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罗荣桓身为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对于各级将官评定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也是他的本职工作。上千名开国将军,罗帅需要一一核实履历,并且平衡各体系部队,这是一项复杂工程,难以完全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但对于一位资历特殊的将军,罗帅感到极为挠头,评衔过程中甚至主动拜访了他,去做“思想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出有因:此人革命起点很高,但却明显高开低走,影响到55年授衔。罗帅拜访的人叫刘子奇,在四野时期两人共事过,罗荣桓是刘子奇的上级领导。究竟要授予他少将还是中将,罗荣桓一时拿不定主意,出于谨慎起见,他带着拟授衔名单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刘子奇的情况。主席了解完情况后,让罗荣桓不必急于确定军衔,可以先去找刘子奇“谈谈话”。

刘子奇出生于1900年,甚至比来找他谈话的罗荣桓,还要年长两岁。1930年刘子奇就担任红军师级职务了,是浏阳赤卫军第二师的师长。虽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央红军主力师,但论职级,却比同时期的开国大将粟裕还要高,并且压过一大批上将。后来刘子奇又担任过红军多个师的师长,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八路军主力359旅参谋长,军内地位非常突出。若截止到此时,刘子奇的履历基本属于开国上将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因自认为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刘子奇非常渴望学习文化知识及科班军事理论。他两次主动报名到抗大及党校学习,前后持续数年,为此还婉拒了组织的任命,没有到军分区任职。显而易见,这样的个人选择,确实能够补足能力上的短板,代价则是影响职务晋升。毕竟人民军队越发壮大,干部力量也充实起来,刘子奇返回一线部队时,后起之秀已经很多了。到解放战争后期,刘子奇仅仅是四野第156师师长。他在红军早期就是师长,建国前夕依然是这个职务,但两者的含金量却有巨大差距。

另外刘子奇的军事生涯中,部队脉络变化较大:起初算是湖南农军,配合过彭老总作战,后来又成为红六军团干部,隶属红二方面军,解放战争时他去了东北,跟随林、罗首长。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一条特别明确的主线,也影响到个人发展。加上刘子奇年龄比较大,到了建国前后逐步淡出一线将领行列,在干部定级和评衔时都没什么优势。55年评衔时,刘子奇正担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相当于副军级干部。

换了别人,没什么谈的必要,可是鉴于刘子奇相对特别的实际情况,毛主席和罗帅都对他表现出尊重。罗帅亲自找到刘子奇,表示按照当前的职级,他应当评少将;但结合总体资历和贡献,评中将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想听听本人的意见。总部首长如此尊重自己,刘子奇心里很温暖。

他既然多次放弃职务到学校进修,就不是一个注重名利的人。因此刘子奇当即表态:中将太高了,获得少将军衔已经很满足。罗荣桓对于他的高风亮节,感到十分赞赏,最终刘子奇被评为开国少将。尽管军衔并不算突出,但刘子奇获得了3枚一级勋章,在少将里面是比较稀有的。由于刘将军参加革命早,六十年代时便退休了,1976年10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