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国内仅值几块钱的日常农具簸箕,在国外竟能卖到上千元不止,更是被老外疯狂抢购,甚至,还被视为"高级竹编艺术品",实在令人好奇不已。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外:高级“竹编艺术品”

首先,在现代社会,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主流,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而国外很多人却对手工制品情有独钟,认为这些产品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一些富裕国家的消费者,他们喜欢追求个性化、精致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当他们看到簸箕这样的竹编制品时,便将其视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和收藏。

其次,出口簸箕的商家经常会在包装和宣传上下足功夫,他们精心设计产品的外观,撰写优美的商品描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雅的东方意境。

还有一些商家,在海外重点城市举办文化体验活动,开设簸箕制作工坊,邀请消费者亲身体验竹编的乐趣。然后,再通过互动交流,使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簸箕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商家还会在销售渠道上,将簸箕推向高端消费场所,借助展会、直播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目标客户的注意,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人们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欣赏匠心独具的竹编工艺,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探究,希望通过簸箕这个载体去了解遥远神秘的东方。

那么,他们花这么多钱买来干什么呢?

各国簸箕的用途

在美国,人们把中国簸箕当做充满异域风情的装饰品,他们从专门的手工艺品商店里淘来漂亮的竹制或藤编簸箕,精心挂在客厅或书房的墙上。

这些簸箕编织精美,簸箕内侧还绘有水墨山水画,体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美国人认为,中国簸箕造型简洁优美,张弛有度,是很有格调的家居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雅致的簸箕挂件,既能为室内空间增添一抹独特的东方色彩,又能彰显主人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品味。在他们看来,簸箕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农具,更是一件富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在日本,人们历来重礼尚俭,很推崇送人实用物件,寄托着勤俭持家、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簸箕虽然是件再普通不过的农具,但胜在亲手制作,体现了送礼者的一片心意。

甚至,还赋予了新的设计创意。比如有些簸箕外型仿照扇形,内部还巧妙地嵌入小镜子,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成为很有新意的簸箕礼品。

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会将竹编或草编的簸箕作为工艺品出售,它们可以挂在墙上作为装饰,或者作为存储小物品的容器。在南美,人们会使用簸箕处理咖啡豆或可可豆。其实,这些西方国家的簸箕文化都来源于中国。

中国簸箕

簸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我国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种很像簸箕的编织物件,用来盛放谷物。

这个簸箕"鼻祖"采用的编织材料是一些细小的草茎和芦苇,做工还比较粗糙简陋,但已经初具簸箕的基本形制特征,是人类先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先民们对收获的谷物除杂筛选提出了更高要求。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原地区出现了竹编簸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草编,竹编簸箕在材质、做工、实用性上都有了很大改进,成为农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因为,竹子比草茎更加坚韧耐用,簸箕的经久耐用性大大提高。而且竹条比草茎更有韧性,编织出的簸箕能更好地承重,筛选谷物更高效。

草编簸箕只能一次性使用,用久了就容易破损散架。而竹编簸箕则结实耐用,一个精心编制的簸箕能用上十多年。竹编簸箕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是农耕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农耕社会的繁荣稳定,一些地区的竹编簸箕制作逐渐发展成为精湛的传统工艺。各地的能工巧匠发挥聪明才智,在簸箕的选材、编织技法等方面不断创新,涌现出众多竹编流派。

四川盛产的竹编"提篮簸箕",造型新颖,集收纳、提携、筛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深受当地农户喜爱。这些匠心独运的竹编簸箕,既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也承载着一方水土民情的文化底蕴。

如今,对很多农村的人而言,童年时光与簸箕有着不解之缘。儿时,奶奶常用竹编的大簸箕装着新收的稻谷,托在我们几个小孩面前,让我们伸手去抓,然后欢呼雀跃地将谷粒撒向空中。

过年时,父亲会用簸箕装着炒好的瓜子花生各种零食,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你一把我一把,说说笑笑,簸箕里的年货仿佛有着通往幸福的魔力,即便过去了许多年,那份快乐仍然历历在目。

还有在记忆中,父母常用大大的竹箕盛装着新收割的稻谷,一箕箕倾倒入石磨,碾磨出洁白的大米,再装入簸箕中,用特有的手法将米糠分离,留下颗粒饱满的大米,成为一家人的口粮。

打谷场上,随处可见一个个竹箕在农民手中翻飞。他们用簸箕舂谷扬场,将谷物抛向空中,借助风力吹走谷壳秕糠,让饱满的谷粒落回簸箕中。没有簸箕的帮助,收获的粮食就难以储存和加工。

簸箕除了用于装谷舂米,还是晾晒农作物的利器。每到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将簸箕铺满院子,上面摊晒着金灿灿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翠绿的蚕豆等各色农产品,整个村子五彩缤纷,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妈妈常常一大早就把洗净的芝麻铺满竹箕,摆在太阳下慢慢晾晒。微风吹过,淡淡的芝麻清香便会弥漫开来,勾起邻里街坊的食欲。

晒干的芝麻被簸箕一扬,腾空翻飞,芝麻的香味愈加浓郁。待到晚饭时分,一盘盘芝麻菜,浇上麻油,便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如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机械化的筛选工具逐步取代了传统簸箕。但在许多中国人心里,簸箕不仅是农耕岁月里的实用之物,更承载着他们对故乡的眷恋,对儿时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