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情感生活,在毛主席生前是没有公开报道讨论过的。贺子珍在毛泽东身边将近10年,这中间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谜题。只是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谜题如何解答,如今的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当年人的回忆录中搜寻答案。

1928年,毛泽东与贺子珍走到了一起。从井冈山开始,贺子珍与毛泽东一起度过了10年最艰难困苦的生活。在那些困苦、严峻、残酷的日子里,贺子珍给毛泽东带来了慰藉和温暖。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是一同走过来的。贺子珍是怀着身孕上路的,过了赤水,生产了。第二天,把孩子留给了老乡,她又骑马上了征途。在云贵边界的盘县羊场,遇到敌机空袭,她为了掩护负伤的团政委钟赤兵,自己负了重伤,是担架把她抬到延安的。1931年,她执意要去苏联治病——她的脾气也过于倔强,不想二人却就此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贺子珍

这期间,贺子珍给毛泽东留下的唯一的孩子就是娇娇李敏。可惜的是,倔强的贺子珍终究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人,在异国他乡度过了艰难而又漫长的痛苦岁月。

那么,当年的贺子珍究竟为什么执意要离开延安呢?从一些党史记录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贺子珍究竟为何离开延安?

二万五千里山和水,二万五千里云和月。1935年10月,红军经过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陕北的瓦窑堡。荒凉的黄土高坡,简陋的延安窑洞,小小的瓦窑堡,一下子喧闹起来了,沸腾起来了。当时,红军战士和机关工作人员都住在这里。

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在直罗镇指挥作战,贺子珍先来到了瓦窑堡,她因为负伤体弱,又快要生孩子了,组织上没有给她分配工作。但贺子珍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是自己到处找事做。她发现银行人手少,事情多,便主动过来帮忙。不仅把原先破旧的马圈修成了一个办公区,还招了好几个“徒弟”搞出纳。工作之余,贺子珍还喜欢帮年轻人介绍对象,关心他们的生活。后来,她当了银行副科长,银行建立了一个小型印布厂,她又去管这个厂子,热心地张罗各种杂务事。

毛泽东指挥完直罗镇战役后,来到了瓦窑堡,也住在马圈改成的银行里。他总结长征,提出新的战略任务,在这个简陋的银行里写出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抽着烟,夜以继日地写着,贺子珍坐在一旁飞快地誊写……正在这时,他们的女儿娇娇出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敏

那是在保安县小石山的一个窑洞里。1936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寒风料峭,贺子珍隐隐感到肚子有些疼痛,但她没有惊动通宵达旦还未安眠的毛泽东,只轻轻地叫醒了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贺清华手忙脚乱地去找房子,找到了担架班空出的一间小屋子,窄得很,只能住两个人。贺清华把屋子打扫打扫,转身去找傅连璋来接生。屋子里扫起的灰尘还没有落下,婴儿就呱呱落地了。

长征女战友邓颖超,康克清,刘英,钟月林等闻讯前来祝贺。邓颖超抱起孩子,说:“真是个小娇娇呀!”

听到婴儿的哭声,毛泽东走过来风趣地说:“哟,就生了?真快呀,像鸡下蛋一样,一滑溜就下来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贺子珍也幸福地笑了。

当时条件很差,什么吃的都没有,只是从大灶给贺子珍打饭来吃。有时烧了点豆角、土豆,就是对产妇的优待了。她也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想吃点杏。于是警卫员们找了点杏,把核去掉,熬成汁,贺子珍香甜地喝着。当时,这就算是享受了。

贺子珍、李敏

不久,中央机关从瓦窑堡搬到延安,毛泽东一家就住在凤凰山北边一家老乡的窑洞里。说窑洞背后的山是凤凰山,却没有一只凤凰在山上栖息。山上稀稀落落地长着一些枣树。红军战士正在开垦荒地,准备种些蔬菜。窑洞前面有一个青石圆墩,上面垫着草垫子。

娇娇满月后,贺子珍抱着孩子坐在石墩上面晒太阳。毛泽东累了,就走出来逗女儿玩玩。他们沉浸在幸福和欢乐的气氛里。有时,看到毛泽东忙不过来,贺子珍就把女儿放在摇篮里,一手摇着孩子,一手帮毛泽东誊写文稿。

组织上为了照顾贺子珍养病,没有给她分配工作,她在家带孩子,照料毛泽东的生活,当“家庭妇女”。但她好胜心强,闲不住,因此显得焦躁不安。毛泽东劝慰她,要她先把病养好,陪她到窑洞前散步,并向她指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心慌吃不下滚汤丸。并鼓励她有时间多看点马列著作。

为了能跟上形势,胜任艰苦的工作,贺子珍决定首先学习,提高马列主义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征得他的同意,在娇娇生下三个月后,托付给了机关合作社的张秀英代为照看,她自己则带着伤残的身体和一颗渴望提高的心,进了红军大学第一期高级班学习。

贺子珍

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贺子珍如鱼得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她跟长征过来的几位大姐编为一个小组,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每天的学习安排都非常紧张。

如此高强度的生活,即使身体好的同志都会觉得辛苦,更何况贺子珍本来身子就虚弱。但她从不叫苦叫累,除了学习和训练外,还经常抢着干杂活,什么事情都不甘心落后,时时处处以普通学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由于在长征时负伤和频繁妊娠的缘故,贺子珍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每天学习下来,她头昏脑胀,四肢无力,浑身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一样。但她谁也没说,咬紧牙关忍受着病痛,强打着精神,坚持学习。但是,超负荷的运转终于使她病倒了。有一天上课时,同学们发现贺子珍不见了,到处喊也没人应,最后在厕所里找到了她。由于身体的极度虚弱,她竟然晕倒在厕所里。大家很难过,送往医务所,进行抢救,许久才醒过来。

贺子珍还想坚持学习,但组织上和同志们都建议她休息治疗。倔强好学的贺子珍,终于含着眼泪离开了红军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二为贺子珍

从红军大学重新回到家里,贺子珍似乎变了,变得让毛泽东不能忍受了。

湖南人爱吃辣椒,毛泽东于此尤甚。即使没有菜,几只尖尖的、长长的干朝天椒,他也可以下一顿饭。有时候辣得两眼流泪,浑身冒汗,毛泽东倒觉得这样够味。

当时,在北方的中央苏区能吃到一点辣椒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毛泽东也就更其珍爱。有一天,贺子珍把半碗有些变味的辣椒倒了,毛泽东顿时大发雷霆,咣当一声把正在洗脸的盆子摔到了地上。贺子珍哇地哭出声来,边哭边同毛泽东斗嘴,不肯罢休……

世上没有不拌嘴的夫妻,毛泽东固然伟大,贺子珍固然温柔,他们的爱情固然诚挚、热烈,但他们也是人世间的夫妻,所以这些年来,尽管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可到了具体问题上,生活琐事上,矛盾与摩擦当然也是存在的。其实,在这以前,在更久远的时候,这对夫妻的爱情就埋藏了后来才逐渐呈现鲜明的裂痕。

毛泽东

贺子珍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一开始就是不甘心永远守在家里,仅仅为丈夫孩子做事的。只是因为守着丈夫(当秘书)也是革命工作,她才任劳任怨干了这许多年,而她自小又是一个争强好胜,意志刚烈,希望有所作为的硬女子,所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她常常在心底里发出些许幽怨,她极羡慕那些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的女革命战士,不由自主地回亿起自己当年骑马挎枪闯天下的飒爽雄姿。

当年还在瑞金的时候,就有人说三道四,议论贺子珍同毛泽东结合后,当起了夫人、太太,说她在毛泽东身边不能算是工作。这件事搞得她十分苦恼,为此她还和毛泽东拌过嘴。后来还真的离开毛泽东出来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仍兼任着毛泽东的机要秘书,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延安以后,她克眼了很大的困难,扔下吃奶的孩子进入红军大学,却没能坚持下来。回到家里,她心情一直不好,对自己不争气的身体深感苦恼,而她的身体又确实很不好,这就使得她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动不动就生气,流泪,同丈夫拌嘴,二人感情上的裂痕也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最后走向分手。

毛泽东

1937年底的一天,贺子珍专门来到合作社看望女儿娇娇。

这一天,她穿着一件半新旧的军衣,没戴军帽,手里拎着一袋东西,都是给小孩预备的换洗衣服。她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合作社,把一袋东西交给张秀英,拉着孩子的手说:“秀英,这孩子就托给你了。多费心,孩子有什么毛病,就请抱到毛主席那边去。”

孩子“咿咿呀呀”,似乎在向妈妈打招呼。贺子珍赶紧走近摇篮,抱起娇娇摇晃着,絮语着:“宝贝,妈妈要走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很久以后才能回来看你。好乖乖,听张妈妈的话……”

孩子似懂非懂地一个劲地摇着手,对着妈妈甜甜地笑着。贺子珍擦了一下眼泪,亲了亲孩子,转身缓缓地离去了。

正像古诗词所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此她离开了毛泽东,谁也没有料到,此一去,竟是“相见时难”……

贺子珍、李敏

一声声“妈妈”的呼唤,给予贺子珍莫大的安慰

1938年1月,贺子珍辗转多日,终于来到苏联。在来之前,贺子珍就知道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生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也在苏联学习,只是不知这会儿在哪里。

关于这兄弟俩的身世,贺子珍很了解。他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又因为时局原因不能在父亲身边生活,在童年时期经受了很多磨难。想到这两个孩子,贺子珍从心底生出了一种自然的母爱来。等她在莫斯科稍稍安定后,立刻便开始打听岸英、岸青兄弟二人的情况。

经过几番问询,贺子珍从当时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王稼祥那里得知,毛岸英兄弟二人正在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学习。有了具体的地址后,贺子珍马上赶去了那里。

第一次见面,贺子珍买了一大堆水果和食品,兄弟俩人其实早年也听说过贺子珍的名字,但三人相见时,还是避免不了尴尬和拘谨。还是贺子珍主动打破了僵局,她先是自报家门,然后说了一些毛泽东的情况,随后便开始帮兄弟二人收拾宿舍。临走时,又把自己在东方大学的地址留给了兄弟二人,请他们过去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毛岸青

在之后的日子里,贺子珍经常去儿童院看望这兄弟俩,她不仅照顾他们的生活,还把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省下来,给毛岸英、毛岸青买书、买营养品。

真心换真心,兄弟俩逐渐感受到了贺子珍带给他们的母爱,他们亲切地叫贺子珍为“贺妈妈”,三个人在苏联相依为命,成为了温暖的一家人。

贺子珍当初离开延安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就在她到达苏联四个月后,她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孩子,只是这个孩子没能活过周岁,就因病去世了。贺子珍因此痛苦不已,整日憔悴。毛岸英、毛岸青看到这样的贺妈妈,眼泪不自觉落了下来,伤心痛哭道:“贺妈妈,您别难过了,您要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呢,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呀!”

在那段失子的艰难岁月中,是毛岸英、毛岸青那一声声“妈妈”的呼唤,给予了贺子珍莫大的安慰。

再后来,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主动把留在身边的娇娇送去了苏联,这下,贺子珍有了儿子和女儿的陪伴,精神逐渐恢复,日子过得也有了些盼头。

毛岸青和李敏

伟人也是凡人

1948年,王稼祥来到苏联莫斯科,经过几经交涉,终于把贺子珍带回了祖国。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北京,想看看毛主席,只是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直到毛主席病逝后,1979年9月3日,中央才终于派出专机把贺子珍接到了北京。

在这之前,毛泽东与贺子珍其实有过一次会面,这也是他们分别二十多年后唯一的一次重逢——庐山。

1959年,一辆汽车顺着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下,消失在重峦之中。这辆车里坐着贺子珍。

当晚,她到毛泽东的住处见到了他。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

毛泽东

回顾多年感情生活,杨开慧牺牲了,她死得太早;贺子珍活下来了,却又吃了太多的苦。

晚年时期的毛泽东,回忆起过去,偶尔也会有些伤感。

毛泽东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人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伟人也是凡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