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情,古今中外,天下人人,无论你是街头平民还是企业高管,是凡夫俗子还是名流人士,是一穷二白的流浪汉还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都不可避免、不可逃脱,那便是死亡。

人死之后,万物皆允,如何对待遗体就成了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追求长生,于是死亡之后的遗体往往会采用土葬的方式,灵魂会借此遗体投胎转世。自步入现代化以来,这种封建思想渐渐消散,但土葬还是保留了下来。

作为精神文明的领头羊,共产党员沈因洛带头破除了这一遗毒。他曾留下遗嘱,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武汉红十字会作医学研究。当人们翻看沈因洛的履历,竟然才知道他还是一位老革命。

1920年,沈因洛出生于江苏省吴县。在革命年代,有两类走上救国存亡道路的知识分子:

一类是出生于清末时期,受“五四”运动感召,不满列强欺凌,这类的代表人物构成了国共两党的主要骨干,最知名的就是毛主席了。

一类年纪较轻,是成长于三十年代,因日本法西斯的步步紧逼参加革命,沈因洛就属于后者。

江苏吴县,自古人杰地灵,沈家素是望族,沈因洛得到了很好的教育。1938年,距离卢沟桥事变过去了一年,但屈辱却始终萦绕在沈因洛脑海,久久挥之不去。他同那个年代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为何延安能受到青年学子的青睐呢?原因很简单,延安能实现青年的梦想,可以不受官僚的制约,不受人情的羁绊,是真正的自由之地。

沈因洛抵达延安后发现,军民虽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人人脸上闪耀着光芒,这让他觉得来对了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用一个月时间,沈因洛就通过了组织的考验,顺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干革命不能光有热情,没有才干。为了培养沈因洛,组织上安排他进入了陕北公学,系统接受了马列主义,后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军政大学的校长就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林彪。

1938年底,沈因洛来到129师385旅,从事政治建设工作。那段时期,沈因洛不仅要上前线同日军作战,还要在后方发动群众说服年轻人参军入伍。

解放战争时期,沈因洛加入中原野战军,负责后勤、组织工作,为全国解放事业贡献了一份力。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急需大批知识分子来进行经济建设,沈因洛素有文化,被留在湖北,任军区组织部副部长。

六十年代初,沈因洛转业来到武汉钢铁公司,任副总经理。一上任,沈因洛就面临着各种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大环境下,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工业技术专家,钢铁公司缺少骨干工人。另外,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粮食都不够吃,还要完成产钢的任务,沈因洛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对此,沈因洛将工厂当作家,其妻子曹俊敏说:“接到通知,他春节都不在家,将我和孩子留在了广州。”随后的几个月,沈因洛吃住都在厂里,极大鼓舞了工人的生产热情。

十年时间,沈因洛完成了一米七轧机建设,改变了钢材品种结构。

特殊时期,沈因洛的出身问题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受到批斗,受到迫害,但却无怨无悔。他相信社会终会回到正轨。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改革开放后,沈因洛在62岁的年纪来到湖北省委,被破格提拔为省委书记。在任期间,他辅佐第一书记,专注武汉经济建设。几年后,沈因洛由于年龄过大,来到了政协。

1995年8月,沈因洛正式离休。根据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蒙美路的说法,沈因洛即便退休,也坚守党的纲领,按时参加退休干部活动,交纳党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沈因洛来到省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沈因洛一笔一划地填写了登记表。

2016年,高寿96岁的沈因洛因病逝世,他的后人及家属遵照其生前的承诺,将遗体移交给了红十字会,用作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