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区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大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的挡水建筑物,是水库的一部分,相当于大门。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也称坝,比如丁坝、顺坝和潜坝等。

(2) 水库: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是整体工程,相当于房间。是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

2.河流建设水库大坝条件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坝址:① 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② 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3.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

4.水库和大坝对区域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对大气圈的影响:①水库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减小;②水库水面较大,蒸发量增加,水库上空及周边空气湿度增加;③水库水面和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产生湖陆风;④东北地区某些水库下游河段,由于水库中较高水温的水下泄,使得水气温差较大,近水面气温提高后,饱和水汽压变大,水汽蒸发更剧烈;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挂在树上,形成雾凇。

(2)对水圈的影响:①大坝下方,落差变大,流速变快,下蚀作用加强;②大坝拦截上游泥沙,清水下泄,搬运泥沙的能力提高,下游河床变低,留在原河道的物粒径变大;③河流水位(水位取决于径流量大小和河床高程)有可能下降;④调节径流,削峰补枯,水库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⑤削减洪峰峰值流量,延缓洪峰到达的时间;⑥河水流动性强且水库深部水温较高,水库下游河段不易结冰;⑦水库上游水位上升,河面展宽,提高航运能力。

(3)对岩石圈的影响:①大型水库,若下方有断裂带等不稳定地质构造,有可能会诱发小型地震;②水库蓄水后,上游河段水位上涨,浸泡两侧岩体,易诱发滑坡。

(4)对生物圈的影响:①影响鱼类洄游;②河流下游河段泥沙量的减少,渔业减产;③上游河段水位上升,有可能淹没某些生物的栖息地,如云南省为了保护绿孔雀的栖息地;④库区水流动性减弱,水质变差,水生动物减少,水面植物可能增加;⑤库区蚊虫滋生,传播疾病概率增加。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5)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大型水库往往和水电站同时建设,发展经济,增加电力供应;②为库区周围和下游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实现农业稳产、增产;③库区周围若有地势较低的水稻田,可能导致排水不良,单产减少;④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⑤利用水库发展旅游业,如水上游乐项目;⑥库区上游地区水深增加,河道拓宽,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会增加;原有港口,停泊船只吨位提升,港口规模扩大,经济腹地也会变大。

5.部分河流进行大坝拆除的原因分析

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陆地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地球上共有多少水?

有人说,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因为这个星球的表面有71%被水覆盖。

地球上的总水量有近14亿立方千米,这些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着。地球上的水绝大多数存在于海洋里,海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6.5%。

陆地上的水从形式上分为固态和液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淡水和咸水。固态的水包括冰川、冰盖、冰架、冰山,以及永久冻土内的地下水。跟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多的是地表的液态水,这些水存于江河、溪流、湖泊、池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大气中也存在着少量水分。我们能感觉到空气湿润或干燥,天气预报中说的“湿度”与空气中所含水分多少有关。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时候,大气中水分的含量经常会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地球大气中水分的总量是基本不变的。

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分布却存在差异。在空间上,有些地方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方则极度缺水。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也不均匀,比如非洲南部草原,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旱季大地一片干枯,雨季则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中国西北地区要比东部地区干旱得多;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天潮湿多雨,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季节。

地下水从哪儿来的呢?

地下水不像河流、湖泊、大海那样直接暴露在外,而是藏在地表以下,我们平时看不到。地面以下是土壤和岩石,哪儿有地下水呢?其实,大部分地下水储存在土壤和岩石的孔隙之中,也有少部分以地下河、地下湖的形式存在于自然形成的地下空洞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我们往泥地上泼水,水很快会渗入地下,地表只留下一些水迹。这是因为土壤是由质地疏松的颗粒组成,颗粒可以吸附水分,颗粒之间也可以存储水分。岩石质地坚硬,但内部也是存在空隙的,这为地下水提供了存储空间。实际上,自然界里不存在绝对不含水的岩层。

科学家把地下岩层分为含水层与隔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把隔水层想象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的含水层则是吸满水的海绵。如果盘子没了,海绵里的水就会因重力作用向下渗漏,所以含水层与隔水层对地下水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地下水很少受到污染,所以很多地区人们都以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那么地下水的来源又在哪里呢?总体来说,地下水跟地表河流一样,水源也是来自天空中的大气降水——雨和雪。这些水从地表渗入地下,条件适宜时就储存在岩层中。

在地球的水循环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地下水藏在地下,我们平时看不到,但是它却维持着地球水循环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井水为什么会冬暖夏凉?

以前,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井水是城市、乡村生活的重要水源。有些井水清澈甘甜,而有些则苦涩、浑浊,需要澄清后才能饮用。但不管是甜水还是苦水,井水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冬暖夏凉”。

冬天,井里打出来的水是暖的,不像露天的水那么冰冷;而夏天,井水反而会变得冰凉。难道井下有空调?当然不是,通常冬季的井水温度会比夏季低几摄氏度,但是相对于地面冬夏的温差,井水温度变化非常小,因此才会让人有“冬暖夏凉”的错觉。

太阳光的照射是地表热量的最主要来源。但是在地球内部,阳光对温度的影响并不算太大。只有地壳表层,才会因为受到阳光的影响而改变温度。

夏天日照强烈,但却不能穿透土壤。由于井水处于地下深处,只有很少的热量能传递下去,所以夏天取上来的井水,相对比地表上的河流、湖泊水温要低,手伸进去会感觉冰凉。

冬天地表温度很低。但是地面以下的地层不会直接散发热量,温度反而会比地面高。因此从井里打出来的水,比地面的水温度要高,感觉比较温暖。

越深的井,水温的变化就会越小。实际上,普通的井水,一般情况下夏季会比冬天温度高3℃~5℃。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