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邓拓问世于福建闽侯,天资聪颖,笔力纵横,少年之时,酷爱笔墨,独创刊物,自铸文学之路。方至九一八事变,国殇之际,邓拓激愤填膺,潜心宣传救亡运动,抗战声中,他以笔为戟,被国民党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投入囹圄,秉志直笔,尽展侠骨,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终于于1933年获得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求学不停,爱国不止,邓拓披荆斩棘,执笔抒情,于民间浸润,于文坛攀登。1937年春,再遭逢逆境,但抗战之风起云涌,国难当前,国民党释放抗战义士,邓拓亦获自由之身。复得自由后,邓拓心向抗日根据地,踏上征程,晋察冀之地,成了他新闻生涯的起点。

邓拓未曾系统学习新闻之术,然兢兢业业,学以致用。在晋察冀,他实践于办报之中,以经验指导理论,笔耕不辍,天资超群,尤善办报。身兼《晋察冀日报》总编辑,不惟其如此,更将报纸办得声名鹊起,军民交口称赞,声誉日隆。

值得一提的是,邓拓与“四人帮”主要成员之一张春桥有着密切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张春桥投身革命,踏上晋察冀根据地,执掌宣传大旗,担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等职,与邓拓关系融洽,双方长年保持着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邓拓继续传播革命理念,先后执掌《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之职。1954年,邓拓率领中国新闻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学习,张春桥同行,当时张春桥在上海遭遇挫折,求助于邓拓,欲调至《人民日报》工作。然阻力重重,未能成功,继续留在上海。

1957年,邓拓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背景下,遭受批判。同年,他被撤去总编辑职务,继续担任社长。

1958年,宣传之途艰难,邓拓主动辞去社长职务,转赴北京市委,任书记处书记。此后,邓拓专心创作,撰写《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文章,对“大跃进”提出批评。

《燕山夜话》中的《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一文,以古喻今之辞,针砭时弊,对“大跃进”时期浪费劳动力的行为提出了尖锐批评。而《为李三才辩护》则以古喻今之策,为彭老总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姚文元撰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张春桥参与创作,引得邓拓警觉。其后,张春桥密讯邓拓,告知或有人欲以文批判他。果不其然,1966年初,姚文元、戚本禹等先后发表批判邓拓的文章,邓拓遭受“叛徒”之诬,遭逢艰难磨折。1966年5月18日,邓拓抉择自断生路,年方54,终成黄土。

然言张春桥为邓拓之害者,理据不足。二者素有来往,情义尚在;又张春桥曾早报信于邓拓,又张春桥非善于文辞,批判文章多为他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