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9年8月29日,风和日丽,北京中南海丰泽园颐年堂内喜气洋洋。这天是毛泽东的长女李敏与孔从洲将军的次子孔令华结婚的大喜日子。

当孔从洲将军刚迈进颐年堂,毛泽东就大步走上前,紧紧握住孔从洲的双手,亲切地说:“今天是两个孩子结婚,请你来坐一坐,叙一叙。”接着,毛泽东便把孔从洲介绍给了在座的客人,笑着说:“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从洲

孔从洲第一次见毛主席

孔令华和李敏是北京八一中学时的同学,他们经常在一起谈理想、事业,彼此建立了友谊。中学毕业后,孔令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李敏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两人继续往来,过去的友谊发展为爱情。

当李敏把他们的关系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深表赞同。孔从洲一家人也非常高兴。这样,经过简单的筹备,在1959年8月29日举行了婚礼。

这天上午,毛泽东派秘书把从沈阳来北京开会的孔从洲接到颐年堂。在婚礼上,毛泽东兴致特别好,高兴地喝了喜酒,祝愿孔令华和李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生活幸福,还愉快地同参加婚礼的人一起合影,又特地与孔令华、李敏两人照相。毛泽东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

客人陆续离去后,毛泽东留下他的表兄王季范先生和亲家孔从洲将军。毛泽东客气地请孔从洲和王季范坐下,接着询问孔从洲现在在哪工作?孔从洲说自己在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担任校长。毛泽东接着问孔从洲在工作上有没有困难,孔从洲认真地说:“没有什么困难,就是水平低,这个任务重。我过去在炮兵部队多年,但对炮兵理论、射击、战术理论学习不够。”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先人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嘛!我幼年读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要不是孔夫子,我连字可能都不认识哩!他老人家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门学科就有数学,你是应当学好数学的。”

毛泽东

毛泽东习惯地点燃一支烟,转换了一个话题,向王季范介绍孔从洲的经历。毛泽东说:“他在外边时在杨虎城部队。”又转过脸问孔从洲:“你什么时候到那个部队?”

孔从洲回忆道:“1924年就到了那里,它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建立的靖国军保留下来的一支部队,我是慕名而去的。”接着,毛泽东向王季范介绍说:“他参加过西安事变。他在西安事变中是警备二旅旅长兼城防司令。”

接着,毛泽东又转脸对孔从洲说:“抓蒋介石的前一天晚上,别人不知道,就跟你说了。很保密噢,假使走露消息了不得。你做得很好嘛,杨主任(指杨虎城)对你很赏识吧?”

孔从洲充满感情地说:“他是我的老上级,他把我一手培养大,看着我长大的……”

毛泽东弹了弹烟灰,沉思了片刻说:“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把内战变成了抗战。杨虎城是个民主主义者,是爱国的,不愿做亡国奴。”

孔从洲向毛泽东汇报炮校的情况,谈到教员问题,教学问题,和苏联顾问共处等问题,毛泽东非常关心。他说,听课给教员打评语很好。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学习都可以办好。学校上下都应该团结好。形象教学方法应提倡。

停了一会儿,毛泽东与亲家拉起家常话,问孔从洲的父母在不在?

孔从洲悲凉地说,父母亲都已经去世。毛泽东又问,你十几岁出去的?孔从洲回答说:“18岁出去的,那时上不起学,高小毕业后考取中学,生活困难,只读了一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接着,毛泽东问:“回到革命大家庭后感到怎样?”孔从洲笑容满面地说,很好,很温暖,处处受到组织的关怀。

毛泽东又关心地问:“你工作还有什么要求?”孔从洲说没有什么要求,因为自己是干炮兵的,对炮兵最有感情。

这时,王季范先生插话:“噢,这个人是老实人。”毛泽东接着说:“他是个老实人,他教育子女很严的哟!孔令华很好嘛,两个孩子婚后一定会相处好的,学得好,工作会干得好的哟!咱们当老人的,唉,人家成家立业了,可以自主了。”

结婚后,孔令华和李敏同毛泽东一道住在丰泽园内。孔令华和李敏在生活上相敬如宾,工作上比翼齐飞,正如毛泽东、孔从洲所希望的,“两个孩子婚后一定会相处好的。”

毛泽东

孔从洲第二次见毛主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年过去了。1962年2月5日,毛泽东又与调到南京炮兵工程技术学院工作的孔从洲将军在北京中南海相见。

这天早晨8点,孔从洲来到中南海游泳池。笑容满面的毛泽东用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孔从洲的手,表示早就想见他了,今天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谈谈。

孔从洲心情十分激动,他内心也很想见毛主席,但是总怕会耽误主席的时间。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后,毛泽东先是详细询问了炮兵工程学院的情况,指出还是要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精尖人才。

孔从洲马上告诉毛泽东,目前正在研制我们自己的火炮。

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这就对了。”

毛泽东

接着,孔从洲又汇报了当下炮兵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毛泽东听后十分满意,说:“……我过去说过,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当毛泽东听到孔从洲汇报雷达、指挥仪的情况时,严肃指出:“人无眼不行,火炮没有镜子也不行。不能把雷达说成万能,要防干扰,对雷达的干扰必须找出对付的办法。”

孔从洲听了毛泽东“要重视知识,搞好科研,培养人才”的指示,表示要完成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加倍努力学习,使自己尽快变成内行,决不辜负毛泽东的殷切期望。

墙上的时针指向10点整,两个小时的会谈不知不觉过去了,孔从洲将军起身,依依不舍地向毛泽东告辞。通过这次重要的工作谈话,孔从洲对知识渊博、高瞻远瞩的伟大毛泽东更加敬佩,毛泽东对忠诚老实,勤奋好学的亲家孔从洲有了更深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孔从洲给毛主席写了一封3000字的信

1964年,经毛泽东提议,中央军委任命孔从洲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孔从洲上任后,即着手完成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对雷达干扰必须找岀对付办法。

1967年6月20日,孔从洲参加了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委联合召开的“入越作战高炮部队代表会议”。会议着重研究了武器装备上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做出指示:一定要把雷达、指挥仪、光学仪器,狠狠抓一下。

在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会见了孔从洲等人,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使孔从洲受到莫大的鼓舞。

为了把我国炮兵电子装备落后的情况直接向毛泽东反映,孔从洲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于1975年6月21日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达3000字的信。信中说:“苏联、美国的电子侦察,已经对我军的作战通信、导弹制导和各型雷达等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干扰和威胁。如不及早釆取措施,战争一来,将使我军指挥失灵,兵器失控,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接着介绍了电子战的有关情况和我国电子战装备的落后状况,提出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状态。

孔从洲夫妇

信的结尾孔从洲写道:“以上情况,事关我军安危。我再三考虑,决定向主席报告。当否,请指示。”

年事已高的毛泽东收到这封信后,认真阅读了一遍,6月23日,做岀批示:送小平、剑英、成武同志阅。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和孔从洲等人就发展电子战技术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讨论。12月18日,叶剑英向毛泽东提交了《关于加强电子对抗工作的报告》。毛泽东于12月20日批示:“很好,退叶剑英同志。”

孔从洲等遵循毛泽东的教导,对电子对抗装备和雷达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毛泽东

结语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病逝,孔从洲将军非常悲痛。历史进入90年代,80多岁的孔从洲在回忆往事时,感慨地说:“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美好的记忆,而使我最难忘怀的是毛泽东与我的交往。”

1991年6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