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军各地方派系中,要说能一直和老蒋打擂台的,非李宗仁和白崇禧所领导的桂系不可,虽然大部分时间里面,李白二人对上中央军都是胜少负多,但他们还是2次将老蒋从话事人宝座上拉下来。

而桂系除了逼迫老蒋两次下台之外,还有一次可以扣押甚至除掉老蒋的绝佳机会,那就是1949年9的两广将领提出的——将老蒋软禁在广州羁押的提议,要知道老蒋一旦被控制,那么桂系极有可能在国军败退前统一国民政府,完成李白二人多年的夙愿。

不过就当张发奎等人万事俱备准备动手的时候,作为桂系话事人的李宗仁却出来阻止了这个行动

那么,李宗仁对于这个近在咫尺除掉老蒋,统一国民政府的绝佳机会真的不在意么?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老蒋和李宗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局大败,两广将领要求组阁

1949年5月,在渡江战役开始后,我军相继在沪宁杭和长江中游等战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5月我军解放上海,大军进入浙江和福建作战,占领贵溪、弋阳,一举切断华南大动脉的浙赣路。同时在两省的作战中歼灭国军第4、20、28、44、51、66、68和106军全部,重创敌人12、12、73和74军大部,这次江南惨败直接让福建门户洞开,我军第10兵团长驱直入,江南地区除了浙东沿海之外全部解放。

而中路的江西和湖南地区地区,我军也是捷报频传。

国军控制的区域除了西南五省之外,也就只有赣南和两广了。

我军突破长江防线长驱直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面对这个绝境之下,和桂系一向交好的何应钦却宣布辞掉——行政院长的职务。

何应钦辞掉行政院长,对于当时表面组阁的桂系代总统李宗仁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要知道,在老蒋下野之后,桂系之所以能让这么多中央军听从指挥的在防线上挡住我军,还是靠曾经黄埔的二号人物何应钦在其中居中奔走,而何应钦的下台,也是让李宗仁措手不及。

而至于何应钦为何突然辞职,其实李宗仁闭着眼也能想到。

在长江防线崩溃之后,所有战败的舆论都转移到了桂系这边,认为是李宗仁无能让国军失去东南半壁。而在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被转移的时候,老蒋则是在下野挡住舆论讨伐之后,华丽转身再次出山,通过黄埔校长的身份,在遥控指挥那些中央军嫡系部队。

何应钦和李宗仁私交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正如李宗仁所说

“蒋先生原是一位低能的战略家,由他亲自指挥而吃败仗,本不算稀奇。不过此次江南之败,似非由于他指挥低能之所致,细研全局,我深觉他是故意如此部署,以促使我早日垮台。”

但何应钦走了,作为二号话事人的行政院长肯定要有人来接参选并组阁,继续带领落魄的国民政府运转。

在组阁的人选中,李宗仁更倾向于老政客居正能担任行政院长,因为此君在国民政府内部人脉很广,而且风评俱佳,用李宗仁的话来说就是

“居氏是革命元老,为人正派,敢作敢为。对蒋先生的态度一向不亢不卑,非阿谀奉承之辈所能及。撑持广州危局,居氏实是比较理想的人选。居氏如组阁,则蒋氏不易在幕后违法操纵。”

可虽然李宗仁这么说,但居正还是看透时局,知道老蒋现在势力很大,不愿意掺和这趟浑水,也只能就此作罢。

革命军元老居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这个时候,以张发奎、白崇禧为首的两广将领们却突然冒头来,说要组成“两广军人内阁”。

既然这些人不敢反抗老蒋,那他们这些老粤军和桂军就上来。

当时白崇禧从武汉去广州(南京解放后,广州就成国军抵抗的大本营)见到李宗仁,同时还带了一大叠“两广军人内阁”成员清单,这里面包括了张发奎、薛岳、黄旭初、余汉谋、李汉魂,甚至还有赋闲在家的陈济棠等人。

说白了,这个军事内阁将由两广军人直接掌控,完全将老蒋和其他派系排挤出去。

从上述的名单上来看,可以看出在国军败亡之际,两广将领们想要割弃老蒋退守两广的心思已经不再是秘密。

但白崇禧的热情,很快被李宗仁浇灭。

李宗仁和白崇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两广军人组阁”并不算是好事,原因有二:

第一,我不愿坚持己意而贬抑立法院,致损”法治“的尊严。第二,我认为白崇禧在前方指挥是最适当的人选,不宜内调。

当然,这上述两个原因也仅仅是李宗仁搪塞白崇禧的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还是李宗仁还不敢让两广独立,和西南的老蒋旧部割舍开来。

在我百万大军面前,光靠羸弱的两广残军焉能挡住我军。

最终还不是得靠西南的老蒋嫡系一起抵抗?

1949年5月20日,李宗仁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让阎老西组阁,两广将领们也只能被迫放弃。

粤军大佬薛岳和白崇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通过“两广军人组阁”事件,也让以张发奎等人为首的两广军人已经拧成一股绳,为后续他们“绑蒋”也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