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我党预备在北京召开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前夕,按照惯例,有关部门将参加会议的代表名单拿给了毛主席看。

毛主席看到名单后,很是不喜,见没有陈奇涵上将的名字,他说: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见到有一个叫肖力的人,他说:“把他的名字划掉,警卫团的战士们日夜站岗放哨,很辛苦,从里面选一人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力是李讷的化名,正是因为毛主席知道此事,所以他才将肖力的名字划掉。

而当毛主席看到没有开国大将徐海东的名字后,他的脸色当即阴沉下去,一通电话后,周恩来赶来了毛主席的面前。

毛主席看着周恩来总理,语气有些严肃:“恩来,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周恩来狠狠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毛主席这句话的深意。

因此,在1969年3月31日这天,九大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一个小会议室里,召开了一个小型的紧急会议。

周恩来举起手,高声喊道:“毛主席紧急提议,徐海东同志应出席第九次代表大会,并提议他参加大会主席团。”

听到周恩来的话,有人选择了沉默,有人提出了反对,有人说徐海东是“犯有政治错误的人。”周恩来当即反驳:“我们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早就说过,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我认为不让徐海东同志参加大会,是不合适的,至于他到底有没有问题,以后会搞清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周恩来的强力支持下,徐海东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九大代表名单中。

很多同学都知道,毛主席说徐海东对革命有大功,其实指的就是在红军时期,徐海东为中央红军送钱一事。

也许有人疑惑了,徐海东给中央红军送钱一事,确实是很难得,那么这份功劳值得毛主席记了几十年,并反复去向别人说吗?

如果考虑到中央红军当时的背景,想必,也就有人不再会有这个疑惑了。

毛主席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曾遇到很多次的挫折,但是对他整个一生来,他最黑暗的日子,就是1935年的9月,在此之前的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两个主力红军会师,红军力量强大,这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主要领导人却是产生了“军阀思想”,认为“谁的人多,谁就应该领导”

中央红军自从长征以来,要么是在战斗,要么就是在前往战斗的路上,从1934年10月算起,大半年的时间,中央红军基本就没有休整过,所以,中央红军的损失肯定要比四方面军的损失大。

面对这位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的想法,毛主席为了顾全大局,选择了退让,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

没办法,只好在一天深夜里,毛主席带着中央红军的队伍悄然离开,北上抗日。

本来一件好事,此时变得这个局面,毛主席的心里尤其失落,当时中央红军也没有根据地,又和四方面军闹翻,也不知道中央红军下一步会往哪走。

机缘巧合下,在哈达铺镇上,梁兴初缴获了一批报纸,得知陕北有红军,因此毛主席下决心,率中央红军前往陕北。

而此时的陕北红军,其实并不是纯粹的陕北本土红军,而是与红二十五军合编后的红十五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完全隶属于红四方面军领导指挥的部队,在此之前,毛主席从未与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见过。

而此时的红二十五军早于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他们兵力之盛,士气之旺,是其他的红军队伍根本比不上的。

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整编为红十五军团后,整个陕北根据地,便成为了红十五军团的“地盘”,中央红军初来乍到,毛主席对徐海东的选择,也是有些担心的,所以,他决定“试探”徐海东。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的时间是1935年的10月,而陕北的冬天,在这一年也比之前来的更早一些。

此时中央红军无论是物资,还是钱财上都十分匮乏,主持红军后勤工作的杨至成不得不向毛主席诉苦,至少还需要二千到三千大洋,才能让中央红军安然度过在陕北的第一个冬天。

毛主席也很惆怅,思来想去,他决定向徐海东借二千五百元钱试试。

而徐海东看到借条后,没有犹豫,当即给中央红军送去了五千元,在数字上,徐海东不仅翻倍,而且还是送,不是“借”,他的这个做法,立刻让毛主席感动至深。

徐海东是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干部,红二十五军,也是红四方面军领导的队伍,而此时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经闹翻,毛主席猜不准徐海东会怎样选择。

通过借钱这件事,徐海东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是拥护中央红军,拥护党中央的。

正是因为如此,毛主席才会对徐海东的做法感动,在这个关键时刻,徐海东送来的钱不仅帮助中央红军度过了冬天,也让毛主席悬着的心,终于安然放了下来。

放在这时的背景下,毛主席后来多次记着徐海东的功劳,并反复说他对革命有大功,其实我们也就理解了。

也正是因为徐海东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因此在之后,尽管他长期养病,但是毛主席还是执意点他的名,不仅授予他大将军衔,而且还让他的排名仅次于粟裕。

除此之外,当徐海东在休养时,毛主席甚至为了不打扰到他,还专门让汽车司机推着车走,等过了徐海东的家,他们才开车。

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时,徐海东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每一次开会前,毛主席都会先问问:“海东同志来了吗?”

毛主席对徐海东如此的“厚爱”,其他知道内情的中央领导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周恩来正在理发,得知徐海东来访,他立刻让理发师停手,留半边头,自己则急忙出门迎接,并紧紧握着徐海东的手,与他相谈甚欢。

像是诸如此类的事,对徐海东,可谓是数之不尽。

1969年九大,尽管距离当年徐海东为中央红军送钱一事过去了34年,但是毛主席依然记得徐海东。

他得知徐海东不是代表,当即表达内心想法,对周恩来说:“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欢乐时,一个人却在角落里情绪低落,因而使得其他人都很扫兴。

毛主席的深意则是,因为徐海东没来参加九大,所以,他就是那个情绪低落的人,很不高兴。

周恩来与毛主席共事多年,他又了解徐海东对革命的功劳,所以便发生了文章开头一幕,他召开紧急会议,将徐海东补为九大代表。

1969年3月31日晚上,在北京休养的徐海东彻夜难眠,他思索着自己如同“家珍”般的往事,第二天,有两位工作人员赶到了医院,告诉徐海东,毛主席提他的名参加九大。

听到这句话,徐海东热泪横流,他知道,毛主席没有忘记自己。

尽管身体已经患病严重,但是徐海东还是执意要去,当天下午,徐海东来到了会议礼堂,会议开始前,毛主席在雄伟嘹亮的《东方红》歌声中缓缓走上主席团就坐。

随即,毛主席环顾会场一周,高声询问:“海东同志来了吗?”

徐海东赶忙回答:“到了,主席,我到了。”毛主席扭头看向徐海东,笑了笑,这一刻, 徐海东再次的泪如雨下。

会场当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只是让徐海东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与毛主席的见面,成为了两人最后一面,一年以后,徐海东在河南郑州去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