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人生自古谁无死?赤条条来,光塌塌去,从古至今,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无法逃脱。

人死后,他的身体、名字、甚至思想和精神都要跟世界一一告别,唯有音容笑貌残存在一些亲朋好友的记忆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连这些记忆也将烟消云散,到那时,他就真真正正跟世界毫无瓜葛。

每个人不论从事哪种职业,生前都会多多少少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凡是死去的人,亲人们都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为他举办隆重的葬礼,让他体体面面的跟世界告别,算是对他人生价值的一种认可。

作为人类很古老、很重要的一种丧葬方式,土葬目前依然在不少地区流行。掘土为墓进行安葬是不少人的愿望,根本原因是,人们认为土地是生命之本,人死后应当回归到生命中去,这样才符合“入土为安”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土葬前可以给死者举办盛大的悼念活动,安葬后在坟墓前可以树立墓碑,记载死者的生平事迹,具有让死者留存历史的可能。

在土葬时,死者遗体先由子女装殓,存放进棺材里。之后,选取一个风水宝地和黄道吉日进行入土。

在即将入土时,子女都会给死者嘴里塞上一样东西进行陪葬,以金银珠宝居多,像什么金银戒指、耳环、项链、手镯、珍珠等都有可能用上。我记得,我的爷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去世时,父亲和几个叔伯商量后,给爷爷嘴里含了一枚银元。

越是家境殷实的人家,越会看重含在死者嘴里的陪葬品,往往会拿出手镯、钗子等大件首饰,或其它贵重物品来陪葬。这样一来,既能给死者一种体面,还能显示自家的地位。

农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认为给死者嘴里含陪葬品,跟每年忌日、清明节、中元节、除夕给死者上坟烧纸一样,都是给死者准备的阴间买路钱。

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可靠,含有迷信色彩,给死者嘴里放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科学措施,有相关的科学依据来证明。

从古自今,让一个人体体面面地生下来,又体体面面地离世,是每个家庭的愿望。尤其是离世,家人都会为死者举办盛大的葬礼。富贵人家安葬死者时,往往会给死者嘴里含上小件玉器和金器,珍珠,夜明珠之类的宝贝,贫穷人家则会给死者嘴里含上小件银器或铜钱,这也成为几千年来的传统,甚至是信仰,从来没有改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3000多年前的周朝非常重视礼乐文化,人们把丧葬看作是“五礼之一”,包含在“凶礼”之中。《周礼·春官·大宗伯》里说道: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贵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古人认为,凡是发生重要事情,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比如,丧葬,祈福,赈灾,救助,抚恤,赔款,等等,在行动前都要举行隆重仪式,都属于基本礼仪。

尤其对于丧葬,古人非常重视,每个人由于身份不同,死去有不同的叫法,天子去世称作驾崩,有爵位的人去世称作薨,大夫去世称作卒,幼儿死去称作夭折,普通人去世称作死亡。

并且,不同的人去世后,举办丧葬之事时,流程各不一样,越是身份重要的人,葬礼越隆重,流程越复杂。大到在什么地方建造陵墓,何时举办葬礼,小到穿什么材质的寿衣,陪葬什么物品,都有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在下葬前,每个死者要经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死者穿上寿衣,日期是死者死后的次日早晨,大殓则是把遗体放入棺材。小殓与大殓之间相隔多少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大殓后会钉上棺材盖,然后等待下葬。

下葬前,要将棺材放在庙宇里存放一段时间,按照古人的说法,是为死者超度。在庙宇存放多少天,越是身份高的人,存放的时间越长,时间从3天到5个月都有。

当然,现在没有这么讲究了,基本是在几天内办完。

人去世后,心脏即刻停止跳动,血压消失,血液开始凝结,皮肤开始变色,身体各个细胞开始成批量死亡,腹内胀气,面部容貌会发生重大变化,最明显的是脸部肌肉会产生塌陷、变形的状况。

当死者下葬前安放在灵堂里,前来参加吊唁的人,会有意无意地看到死者的容貌,为了避免生者看到死者容貌产生不适心理,死者家属通常会给死者嘴里含上一些东西。

这个做法有三个作用,一是能有效缓解死者面容塌陷下去,让死者在入土前,面部可以维持原来的形态,看起来和善一些,便于入殓师给死者化妆。

二是可以阻碍死者腹中的气体向外散出。因为嘴里塞上东西后,会堵住喉咙,死者腹中的气体要想从喉咙通过,并不是那么容易。

三是代表死者的身份。

给死者嘴里含东西这个风俗,大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诞生,儒家经典著作《公羊传》里有这样一句话: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

意思是说,从春秋开始,人们就懂得安葬父母是体现孝道,不能让父母嘴里空着离开人世,那样很不体面。天子嘴里通常含珠宝,诸侯嘴里含玉器,大夫嘴里含绿色玉石,普通人嘴里含贝壳,这个风俗是从春秋开始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人给死者嘴里含东西的用意,更看重代表死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