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携手关爱残疾人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资源

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道亮光

残疾人作家

随着残疾人事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作家被大家发现并喜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残疾作家面临着比健全人更多的挑战,身体上的残疾可能会限制他们的行动,却无法限制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展现出了残疾人精神的伟大和坚韧↓↓↓

盲人作家张骥良:支教带给更多人“光明”

张骥良,1954年6月生于北京,盲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华儿女》《人民文学》《知音》《诗刊》等全国数百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报告文学、以及人物通讯等作品四百余万字,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散文《新闻战线上的“特种兵”》荣获“献礼新时代征文”优秀奖。

盲人作家陈光炅:用写作和奔跑追寻心中的光明

2004年,陈光炅不幸因病致盲,曾参加过盲人电脑培训班。2007年,陈光炅到广州开了一家按摩店,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更多盲人。两年后回到成都,根据自身的经历和见闻,陈光炅开始进行创作,他将其命名为《奇迹天地》。继《奇迹天地》之后,陈光炅又陆续创作了《逆天指》《新羽翎》《鸳鸯错谱》3部小说,累计超过400万字,多次获得大奖。除了写作,参加马拉松赛事也是他近些年来的新尝试。未来他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生命力的作品。

盲人作家王忠礼:与其抱怨黑暗 不如挑灯前行

2009年,王忠礼因急性视神经炎而失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盲人电脑,王忠礼开始大量地阅读和写作。其中《读书照亮黑暗青春》荣获光明日报社与澳门晚报社主办的全国征文二等奖;《星空下的且思且行》荣获“仰望星空”全球征文三等奖;《“阿甘”的三亚之恋》荣获第23届书博会征文全国三等奖……王忠礼的作品主要以现实主义、弘扬传统文化、书写真善美展现正能量等为主题,10年来,他累计荣获各类征文奖项20余次,发表各种作品500余篇。

推荐书籍

在文学作品中,残疾人形象丰富多彩。这些作品展示了残疾人的坚韧、勇敢和智慧,使人们更加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残疾人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秋千》

作者王忆出生于1989,出生时被诊断为“小脑偏瘫”,双手变形,没有行走能力,但她却从文字中找寻到了“奔跑”的快乐。王忆著有长篇小说《冬日焰火》,短篇小说集《不虚此行来看你》,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等。王忆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夏日秋千》,入选2023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该书讲述了身患残疾的姐姐在与弟弟“好好”相处中共同成长的故事。王忆以她独特的笔触,将姐弟间的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作者努力追梦的青春体悟,传递出新时代新青年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23年被全国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四门塔:千年古塔的历史回响》

钟倩,笔名雪樱,因病致残。作者为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十佳自强模范等奖项。已出版《含泪的绽放》《泉畔的眺望》《金蔷薇与四叶草》《千佛山:遥望齐州九点烟》,作品入选多个选本和语文试卷。

最新作品《四门塔:千年古塔的历史回响》,《四门塔:千年古塔的历史回响》一书,致意我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文物保护工作者以及古代工匠,填补四门塔历史空白,作者克服“冷门、小众、史料少而繁纷”等多重困难,历时四年时间写成。在书中,她溯源寻流四门塔的“前世今生”,触摸古塔的呼吸和痛感,打捞带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动人细节,用生命憬悟古塔之美,观照“微尘众”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以文学表达与读者情感共鸣;同时,又很好凸显古塔与古城的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灵的灯盏》

作者王庭德出生于陕西省,因病致残,为肌无力侏儒患者。已出版纪实文学《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和诗集《心灵的灯盏》等。其中《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先后两次出版和再版,《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荣登畅销书排行榜,被农家书屋采购,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图书,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馆配图书推荐书目,且获得多个奖项,尤其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

最新作品为《心灵的灯盏》分“侏儒先生日记”“我心飞翔”“梦中的女孩”“一瓣心香”“师友评说”五辑。前四辑收录了王庭德现代诗150首,内容涉及言志、咏物、抒怀、爱情、亲情、友情、乡旅之感、命运之思等多方面,其中诗作视域独特,意象奇僻,语言个性,感情或幽邃深沉,或激越犀利,颇有张力,能够发人深思。第五辑收诗11首,主要为作者文坛师友对其人生和文学的奖掖评价。

《静默之身:残障人士的不平凡世界》

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墨菲因脊髓肿瘤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发展为四肢瘫痪的残疾人。在本书中,墨菲既是一位“观察者”,又是人类学的“线人”,他以自身经历解读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以及残疾的社会属性。

瘫痪和所有残疾一样,侵犯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与他人的联系,残障被社会定义,并被文化赋予意义。

《为了生命的美丽》

生命终因坚强而美丽;生命终因挚爱而美丽;生命终因执着而美丽;的确,生命本身就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追求。

这是一本赞美生命、讴歌真情、倾诉挚爱的散文作品集,又被称为“残疾人作家散文作品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左脚》(克里斯蒂·布朗自传)

作者克里斯蒂·布朗 爱尔兰,患有先天性脑瘫,四肢无法活动,也不能清晰地讲话。但作者凭着毅力,用神奇的左脚开启了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画作和文学作品。1981年布朗去世后,他的自传《我的左脚》被搬上银幕,他不向命运屈服的故事由此轰动世界,《我的左脚》一书也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一样,成为感动并鼓舞着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励志经典。

《盲人摄影师》(The Blind Photographer)

本书集合了150余件视力残疾摄影作品,创作者不仅有摄影师,还有舞蹈家、小说家。

无障碍阅读

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个无障碍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无障碍设施、盲文和触觉图标等辅助工具,以便残疾人阅读↓↓↓

中国盲文图书馆

这是一座专门为盲人而服务的图书馆,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服务功能较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盲人文化资讯服务机构,它位于首都北京。

馆内设有盲人无障碍智能定位导航服务系统,盲人在系统的引导下可独立自由行走,并获取相关服务信息。图书馆依托在线阅读、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培训、盲人社区等八大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阅听终端、手机、电话等传播渠道,使全国城乡盲人足不出户地借还盲人读物、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和在线听赏文化讲座、口述影像等。

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于2010年5月建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2011年3月启动“阳光工程”助残服务项目。近年来,甘肃省图书馆坚持以“阳光工程”助残服务项目为依托,购置专车、组建残疾人志愿服务队伍,每年为1700多人次盲人提供免费接送、免费午餐,通过“引进来、带出去、深体验、共分享”的服务模式,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诗词朗诵、才艺表演、灯谜竞猜、心理咨询讲座、培训班、游园、参观博物馆、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无障碍阅读服务以及积极组织视障读者参加中国盲文图书馆在全国举办的各项比赛等活动。

内蒙古无障碍图书馆

此图书馆在残疾人借阅区打造了视障阅览室并不断改造完善,与此同时,图书馆还修建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卫生间,馆外设有无障碍停车位,改造缘石坡道等,方便残疾人来图书馆阅读。图书馆现有4000余册盲文、手语等图书,还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智能听书设备和软件等。

残疾人阅读平台

用声音传递色彩,用聆听感知艺术,无障碍电影院成为视力残疾人阅读的另一种“窗口”↓↓↓

光明影院”寻找光明 共享希望

无障碍电影不只是单纯讲述画面,想要帮助视力残疾人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含义,只有字斟句酌地细致打磨,才能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世界读书日

希望更多的残疾人

能从书中获得力量

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灯塔

照亮人生道路

编辑:潘文畅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