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有五次对外出手,逢敌必亮剑,且屡战屡胜无一败绩,为如今新时代的繁荣打好了坚实基础。

那么你知道,毛主席时代的五次对外作战分别是哪五次呢?

又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对外作战对象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

1948年底,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地位即将土崩瓦解。

毛主席在给新华社题写1949年新年贺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时,庄严宣告“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此后人民解放军在长江北岸集结,准备一鼓作气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20日,长江两岸形势万分紧张,国民党反动派也在垂死挣扎,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艘英国军舰公然从上海外海驶入长江,并持续沿江而上。

当时,我军已提前发出通知,并划定禁航水域,可横向霸道的英国人显然没拿我军的通告当回事。

紫石英号驶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防区后,我军立刻发炮示警,并打出旗语要求其立刻返航。

可出人意料的是,在面对我军的示警时,英国指挥官竟下令开炮还击。

毛主席很快接到了请示电,于是果断命令部队予以还击,炮兵随机开火。

经过几分钟的较量,紫英石号中弹30余发,正、副舰长重伤,主炮被击毁,船舵被卡死,搁浅在长江南岸。

刚刚还不可一世的紫石英号终于害怕了,在舰首挂起了代表投降的白旗。

紫石英号的举动创造了一个历史,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军第一次向中国军队投降。

消息传回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政客们坐不住了,丘吉尔甚至叫嚣:“派遣航母实施报复。”

毛主席毫不畏惧,他亲自书写“抗议英舰暴行”一文发表在新华社,表明中国人民不怕威胁、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严正立场。

紫石英号炮击第二天,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大军正式渡江,而挂着白旗的紫石英号也“有幸”目睹了全过程。

总的来说,紫石英号引发的冲突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它标志着西方列强在我国的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

此战还有其它收获,有感于解放军的强大实力,英国在我国建国后不到100天,就发表声明承认了新中国。

第二次作战对象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不到十个月,国内百废待兴,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期初,我国并没有卷入朝鲜战争的打算。

树欲静而风不止,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便命令驻日美军协助韩国作战。

6月27日,杜鲁门抛售“台湾地位未定论”,派遣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我国内政,同时趁机多次侵犯我国东北领空。

美军的霸权主义行径,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可这并没有引起美军的重视,时任联合国军总指挥麦克阿瑟还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不可逾越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是,毛主席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他就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并组建东北边防军枕戈待旦,以备不测。

10月1日,当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厉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反推到朝鲜境内时,毛主席意识到大战不可避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主动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启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革命征程。

美军似乎沉浸在对朝鲜作战胜利的喜悦中无法自拔,即使与我军正面遭遇,他们也仅仅以为是“保卫边界的小股部队”。

而我军抓住有利时机,连战连胜,不仅稳住了局势,还把美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毛主席在抗美援朝之前,就料到了美国人会有此招,在政治局会议上,他就说过:“原子弹是纸老虎。”

果然,毛主席的猜想是正确的,杜鲁门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之职,把这个曾经在太平洋战场上不可一世的将军“送”回了老家。

之后,毛主席亲自指导谈判,以战促谈、边打边谈,军事、外交两手都硬,并最终迫使美国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作战,也是一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立国之战,此战成功抵御帝国主义的扩张,捍卫了新中国主权,战争期间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第三次作战对象是同被殖民的邻邦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元气大伤,世界各国民族意识纷纷觉醒,反殖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被殖民了将近二百年的印度于1947年宣告独立,比新中国还要早两年。

中印两国本是邻邦,都从一穷二白建国,殖民地之所以为难半殖民地,归根结底还是那条错误的“麦克马洪线”。

协议签订以来,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当局从未承认过。

可从英国独立后的印度,却“心安理得”地继承此项协议,不仅要求新中国承认非法协议,还企图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1958年,印度当局更是趁着西藏不稳之际,支持西藏分裂势力,谋求将西藏变成中印之间的“缓冲国”。

面对印方地咄咄逼人,毛主席始终以和平为重,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

可印度,却把我国的睦邻友好当成软弱可欺,由此变得更加肆无忌惮,1959年8月和10月,印军相继出现在我方郎久和空喀山口地区,与我边防部队爆发武力冲突。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来都不是谈判的筹码,为了给印军一个教训,毛主席决定打“惩戒性”的一仗。

1962年10月20日,战斗正式打响,由于地处高原,有利于敌不利于己,当时世界上的军事专家都认定,这将是一场拉锯战。

可事实往往就是那么戏剧,战争从开始就呈现一边倒态势,印军所谓的王牌师被解放军如打得抱头鼠窜。

反击战总指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感慨道:“打了33年仗,第一次碰到这么好打的对手。”

11月22日,在实现全部作战目标后,我军遵照毛主席指令宣告停火,并主动后撤,归还战俘,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这一战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既树立了地位威信,挫败了反华势力的图谋,也实现了中印边境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稳定局面。

第四次作战对象是曾经的老大哥苏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不仅撤走了援助的专家及物资,并开始挑衅中国,特别是中印领土争端中,公开支持印方,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1968年1月,苏联武装部队私自越过边境,侵入珍宝岛下游的七里沁岛,造成我方几名平民的伤亡。

此事发生后,毛主席命令部队加强巡逻和布防。

面对苏军挑衅时,可在我方境内实施反击,力争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军边防部队积极备战。

1969年3月2日,苏军70余人入侵珍宝岛,袭击正在执勤的中国军人,造成我方人员伤亡。

中国部队奋起反击,成功击退了敌人。

不甘失败的苏军在3月4日、15日、17日,接连出动部队和重火力装备,疯狂向珍宝岛进攻,我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连续击退苏军,成功守卫了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武装冲突,使两国关系降至冰点,苏联在我国北方边境线上陈兵百万,还企图使用核讹诈手段,两国上空笼罩战争的阴云。

关键时刻,毛主席决心开展“大三线”建设,在北方边境修筑防御工事,将重要机构及设施内迁至西南地区。

当战争到来时,利用华北地区广袤的土地来消耗敌人的钢铁洪流,大幅度提高入侵成本。

同时,毛主席审时度势,强化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并借此机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苏联最终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珍宝岛事件的胜利,不仅守住了领土,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唯武器论”的失败,再次验证毛主席“原子弹就是纸老虎”的经典理论。

第五次作战对象是南越政府。

南海海域面积广大,岛礁众多,根据地理可划分为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四个群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

西沙群岛,更是从唐朝开始便纳入中原王朝管辖,是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声明,宣告南海主权。

然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越南战争爆发,美国深度介入东南亚事务,制造了紧张局势。

1973年,随着国内反战呼声日渐高涨,深陷战争泥潭的美国开始抽身,离开前,它不忘给中国制造事端,纵容南越政府侵占西沙群岛。

南越政府在西沙群岛不断驱逐我国渔民,并将岛礁纳入其版图,侵占了我国领土。

1974年1月11日,我国外交部发出严正声明,督促南越当局退还侵占的岛礁。

可南越当局却仗着美国的支持,对我国的声明置若罔闻。

1月15日,南越政府派驱逐舰侵入西沙的甘泉岛海域,滋扰附近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轮,并炮击甘泉岛;

1月17日,又增派3搜驱逐舰强占金银、甘泉两岛,并将此作为据点,继续侵占其他岛屿。

当时,我国的防御重点在北方、军队建设的重心在陆军,海军缺乏大型舰艇,力量较南越政府稍显不足。

尽管如此,面对南越政府得寸进尺的行为,毛主席决心采取行动。

1974年1月19日,南越海军再次闯入西沙永乐岛附近海域,武装威胁渔民导致人员伤亡,南海舰队迅速反应,在航空兵掩护下,组织扫雷艇、猎潜艇对南越军舰实施拦截。

经4个小时额激烈战斗,我军成功击沉敌舰一艘、重创三艘。

海战结束后,按照毛主席指示,南海舰队紧急载运4个步兵连队,进驻永乐群岛,配合海军收复被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并全歼南越守军。

此战是我国海军史上首次对外战争,我军以小舰击大舰、以劣势败优势,不仅强化了对西沙群众的控制权,也为海上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顾毛主席五次对外战争,既有军事大国,也有军事小国,既有近在咫尺的敌人,也有远隔大洋的对手。

但无一例外,都是在做出最大忍让后仍不能实现和平的绝地反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面对强敌,毛主席毫不退缩,运用过人智慧和战略眼光,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尊严,肃清边境隐患,创造和平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