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难解之谜,一直是军事史家们颇为计较却又始终难言的问题:刘伯承与林彪到底谁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林彪晚年的野心与疯狂不说,作为一个军事家,他与刘伯承一样,历经百战、运筹帷幄,红军时从一个连长迅速崛起为红军军团长,战绩不菲,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129师,他则率115师,平型关一战,声名传扬中外。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主掌东北野战军帅旗,血战四平街,举世瞩目,全歼廖耀湘,也是战史上的一绝。杜聿明、卫立煌、 陈诚这些国民党的赫赫上将,全是他纵横东北时的手下败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功勋卓著,表现了一个天才军事指挥家的非凡才能。

在后来的横扫湘赣、驰骋两广,渡海战琼州时,连老谋深算的“小诸葛”白崇禧,也在几个回合中仓皇败走。林彪打仗,大处如掌风云,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小处如刺锦绣,穿针引线,丝丝入扣,林彪指挥的许多战斗,都可作军史范例,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林彪都是一个罕见的奇才。

一些西方军事史学家的看法虽有失偏颇,但不失一家之见:“中国近代和现代战争史上,论其战略与战术兼优一身并卓然而出的军事家不少,共产党中特别多,而刘伯承与林彪,应该说是他们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两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出身于清寒之家,崛起于乱世之中。少年时投笔从戎,立志军事。早在讨袁战争中,就以勇谋双备、用兵神奇声名隆于川军诸将。

北伐时,刘伯承以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之重任,雄视一方。南昌起义,他与周恩来、朱德等同谋义举,红军时期,他执掌红军军校校长之职,为共产党军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将官,并任红军总参谋长,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

在长征中,他指挥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兵血渡大渡河,硬生生为红军杀出一条血路;在抗战中,他率领129师,神出鬼没,屡战屡胜;在百团大战中他更是奇招迭出,声震敌胆。

解放战争中,刘伯承指挥的上党、邯郸、陇海、定陶之战,使国民党军界哗然:“毛泽东有个刘伯承,等于有百万雄兵”。

不仅如此,刘伯承率20万之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孤军深入敌人腹地,在敌军的重围之中,他仍旧游刃有余,更显出大将风范。

淮海大决战,千军万马,风云变幻,刘伯承握全局于掌心,察萍风于独目,大开大合,阵地战、伏击战、攻坚战、运动战……,用百万之兵如用五指。

百万雄师过大江,铁军挺进大西南,刘伯承率二野将士,纵横万里,歼敌两百余万,席卷半壁河山,令全世界为之喝彩,连蒋介石也承认:“论战术之奇,刘伯承当数中国军界一绝。”

那么,刘伯承与林彪两人,在军事史上谁是凌烟阁上第一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刘伯承与林彪无疑都是战争奇才,两人都有将帅的大气与雄才,然而,无论是从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的地位看,还是从战术史上的价值看,刘伯承都胜过林彪。

林彪的杰出,主要集中在1946年到1949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而刘伯承却一直占据着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引人注目的位置。

我们研究一下1946年以前的中国战争,除偶尔需涉及林彪外,大多都可以不提这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将领,然而却没有一章,可以忽略刘伯承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林彪的胜利,常常有优厚的外部条件,起码他的部队所拥有的条件比刘伯承的部队好一些,而且还有毛泽东手把手的提点和偏爱。

众所周知,林彪声名鹊起的平型关之战,也是在阎锡山军队的配合下取胜的。他在东北一展宏才,也有三个刘伯承孤军挺进中原时没有的优势。

林彪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装备,日本人和苏联人都留给他许多先进的现代武器,使他的部队装备上明显优于同时的其他野战军。二是地利,他一进东北,便有现成的地 盘和久战于东北的东北抗日联军,而且始终有北满作为后方。三是东北偏于边远,蒋介石军队装备的补充,兵力的支援都比较困难。

而刘伯承一生之战中,几乎全是劣势逆境,一直在打苦战、打险战,常靠智谋和细致才能取胜。他率兵深入中原,外是国民党重兵重围,内无粮草弹药的补给,常处于无后方、无后援、无友军配合的艰难境地。

而且,当时刘伯承部队里大部分是北方士兵,他们不惯于南方山地,加上军队数量装备,明显劣于敌军,但他却进退不乱方寸,攻守均有余地,很快打开中原局面,改变了全国战场的格局。

因此,刘伯承指挥的很多战役,都是战术上价值非凡的典范战例。我们可以说,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刘伯承比林彪才能更全面,而且更富于创造性,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史上凌烟阁的第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