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当言男人要自尊自爱;在文化传统中,老人不轻易下跪,因为老人熬过了风霜岁月,其他人多为晚辈,没几人受得起老人一跪,所以老人一般只跪死人,所谓死者为大。

日前,衡阳却发生了老人跪年轻人的事。

寻求真相

4月18日,湖南衡阳祝融街道办通报了“一流动摊贩老人向执法人员下跪”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0日,新京报的跟踪报道援引街道办说法,“2024年4月18日上午,南岳区祝融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南岳大庙前坪有一老人在流动叫卖,执法队员对老人进行劝离,老人坚持不愿离开,执法队员遂暂扣了其秤具。老人在索回秤具的过程中情绪激动,突然下跪,执法队员随后将秤具还给了老人,老人离开现场。”

新闻报道与网络传说,莫衷一是,幸好还有视频,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事实遵循。对于报道所述内容,以常理来揣测,是很难理解的:如果视频记录的是老人索要秤具,那么为何不是老人向前走,而城管人员大步向前,老人步步倒退?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索要东西,不是往前靠,往前粘,而是步步倒退,一边大喊着你快还我东西?

这是异于常人的地方。

步步后退,常见的反应难道不是“你不要过来”?因为恐惧才后退,才符合人的正常反应,何时人性倒转,变成了索要东西时反而大步后退了?

一个步步进逼,一个节节后退,官方解释说是后退者在索要东西,那么,城管大步进逼是为了施还给老人秤具?

倒着行,逆着施,衡阳的这起跪拜城管事件是确实难以常情来揣度。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因为新闻赫然写着:涉事单位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祝融街道党工委已对涉事队员进行严厉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还是严厉的,惩罚不轻了。

反思跪下

网络为何对这一事件敏感,或是值得各方反思。

2020年,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后来统计局以及各种收入计算模型反复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月收入低于1000,这是我们6亿人的基本现状。

那么,这6亿人当中,老人占多少呢?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

衡阳的农村老人,如果此前缴纳了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金,如果没有其他的谋生渠道,那么他现在每月养老金不足150元。

老人为什么想要索回他的秤具?因为那是他秤量这个世界的工具,也是他在这个世界的仅有的生存工具。

我们为什么关注老人下跪?因为那是我们父母的影子,是6亿人身份的他指,也是我们借着互联网能表达关切的能指。

在老龄社会加速到来之即,我们仍没有考虑好老人的生存尊严,没有照顾好老人的生存需要,这是社会之痛,也是时代之殤。

从这个角度来看,关注老人下跪这一事实,即超越了城市管理的维度,直接指向了人的生存与尊严。

不管是官方还是媒体,亦或是千万网民,都自觉地将下跪之人呼之为“老人”,其含义显然指向了更为宽广的大众,指向这个2.67亿的群体。

如果从制度层面,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之境,那么,对那些不愿意加剧社会与家族负担的老人提供就业机会,提供自食其力的空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底线,是我们赖以维系文明的最后一块面纱。

因此,透过一个老人的下跪,我们看到2.67亿老人的生存境况。

或许,这才是网民心之戚戚的原因所在。

叩问初心

作为城管部门,或会觉得委屈:驱赶小商小贩,不是正常的操作吗,不是城管的职责所在吗?

难道说,谁老谁有理,谁跪谁可怜?世界肯定不是这样。城管是综合执法部门。执法的最大的初衷是什么?我们的理解,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更好地生活。

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城市管理应体现管理的弹性与温度。之所以提出弹性与温度,只因人们期待城管队员的工作是克制的、温和的。见之于视频,其中一名城管竟然叼着烟,衣领敞开,步步逼上前。有网友指出,这种形象极易让人联想到影视作品里的黑社会团伙、以及伪军作法。

管理需要温情的,尤其要看到时代的变动对普通人巨大的影响。当前经济下行,涉及基本生存的水电气油却是一路高歌,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让商贩流动起来,让人间烟火气升腾起来,是当前的民生大考题,也是最大的政治之一。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从技术层面来看,城管执法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就是人民群众确实需要这三瓜两枣的收获,而出于城市管理整齐划一的目的,却不能提供相应的合规经营场所,这是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矛盾。然而,你让一个老人等你完善经营场所,划分出合理的经营空间,即使他有心等,岁月也等不起,君不见,老人已是一头白发了吗?

城市管理,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当普通人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榨之后,城市管理就失去了管理的初心所在。没有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就没有了童年那“鲁冰花”的温情;没有普通人的一茶一蔬,就没有城管队员的薪水与家里的烟火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执法还应有一定的谦抑性。执法的权力根源是人民,对人民保持谦卑的状态,才是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正确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6月,某地一名卖水果的大娘遇到城管检查,跪地求饶,不料城管也赶紧跪下,直言:“大娘,起来,我也给你跪倒了,起来起来。”

这名城管队员为什么下跪?一是因为对城管执法的谦抑性有足够的认知,二是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不敢让长者跪在自己面前。

衡阳城管之失,就在于既没有对权力来源的基本认知,也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无知无惧,才令人畏惧。

追思传统

网友对城管部门的声讨,正是传统文化的觉醒。

公众情感上对城管抗拒,是因为城管割裂了我们文化中尊老的文化传统。

逼得老人步步后退,最终跪下来,这类的事情,如果发生其他野蛮之地或能理解,但发生在衡阳祝融,无论如何令人无法想通。

无他,因为衡阳自古就应是光明温暖的所在。

众所周知,衡阳是祝融火神的驻地、封地、墓地、纪念地,而祝融社区更是直接以“祝融”命名,其渊源自然较之于其他地方更为深厚。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此外,还有《尚书》《山海经》《史记》《汉书》等23部传统典籍、地方古籍中有记载有祝融。

春秋时期,《管子·五行》记载祝融为黄帝六相之一,对应于南方:“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

南宋罗泌《路史》说:“(祝融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水经注》记载:“衡山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邱九头图。”

梳理典籍,剥离神话外衣,或能大致发现其脉络:即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祝融君带领的一个部族,在南岳衡山过着狩猎生活,不仅发明了“击石取火”,而且创造了保存火种的方法。黄帝南巡到此,便封祝融君为管理火的“火正官”,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换上现代话语体系,就是说祝融带领人们吃上熟的东西,过上温暖人生,改善了人的体质,在人类文明早期,施加了十成火候,推动中华文明的迅速成熟。

火象征光明、温暖、进取、活力,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同民族的共同图腾,比如说古希腊中盗取天火的神,一直为后世所敬仰。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代表人类文明中温暖的活力的部分在星际扩张。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祝融火星车升上了天,火神祝融所在地的老人或许还是祝融后裔,却跪下了地。

老人的下跪,却是为生计而跪。

祝融温暖了整个华夏,也光明了整个文明体系。而回头看当地城管部门,对真相缺乏基本的尊重,对传统付诸于完全的割裂,对法规精神欠缺准确的理解,对老年群体丧失朴素的悲悯,在这四月的祝融街上,在这字符跳动的互联网上,却挡不住这下跪带来的森森寒意,以及文明断裂带来的落差感,令人遗憾,也令人心生戒惧。

来源:桔红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