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分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分社共发布文字通稿28条;网稿 93条,112分;图片发稿70张;视频通稿3条;短视频18条。

朔尔茨访华

近期,德国总理朔尔茨任期内第二次来华访问,在欧中合作方面,向世界传递了哪些信号?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洲与中国又当如何进一步夯实对话基础?分社利用此前邀请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德国研究者胡春春录制“中外对话”之机,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对话,发布文字通稿、社微和网微的稿件获得全网推送。同时,还发布观点类文字及视频稿件。

《东西问·中外对话|朔尔茨访华,对中欧关系有何启示?》(李佳佳 谢梦圆 彭大伟)

《德国汉学家施寒微:“欧中必须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谢梦圆 李佳佳)

《德国问题专家:欧洲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当代的发展》(谢梦圆 李佳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朔尔茨此次短暂的访沪之行,乘车横穿上海东西,先后赴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与学生进行交流、参观浦东新区德资企业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等,分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紧跟时事热点,从中挖掘新闻,在采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时,这位专家表示朔尔茨此行对稳固中德关系、夯实中德经贸合作意义重大,体现了中德关系的全方位性,上海是德资企业的投资重镇,可能给中德未来经贸合作带来一些新启发,记者采写稿件。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沪 专家:或给中德经贸合作带来新启发》(许婧 汤彦俊)

《【视频】德国总理在沪访问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许婧 康玉湛)

F1中国大奖赛

体育方面,4月19日至21日,Formula 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简称F1)联想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这是F1中国站时隔五年回归赛历,也是F1中国大奖赛20周年,尤其是今年还有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即将在家门口迎来首秀,遂成为分社上周重点关注内容之一,从前期预热到正式比赛,记者做足功课,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多角度全程追踪报道,发稿数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8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各车队紧锣密鼓地调试车辆,以备战即将开始的2024F1中国大奖赛。图为周冠宇(中)赛前踩场。张亨伟 摄

4月19日,F1中国站冲刺赛排位赛举行,图为中国车手周冠宇正在比赛。殷立勤 摄

4月20日,F1中国大奖赛排位赛落下帷幕,周冠宇正在比赛。张亨伟 摄

《 <中国车手周冠宇> 首映 展现中国首位F1车手追梦故事》(缪璐)

《【视频】周冠宇:希望通过 <中国车手周冠宇> 推广赛车文化》(康玉湛 徐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韩寒:希望周冠宇享受在家门口的比赛 不要有压力》(徐银 康玉湛)

《F1中国大奖赛赛车抵沪备赛》(姜煜)

《【图片】直击2024F1中国大奖赛备战准备》(张亨伟)

《【图片】周冠宇亮相F1中国大奖赛 期待取得佳绩》(张亨伟)

《根植培育赛车文化 上海国际赛车场盘活场地资源“练内功”》(缪璐)

《F1中国大奖赛冲刺赛:维斯塔潘夺冠 周冠宇排名第九》(缪璐)

《F1中国大奖赛冲刺赛排位赛:诺里斯夺得杆位 周冠宇排名第十》(缪璐)

《F1中国大奖赛:维斯塔潘夺冠 周冠宇第14位完赛》(缪璐)

《场内外“轰鸣声”联动 虚拟F1中国公开赛启动》(缪璐)

《F1中国大奖赛排位赛:红牛车队包揽头排 周冠宇止步Q1》(缪璐)

《【图片】F1中国大奖赛排位赛:周冠宇止步Q1》(张亨伟)

《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获邀成为上海国际旅游形象公益推广人》(李佳佳)

《【图片】F1中国站冲刺赛排位赛 周冠宇最终排名第10》(殷立勤)

《【图片】F1中国大奖赛:车迷观赛热情高涨》(殷立勤)

《【图片】F1中国大奖赛:维斯塔潘夺冠》(殷立勤)

《【图片】维斯塔潘夺下F1中国大奖赛冲刺赛冠军 周冠宇第9》(张亨伟)

《【图片】F1中国大奖赛排位赛:维斯塔潘获得杆位》(张亨伟)

《【图片】F1中国大奖赛:博塔斯退赛》(张亨伟)

《【图片】F1中国大奖赛:周冠宇第14位完赛》(张亨伟)

同时,记者前期以文字、视频方式专访周冠宇所采写的【东西问】专栏稿上周也顺利发布。 稿件 围绕他对在家乡迎来主场首秀的期待,如何通过 F1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在车队中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搭建起怎样的桥梁? 中国还会出现下一个“周冠宇”吗等一系列问题展开。

《东西问|周冠宇:中国车手“突围”为何关乎F1的未来?》(缪璐)

浦东开发34周年

上周,浦东迎来开发开放34周年纪念日,4月17日,60余名各个领域“浦东人”代表前往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自贸区十周年展观展,重温浦东34年走过的历程。记者也跟随他们的脚步采写稿件。带读者一起感受了34年来,浦东在政策创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发展日新月异。

《“34岁”的上海浦东向新而长 各领域“浦东人”重温开放路》(李姝徵)

《34载“浦东号”再出发 中外“乘客”与浦东同向而行》(李姝徵)

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方面,上周申城阴雨连绵,进入四月以来,上海雨日已达11天,创申城近50年以来同期(4月1日至17日)雨日之最,记者就这一现象采访有关部门,刊发发稿。

《阴雨连绵浸申城:雨日近50年同期最多》(李姝徵)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需求逐渐个性化、多样化,陪诊师开始进入人们视线,2024年度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开班,记者捕捉热点采访业内人士,刊发稿件。

《陪诊服务渐热 上海开班培养“正规”养老服务陪诊师》(许婧)

其它重点栏目

上周,【风起黄埔】专题发稿1篇,本期人物是周大根后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周亚军,他谈及自己的祖父周大根时表示,祖父在其心中始终如一盏明灯,祖父为革命理想而奋斗,为民族大义而献身的精神始终鞭策着自己。在周亚军看来,黄埔军校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平凡,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

《黄埔抗日烈士周大根之孙:祖父在我心中始终如一盏明灯》(周孙榆 范宇斌)

【寻味中华|饮食】专栏发稿1篇,记者前往一家名叫tea'stone的新式茶馆采访后发现,与传统茶馆不同,tea'stone更像咖啡厅,但在店内冲泡吧台上,汉唐煮茶、明清紫砂壶、盖碗泡茶、现代科技萃茶却“群英荟萃”。记者挖掘了这样中西融合茶馆的背后故事,采访tea'stone联合创始人、市场总监左荪。在他眼中,所谓海派文化,就是西方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结合,他认为要把本土的和外来的巧妙结合、发扬光大。

4月,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tea'stone茶馆生意火热。杨海燕 摄

《海派下午茶:中西合璧的生活乐趣》(谢梦圆 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