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坐落于成都北大门的三河锦门风情街里,蕴藏着古老成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文化,这里建立了西南地区唯一以“丝绸”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成立蜀锦工坊,邀请了数名蜀绣大师入驻,成为传承发展蜀锦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

蜀绣名师陈德兵的工作室就紧邻丝绸博物馆,他希望在这个被浓厚的蜀锦蜀绣文化沁润的景区里,再为蜀绣技艺传承、蜀绣文化发展尽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德兵个人荣誉及成就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成都市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

成都市职工创客明星

2007年,带领团队制作完成我国刺绣史上最宏大的作品,蜀绣《五百罗汉》长卷。该作品于2016年代表中国沿一带一路出展16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被中国邮政纳入“中国非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发行个人及作品集邮票;

2015年承担国家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四川残疾人蜀绣艺术人才培养” 项目;

2019年实施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四川蜀绣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绣《五百罗汉》长卷(图源水印)

01

择一事终一生的热爱

陈德兵是蜀绣世家的第二代传人,其父一生从事刺绣工作,他从小便耳濡目染。“小时候我爸爸经常拿一些活儿回来做,我在他的绷子下钻来钻去,只觉得太神奇了,画中的小鸟,怎么随他一针一线就变得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于是,1981年年仅16岁的陈德兵进入成都蜀绣厂,踏上了坚守一生的蜀绣事业之路,他师承蜀绣名家、古技艺大师魏光建,深得其真传。

他的坚持也有师父的影响。在拜师学艺期间,师父魏光建将毕生所学对几位徒弟倾囊相授,他一生无儿无女,对徒弟亲如子女。“师父年迈住院时,我去看望他,他拉着我说手上的技术千万不要松懈了。也许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吧,选择了一件事就会坚持一辈子。”

在这四十余年的时光里,陈德兵埋首于这项技艺,飞针走线,从未停歇,他掌握了蜀绣各种针法、技法,擅长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形绣等精深手艺,制作了大量的人物、走兽、花鸟、虫鱼、山水等蜀绣作品。对他来说,蜀绣不仅仅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

陈德兵作品

02

传承,让蜀绣走得更远

走在蜀绣这条锦绣路上,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20世纪90年代,蜀绣厂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不景气,跟陈德兵一起学习刺绣的师兄妹在经历蜀绣厂改制后陆续改行。

“曲高和寡”是文化与艺术面临的普遍困境,没有消费和市场的非遗技艺和产品,就像写在羊皮纸上却无人会说的古老语言,难以打开大众市场便意味着慢慢走向消亡。

即便如此,陈德兵依旧坚守在这条道路上。

“2006年5月,国家将蜀绣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一道曙光,国家的重视和保护为我们风雨飘摇的蜀绣事业钉下一根船锚,我们作为技艺传承人,更有一份责任在肩膀上。”

这些年来,陈德兵不断探索蜀绣技艺革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时代发展打造品牌和IP……终身奉献于蜀绣的传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顺应时代变化,陈德兵和团队开发了线上教学课程,学员们使用电脑、手机直接打开就可以学习。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方式扩宽了传播面,四川的多个地区,如巴中、九寨沟等,都有学员在这套培训平台上学习蜀绣技艺。

“慢慢我们就发现,只有技艺也不够,我的很多学员,甚至是亲自培养的徒弟,因为无法保障他们和家人的生活,都被迫转行,这让我非常痛心。”陈德兵说,一幅作品可能需要绣娘绣上一个多月,如果市场无法打开,这数十天的心血便“无人问津”。因此打造品牌和个人IP也是陈德兵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蜀绣不仅能做成装饰品,还可以做成实用品,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我们在图案上也要进行创新,让年轻人也喜欢上蜀绣。我们希望让蜀绣重回大众的日常生活。”

为此陈德兵来到三河锦门,这里正在为打造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成都锦绣产业核心发展基地,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联合推动下,陈德兵相信,他能在三河这块宝地上,与团队一起,为蜀绣再添新活力,让这份精巧的技艺流传更广、更久。

03

“让他们凭借蜀绣体面就业”

2009年至今,陈德兵先后在成都市残联、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简阳高家湾村、安靖蜀绣之乡等地建立“蜀绣培训生产基地”及大师工作室,培养残疾人、农村妇女800余名,帮助广大学员实现了家庭增收和就业创业。

让残疾人学蜀绣,很多人一开始听到时觉得不可思议。陈德兵解释道:“由于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在社会上很难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从事蜀绣行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踏实、肯钻研、有兴趣,都能够学习。”

起初陈德兵团队主要是跟成都市妇联结合起来,针对成都的失地农民和城镇下岗妇女做培训。2015年,他们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四川残疾人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渐渐地把残疾人培养囊括进来。

陈德兵的学员之一,残疾人刺绣大师罗春梅说:“蜀绣给我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面地工作,改善生活,学到一门技艺,这样的认知使我不再自卑,渐渐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陈德兵说:“这份事业如果能在传承的过程中真正帮到更多人,我的坚持将会更有意义。”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精美的蜀绣是古蜀文明的“活化石”,在它的一针一线里,蕴含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匠人的精神、手作的温度。正如陈德兵所言:“我们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美学知识在里面,有思想,有热爱。”也正是有一大批如陈德兵这样肩负使命的传承人,蜀绣才能穿越千年时光风华依旧。

文化的发展需要土壤,三河则为这些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提供了优质的平台。近年来,三河街道坚持“新都门户烟火三河”发展定位,厚植城市文脉,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聚集了一批蜀锦蜀绣、川菜川卤、制茶育花等领域非遗文化传承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坚守初心、传承技艺,让这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三河街道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