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周期调整,大家认为是从2021初开始的。

可对东莞来说,2020年7月就已有了苗头,迄今已快四年。

那时出台的二手房限售政策,现在中心范围(四大城区+松山湖)依然没有解除。

很多人都在问,房价到底跌回去了没?

首先来看一张图(请横屏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看均价,大多以年度为单位去衡量。可这次想看清市场走势,月度均价更能说明问题。

我们梳理出近四年多,51个月度均价。

在这上天又入地的过程中,非要给东莞楼市按一个转折点的话,不是20年,也不是21年,而是2023年的8月

新房均价就像穿了滑翔服,直接从近4万的高峰,跌到3万,一个月跌了1万

同时,还有一个数据对比。

现在新房均价竟然还维持在27000元左右,跟高峰的2020年和2021年感觉没有差很多。

数值确实没差多少,但楼市体感已然改天换日

趋势一:

均价难以反映全貌

从2020年三道红线(均价22092元/平),到2022年12月彻底全域放开(均价26247元/平),涨幅为20%,东莞的房价看起来算是相对稳企的。

2023年6月,对比起全域开放那段时间,房价涨幅更是高达50%

这种涨幅,是真实代表每个镇街吗?

并不!

据中原大数据,2023年上半年超八成区域房价环比下跌,超七成区域房价同比下跌,普遍降幅在5%~10%左右。

事实上是随着楼市分化不断的加剧,导致均值的意义在逐渐减少。

打个比方,准备到荔枝的季节了,同样一个品种的荔枝,由于产地和运输等费用差距,在东莞往往会比在北方便宜。

那么,如果统计这款荔枝均价,东莞卖得多,均价就会下降,北方卖得更好,那么价格就会上涨。

而东莞企稳2字头的背后,是33个镇街区,甚至是近百个新盘的分化。

一边是东莞CBD为代表的城区核心板块,均价5万/平起,最高8万的疯狂价格;另一边是非热点区,超17个镇跌回1字头,仍无人问津。

东莞“稳企”的2字头,是由南城、东城、松山湖的高房价支撑。

事实上目前东莞大多数镇区房价都跌回五年前。

这个跌幅,并没反映在均价上

相关内容可戳链接查看:

趋势二:

新房高端化,好房子越来越贵

2023年底,国常会颁布的《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居住需求”。

也就是说,房子将分为两种,一种只有居住属性,另一种是可以自由交易的商品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江苏省甚至专门出台了《江苏省改善型住宅建设新规》。

从选址到容积率、外立面到内装修,从大堂到园林,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建造,说明改善住房该怎么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品房的价值逻辑被颠覆,刚性需求交由保障房市场来解决,新房市场高端化将成为不可改变的大趋势

市场主导加剧分化,保障房无流动性,因此占据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只能越来越贵。

这一现象,在2023年东莞楼市成绩单上,就已尽显。

2023年,东莞豪宅大平层成交量刷新记录,达1236套,位列全国第7位。

迈过豪宅元年的东莞楼市,今年大平层继续井喷。

上周(4月16日),东莞更有单套近亿的一线临湖别墅房源取证。

详情点链接查看:

趋势三:

房地产依旧是经济支柱

下面这张图片,今天在各个群转发。

标题很震撼:汽车首超房地产,成中国第一经济支柱。

看数值(如果他引用的数值是正确的)好像如此,但有个前提,用衰退期的地产去对比如火如荼的汽车,多少有些不厚道。

要知道在高峰期,地产占国内GDP比重高达18%。

过去20年,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高层在积极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发展科技、制造、服务等,减少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未来,房地产依旧是经济支柱

因为房地产行业规模巨大,关联度高,直接影响上下游50多个行业。

其销售不仅带动了建材、家具、家电等建筑行业和制造业,还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甚至拉动金融、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房地产依旧是经济支柱。

有个网友的吐槽刚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是一位工地工人,专门贴瓷砖。他说前两年,一天400元,还要挑活干。今年一天200元,都没活干。

任何一个商品的价格,大涨和大跌都不是好事。

大涨潜伏着危机。大跌直接释放危机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稳健最有利。

不着急买房,也不着急卖房的时代,就是好时代。

【东莞产业-产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