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最大网红孵化基地”落网

做网红带货,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发财梦常有,但天下哪有那么多的一夜暴富。

近年来,网红经济成为赚钱风口,市面上涌现出各种网红孵化基地、MCN机构,用来培训达人网红,积攒粉丝流量,为以后的短视频、直播带货铺路。

由此,围绕网红孵化的利益链条渐渐形成。但与此同时,这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团伙打着“西南地区最大网红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百万粉丝网红”的虚假旗号,以“涨粉”“带货能获取巨大利益”为诱饵,在网上诱骗钱财。

根据某位受害者透露的细节,该团伙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寻找目标,宣称只要

499元就能提供无限量直播培训教材

,但结果只是给账号增加了一些“僵尸粉”,收益也不高。

之后,该团伙还会继续

以升级服务、特价活动、“开通蓝V”、“参与返基金10万元活动”等理由诱骗费用。

今年2月,

四川省象山县公安局

组织200余名警力打击这起“网红孵化”新型电诈案件。

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人,当场扣押涉案手机189部、电脑145台,冻结银行卡200余张、冻结资金1000余万元,涉案金额流水达1.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法治日报

网红经济的兴起,无疑为许多人描绘了一幅轻松赚取丰厚回报的美好图景,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

一方面,的确有一部分人通过专业培训、精心运营,成功跻身网红行列,实现财富积累;但另一方面,这一领域也滋生了诸多诈骗陷阱,

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一夜成名”、“快速致富”的渴望,打着“网红孵化”的幌子进行电信诈骗。

此次曝光的“西南地区最大网红孵化基地”就是典型案例。其诈骗手段之狡猾、涉案金额之庞大,令人震惊,也揭示了网红经济背后暗藏的阴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清现实,网红带货没那么容易

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提出过两个预言

:“在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如今这些预言正在“实现”。

,例如去年的“挖呀挖”黄老师、秀才、于文亮、闻神……。

也正是因为这些普通人走进大众视野,甚至赚的“盆满钵满”,引得更多人眼热网红生意。

有商机,就会有人想要尝试,而在这种时候,往往缺一个理想的“引路人”。至此,网红培训孵化生意应运而生,助力更多普通人圆梦。

就如同前段时间的“AI教父”李一舟,成为了第一批靠AI致富的人。仅仅靠售卖AI课程,就已经

抢先一步割到了韭菜。

不过在种种争议之下,李一舟最终因为违规,被全网禁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封禁前李一舟账号 图源:抖音

事实上,

只要有人想要赚钱,想要出名,就会不断滋生这样的课程机构。

去年4月,

一首“挖呀挖”的歌词火爆全网,捧红了两位幼儿园老师。

其中一位黄老师涨粉近500万,目前她的账号粉丝量已超700万;桃子老师最早发布的视频,不过流量没有前者高,目前粉丝量有200多万。

两位老师最后均选择了离职,并投入到直播带货中。不过随着热度消减,带货成绩也并不突出,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掉粉。

此前,桃子老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每月直播收入仅千元,辞职后并没有飞升,时常在精神崩溃的状态。黄老师甚至还被人造黄谣,对此黄老师也已经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

两位老师都是因为一首歌而走红出圈,确实获得了很多流量和关注,同时也借此获得了一定收益。

但一旦热度消退,流量的反噬也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例子,是

“反诈老陈”陈国平。

正如黄老师、桃子老师离不开“挖呀挖”的成名之作,反诈老陈也离不开“反诈”的标签。

2022年,陈国平辞职,并开始在个人账号发布内容、直播,但这引发了不少争议。而

辞职之后,“反诈老陈”的热度就迅速下降,他也曾试图通过吃播等形式吸引流量,但都效果不佳。

沉寂近两年,陈国平今年直接喊话求职竞聘协警:“如果敢用我、想用我、能用我的,可以和我联系,去做协勤或者是返聘。”

但就在

近日,陈国平开始在抖音账号“老陈年农村生活”进行直播带货。数据显示,当晚直播,在线人数达2万人,一晚上的销售额达1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陈国平直播带货视频截图

有人说,老陈终于不装了,露出了真面目。网红的尽头就是直播带货。

但终于撕开了“反诈”外衣的老陈接下来又能靠什么继续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朗整顿,网红带货正在收紧

偶然的流量和持续的流量是两码事。

流量来的快,去得也快,大多数普通素人的爆红,往往缺少能够持续发展的内核。

网友们的关注点会从一个热点跳到下一个热点,依靠单一化流量的网红甚至活不过一个“冬天”。

行业如今也正在加强监管整顿。

近日,我国针对直播带货推出了一项新规,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新规中有明确规定主播必须清晰地向消费者说明“谁在带货”以及“带谁的货”。

如今网红直播带货泛滥的境况下,容易给人营造出有粉丝就能带货的虚假氛围。甚至在一些MCN机构鼓动下故意编造虚假人设,通过直播售卖假冒产品。

网红

“凉山孟阳”“凉山阿泽”

等网红主播就是靠着“卖惨”打造贫困人设,博取同情,在网上迅速走红,并收获了大批粉丝。

去年警方通报,这些主播以“助农”为噱头,直播带货假冒产品,非法牟利超1000万元。

近日法院对此案件宣判,有8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

直播带货需要门槛,这匹狂奔的野马需要被套上缰绳。

今年抖音官方也发布了《关于开展“厚黑学”“伪成功学”专项治理的公告》,表示将

专项治理“自媒体”炒作社会焦虑,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问题。

一些自媒体利用人们追求速成的心理,刻意策划内容和矩阵号,将成功路径简化、套路化甚至“厚黑化”,并通过私董会、培训班等变现。

所谓噱头满满的“网红孵化基地”,也只不过是被精心打造的陷阱。人们想学网红带货割韭菜,殊不知自己也成了别人镰刀下待割的韭菜。

还是那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职业的背后都需要汗水的浇灌,网红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