条件可谓是十分的艰苦。因为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因此航院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那时候学校没有先进的教练飞机,也没有自己的专业的飞行教官,所以学生们学习使用的是当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投降时留下的比较破旧的教练机,还有一些缴获的国民党的教练机。

而授课的教员们也是一样的,不是日本关东军空军投降的人员,就是一些起义的国民党军官。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语言就成了一大难关。

杨国祥等一众学员们要克服听不懂日语的困难,还要尽力的去理解教官课上所讲的内容,他们就靠着日本教官不熟练的中国话和手势来交流,学习的很是艰苦。

除此之外,当时的飞机上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所以一切的交流指挥都是靠旗语来操作的。杨国祥他们在学习上要克服这一系列的困难,在生活上也是咬紧牙关努力强撑着。

东北的冬天,室外气温常常是零下三四十度,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面学习,凭借的全是一腔报国热血,大家以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国人民空军为崇高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从航空学校毕业之后,杨国祥就被分到了航空兵团任飞行员,随即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参加了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

成为一名正式的飞行员之后,杨国祥积极进取、刻苦训练,多次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空军大比武中,杨国祥获得了第一名,成为了空军飞行史上获得第一名的彝族飞行员,“彝族之鹰”的口号由此而来。

因为飞行经验十分丰富,能力出众,所以在1970年我军决定投掷实战氢弹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杨国祥。

投掷实战氢弹前的准备工作

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之后,科研人员们就一直在研究到底应该用什么工具来运载、投掷它?杨国祥根据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提出了用“强五战斗机”来投掷氢弹的提议。

中国国防科委的同志们在经过多次商讨之后,感觉这个方案十分的可行,于是在1970年4月份,宋占元师长通知杨国祥来到江西320厂报到了。

杨国祥来到320厂之后,就和其他的科技人员一起研究改装设计方案,经过试验和改装,不仅证明了“强五战斗机”确实性能良好,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进,使得飞机能够在起降和低空飞行中更好的命中目标。

而杨国祥不负众望的被选为了投掷氢弹的第一主飞行员。

1970年11月,杨国祥来到了西北核试验基地机场,在这里,他要接受严格的试投氢弹训练,并且将身体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上。

为此,在饮食和起居方面,核心试验基地保卫机关做到了事无巨细,有专门的人照管饮食,也有专门的人来检查他的身体,为了防止在投弹之前身体出现损伤,凡是像打球、跑步等剧烈运动,保卫机关都不许杨国祥做。

除此之外,因为保密要求,他也不能和家人以及亲友来往,每天的任务就是驾驶飞机来进行严格的试投训练。

通过这80次的试投训练,杨国祥已经能够将氢弹准确的投入到距靶心12米内的位置里,技术要求基本达到。

因此,西北核试验指挥部接中央命令,准备于1971年12月31日投掷第一颗实战氢弹,由飞行员张国祥驾驶飞机在当日下午1时准时实施爆炸。

一切准备就绪,万众瞩目中,飞机起飞了。

机场塔台上,全国边防警戒雷达开机达到一级警备状态,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周总理在北京坐镇,遥控指挥;各级战斗值班人员还有科技人员严阵以待,大家都在期待着核试验的来临。

当日中午十二点二十分,杨国祥就已经来到了机场,开始做飞机起飞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检查飞机装置是否一切正常。

在核试验科技人员多次检查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状态之后,机场塔台升起了两颗绿色的信号弹,杨国祥驾驶着“强五K”超音速飞机缓缓的驶出了跑道,飞机肩负着亿万人民的重托,呼啸着冲上了天空。

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

飞机往靶标中心驶去,指挥员通过耳机向杨国祥发出了指令 :“2187,投弹一定要对准目标,精神不要紧张,按着程序操作。

听到这话的杨国祥越发小心,当临近靶心,飞行高度降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在核对校正各种仪表数据之后,告知地面,可以拉起时统开关,投掷氢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收到准确的指令之后,杨国祥拉起驾驶杆,使飞机呈45度仰角,瞅准时机。他用力地按下了投弹按钮,并且立刻调转了机头。

但是,并没有任何动静传来,这种情况极不正常,杨国祥知道这下不妙了。他快速地检查了一遍飞机上的各种开关,发现在操作上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他稳下心神,启动了备选方案,向地面试验指挥部报告:“2178没有投下,请应急投!”,地面试验指挥部也立即做出了批示:“同意你应急投!

于是,杨国祥驾驶飞机在上空绕了一个“8”字,校正完航线之后,飞机又重新驶入了投弹圈,这一次,他又重复了之前一样的步骤,最后按下了投弹按钮。

然而,依然是一片寂静,什么声音都没有传来,这说明氢弹仍然在弹舱里,并没有发射成功。

杨国祥随之又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然而又是以失败告终,这一下,汗珠沁满杨国祥的脸上,因为飞机油表显示这架飞机最多还能飞行四十分钟。

还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怎么办?自己是跳伞逃命呢?还是与飞机同归于尽呢?杨国祥在脑海中拼命地找寻最佳解决方案。

他首先排除了自己跳伞逃命这个想法,如果自己选择了跳伞,那无疑个人是最安全的,可是失去了控制的飞机会落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落在博斯腾湖,那会严重污染水源;如果落在人聚集的地方,那么那里将是人间炼狱。

而如果选择跟飞机同归于尽,带着飞机坠毁在沙漠中,那么多年来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将会毁之一旦,给国家经济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最终,杨国祥做出了一个慎重的决定,他要驾驶着飞机带氢弹着路。

由于事关重大,指挥部的人不敢擅自做决定,周总理在知道杨国祥的选择之后,拿着电话沉吟半响,说道:“要相信我们的飞行员!

而为了保护我们的科技人员,周总理还下令:除了塔台指挥外,所有的人员全部立刻撤离!

最后,整个机场只留下了宋占元师长和一个参谋长,其他的人都已撤离。

杨国祥按照上级指挥,小心的驾驶着飞机带着氢弹返航,这次备降,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他精准的操作着飞机,最后稳稳的降落在了机场,飞机安全着路了,氢弹也没有爆炸。

之后,科研人员们仔细的检查了各种装置,最后发现这次投掷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氢弹推送装置电路短路而发生故障了。

在修复完成之后,西北核试验基地再次进入了一级备战状态。

在七天之后,也就是1972年1月7日,杨国祥再次驾驶飞机在宋占元的指挥之下携带氢弹腾空而起,而这一次十分顺利,在他按下按钮之后,飞机剧烈的震动了起来,杨国祥知道:这次成功了!

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途径是壮大和平力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国防,毛主席说过: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而国防实力的巩固离不开正如杨国祥这样一批又一批爱国有志青年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