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几篇文章一直和大家聊预习相关的话题,提到预习就绕不开提前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话题,通过留言也能看出这是大家很关注的内容。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除个别在数学上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我是不主张提前学习的,如果孩子基础掌握的好,学有余力,应该进行深度学习。

但大家就有疑问,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建议大部分孩子提前学习,哪些孩子适合提前学习;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可以进行深度学习,有哪些深度学习的途径,能学到多深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大家都很关心的这些话题。

PART01

区分提前学习和深度学习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提前学习和预习,预习是指每次学习新课前,孩子借助课本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而提前学习则是孩子长期跟随脱离于校内课本的另一套“系统课程”进行学习,这套课程涵盖了校内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但通常比校内提前学半年到一年,待校内知识点完全学完后,有的课程会对小学数学知识点做整合复习,然后专项练习小升初题目,有的课程则接着后延初中的知识。

深度学习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是与校内进度基本同步的,但要挖掘相关知识点的深度,进行举一反三和拓展,即孩子达到课本要求掌握的知识水平后,挑战更难的题目。这其中还包含了一个降维打击的逻辑,如果孩子长期挑战难于课本知识点的题目,养成了深度思考的做题习惯,再返回来面对课本或试卷上中规中矩的题目,自然会更加轻松。

但这个过程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个别知识点提前学习的问题,它俩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限。但这里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孩子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偶尔遇到相关知识点并进行提前学习,和我前面提到的“跟随系统课程学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是随机的、点状的,而提前学习是有目标的系统学习,包括我们平时生活中渗透给孩子的相关数学知识也是如此。不必刻意回避孩子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需要提前学习的知识点,遇到了就讲给他,或者借助网络课程资源让孩子学习,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PART02

为什么不建议提前学习

1

提前学习是脱离于学校课本的另一套系统课程

提前学习是需要系统课程做支撑的,目前我接触到的孩子通常有以下这些学习途径:

  • 课外班学习,

  • 找老师组小班或者一对一学习,

  • 观看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

  • 网络上的各类课程资源,

  • 还有的是提前购买小学课本家长带学或自学。

不论哪种学习方式,都需要孩子在进行完校内学习之后,再拿出时间和精力开启另一套与校内学习方式和进度完全不同的学习。

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只遇到过几个孩子,在高年级时,家长下定决心完全脱离学校,全脱产跟随课外机构学习,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他们的学习结果也完全不同。

2

孩子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不适合提前学习

提前学习就不可避免会遇到几个问题,在不改变现有情况下,孩子每天更多的时间都分配给校内学习,精力最好的上午学习时段也在校内,当然周末除外。而提前学习通常要插空放在每晚作业后或周末,此时孩子的精力并不是最好的状态,而数学学习对孩子的注意力、思维力等要求是很高的,自己不主动思考的学习数学,效果并不好。

我们在校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每周安排4-6节数学课,一学期学完一本100页左右的课本,老师的进度并不快,新授、练习和复习都会设计相应的课时。

但提前学习要利用课外时间,且时间有限,通常在一两个小时内,不给孩子留出过多思考时间,老师快速的讲完相关知识点,需要孩子在短时间内快速接受大量知识,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更高的要求,欠缺的学习过程则通过大量的练习补足。

孩子提前学习就不可避免回到学校再“烫剩饭”,很少有孩子下意识的跟着老师再学一遍相关知识,补足思维上的盲点,更多孩子在课堂上会展现出一种“炫耀”的姿态,非常不利于他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

3

哪类孩子适合提前学习

适合提前学习的孩子一定是在数学上有天赋的孩子,而且他们是能够同时进行提前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我所说的天赋肯定不是每次校内100分那么简单。

举个例子吧,最近我们都在了解丘成桐少年班的相关信息,某地之前的丘班选拔方式,数学老师们都相当认可。通过报名初选的六年级孩子坐在一个教室里,听老师讲授一个他们即使提前学习也不可能接触到的高等数学的知识点,老师会讲解清楚完整的思维过程,紧接着就给出这道题目的相关变式,让他们利用刚才所学解题。这完全就是考察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校内的分数不能代表孩子的天赋,它是学习习惯的一个综合表现。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他是否愿意自主学习,接触新知识时的自学能力,以及没有外力帮助下的举一反三能力来综合考量。

PART03

孩子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1

有效的深度学习需要协助

校内学习面向的群体是全部学生,老师都是以课本为基础展开授课,课堂上也会进行相关知识拓展,但并不是主线任务,如果孩子有深度学习的需求,肯定是放在课后完成。

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些包含较难题目的同步练习册就是很简单直接的途径,《实验班》《从课本到奥数》都是配套教材使用的,且题目设计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之前文章中有具体介绍(),大家可以翻看,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做对应年级的《学而思秘籍》,这些题目完成后是需要家长协助批改和讲解的,没有反馈的完成数学题意义不大。也可以借助学而思的培优A或S体系和专项学习。

2

如何确定孩子可以挑战的深度

因为家长都不是专业的老师,对于孩子适合的学习深度并不好把控,这也是大家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很困难的一点。

经常有家长在后台留言问我,如何判定孩子适合培优A还是S。其实大部分孩子更适合A体系,S体系还是偏难一些,但如果孩子跟着A学习没问题,就可以尝试跟着S听,能跟上、能正确完成练习,自己不觉得是负担,就可以尝试挑战难度。

这个思想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如《从课本到奥数》这本书,题目难度就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有举一反三,有奥赛训练,举一反三肯定是孩子在掌握好校内知识后都能挑战的难度,但奥赛训练部分的题目,就可以根据孩子尝试的情况进行选择了。

孩子挑战的深度应该是蹦一蹦能够到最好,如果太简单就失去了“深度”的意义,如果太难则影响孩子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家长辅导起来也会非常痛苦。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聊了提前学习与深度学习的话题,我的观点一定是以校内学习为基础,扎实好基础知识后,还有精力和能力的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如果校内学习都有困难,那一定是把更多时间用在复习上。而提前学习这种模式,真的只适合极个别有天赋的孩子,并不普适,家长一定不要盲目跟风,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仅没有收获,还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这篇分享,是我很需要的,因为小七现在四岁半,而且对数字非常感兴趣,睡前躺床上聊天都是几百加几百等于多少的那种,玩haba的思维题卡,4岁5岁6岁难度对于他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直接通关的那种。然后我就面临选择,孩子没有兴趣也就罢了,如果有学习兴趣,那该怎么托举一下。毕竟学龄前的时间那么充裕,他英语已经可以和外教日常聊天,在开始进行读写之前,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了,那么,要不要在五岁后,进行数学的提前学习。

毕竟,我家的课程资源是极丰富的,市面上的所有思维课,都会欢迎小七去学习,即使系统进行校内同步学,也有学习机。

但最终,我被小周老师按住了。

她认为小七本就不依赖电子设备,没必要让他现在就用线上课程开展系统学习。现在时间那么充足,就是大量阅读和积累的时间,等到五六岁之后,再看他的积累情况,决定后面怎么做。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很容易因为一些超前的表现,觉得孩子有天赋,比如小七跟着数字积木,现在已经跟我讨论到了million,从thousand一点点往上加或者乘。反正遇到什么问题,他问我,我就解答,有时候再举一反三变形反问一下。我本来觉得他这就是提前学了,但对比小周老师的文章,发现就是在深度思考的时候,遇到超前的知识,没有敷衍,顺着讲一下。

小七现在才四岁,有没有全程提前学的天赋,还完全看不出来,那就老老实实继续海量读书吧。就像数学绘本,给大家推荐的我们家全有,这些年新收的也不少(我最爱买数学书),覆盖各种难度的数学阅读了。

而像《熊津数学》那种,一个绘本配的有本练习册,三岁左右他书都读完了,但没做练习册,可以给他拿出来把练习册做了。《汉生数学》非常非常好,但之前觉得难度大,我没给他讲过,后面也可以拿出来讲了。而且不止数学类的书,自然科学类的各种科普都可以拿出来读,他几个月前超爱《这就是物理》《这就是化学》,类似的书都可以找出来给他看了。

当然,春夏对于他来说不是学习的好时候,作为一个重视眼睛和个头的妈,只有不能户外的时间,我才觉得可以拿来学习。春天户外晒太阳,运动太重要了,先好好玩吧。晚上安静的时候,看看书,做做练习,劳逸结合,才是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Read More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