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近日黔江区城东街道某社区,工作人员引用“六尺巷”这个历史典故,两次上门现场说法,耐心劝说,劝诫双方以亲情为重、以邻为善、以和为贵,促成一宗亲叔侄之间宅基地边界纠纷成功化解。

据悉,周氏叔侄是邻居,祖上遗留下来的房屋面积小且破旧,

20多年前叔叔与侄儿父亲便分开修房居住。两家修建住房后,中间剩余一块1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便形成空地,按当年的约定对这块空地进行了平均分配,并栽植两棵树子作为边界。由于位于空地下方侄儿的土地这些年并未耕作,侄儿认为叔叔在耕作的过程中将泥土下移导致树子倾斜,自己的土地面积变小,也影响了树子作为边界的应有作用,双方因此产生矛盾,近年矛盾越演越烈。4月12日,叔叔在耕种的过程中与侄儿发生争吵继而发生肢体冲突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彻底消化矛盾,4月18日下午,城东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居委工作人员在土地争议现场联合召开调解会,召集双方当事人就土地边界纠纷进行调解。由于双方矛盾积怨已久,双方见面激愤不已。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相互指责对方,双方态度坚决互不相让,调解现场一度失控,调解工作无法进行。

4月22日下午 ,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居委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土地争议现场开展第二次调解。在与当事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工作人员敏锐地察觉到,双方之间的争执表面在土地边界,其实质是双方都因长久积怨太深导致意气用事、互不相让。为缓解对立情绪,工作人员将双方分开,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以清朝大学士张英劝解家人退让三尺宅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宅基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双方当事人在法、理、情的有机结合下解决叔侄矛盾,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充分认识邻里和睦之“利”,亲人反目之“弊”,奉劝双方珍惜血缘亲情,以亲情为重、放下成见,为后辈们做出表率。通过几个小时的工作,双方终于放下对立情绪,达成和解共识。调解工作人员还按照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进行打桩确界,双方签订调解协议,至此这起邻里叔侄土地边界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杨志军 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