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村委大院,占地100平方米的乡绣车间建设完毕,正在布置工作台。过几天,三座楼村及邻村的妇女就可以在这里做乡绣、纳鞋底、缝制中国风棉袄。“之前村民只能领了棉袄裤片针线在家里做,有了车间大家集中做,效率高,收货也方便。”三座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光说。

早年间,乡绣是三座楼村妇女人人都会的“基本功”,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到2015年左右,村里只有几位老人还坚持乡绣。由于缺乏销售渠道,乡绣只能在附近销售或赠送给亲友。如何让这种珍贵的技艺焕发活力?

三座楼村设立了乡绣馆,又将乡绣产销与三座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挂钩,带动100多名妇女就业。2023年,该村“乡绣”入选了寿光非遗,并借助电商直播线上线下推广。乡绣有虎头帽、绣球、并蒂莲等饱含美好寓意的产品。三座楼村又在此基础上新上了中国风的棉袄、鞋子等。今年春节前后,三座楼村的300多箱乡绣、1500件棉袄销售完毕,光给妇女发的手工费用就达2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寿光市委宣传部、文联帮我们申请非遗成功,对乡绣产品的带动发展很有利,在品牌塑造、市场推广起了很大带动作用。”张吉光说。

近年来,寿光探索“工美+非遗”助力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按照“挖掘、培育、复制、提升、推广”“五型同育”原则,挖掘了台头镇乡绣香包产业惠及20多个村,1500多人,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培育了砚台雕刻、蚕丝缠花、剪纸等137项寿光工艺美术产品。大力提升像羊口鱼盐、台头防水、上口窗帘等“一镇一品”文化品牌影响力。寿光市推荐40多种特色工艺商品申报山东省“优选100”并进行推广。

“文艺富民,要推动传统手工艺产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拓展群众致富新空间。”寿光市文联主席曹忠志说。

2022年,寿光打造了非遗文化街,剪纸、草编、木雕、陶艺等20多个项目入驻,推动把非遗创意产品、民间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纪念品为重点的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其中展示的就有寿光市慕云楼艺术工作室负责人齐增升的砚雕作品。生于1986年的齐增升,学过绘画、木雕,也经营过书画,现在潜心制作砚雕。“我们以艺术为切入点,入古出新,以艺入砚,力求承古纳今,别开生面。”齐增升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有朋友让齐增升鉴定红丝砚,他第一次接触砚台。他留下一块自己雕刻,成品后这件作品卖了400元钱。“看到自己的艺术转化成价值,特别有意义,从此就专门做砚雕。”齐增升说。他去青州了解学习砚台文化,又回到寿光带领团队发展。“我学过设计、模具、木雕等,这些积累与手上的功夫一结合,对砚雕就有了很好的把握。我又做过经营,还有些商业头脑,砚雕就发展起来了。”齐增升说。

现在齐增升的团队已有15人其中艺术博士研究生1人,艺术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四人,潍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7人。每个周日晚上,齐增升都在微信小程序对团队的砚雕做微拍。北京的一位藏家现在已经收藏慕云楼砚雕近百方。作品曾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比尔·盖茨、曹德旺等世界知名人士收藏。

“我们成立工艺美术协会、参加非遗文化展览、获评寿光文化之星等,寿光宣传部、文联都给了很大的支持。”齐增升说。

如今,寿光对入选寿光“手造名录”的60多种工美产品的设计、包装进行升级在全市6个“五进”示范点设立展销专柜,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寿光作家协会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仓颉汉字艺术馆”入选省级“最美文博艺术空间”,创成3A级景区,成为市民“打卡地”。(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袁金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