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一位老大爷带着两根金条进了山西省朔州银行,要求兑换成钞票。岂料,钱没拿到就被警察逮个正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大爷姓杨,一大早他就兴冲冲地赶到附近银行,本想着这回可是发大财了,却被叫到局子里。大爷整个人懵了!

大爷哭丧着脸央求:“警察同志,我没有干坏事呀!为啥要抓我呀?”

面对大爷的迷惑,警察很严肃地举起一根金条给大爷看:“你看看,这金条上面还有古代的文字呢。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吧?”

杨大爷一听就泄了气:“我就说嘛,哪里能那么容易换成钱。”大爷本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见瞒不住警察,就原原本本地道出了金条的来历。

原来,杨大爷家住朔州平鲁区农村,平时除了种点地,就是上山采点草药和柴火买卖。

这一天,杨大爷像往常一样上了山,砍了一大捆柴火以后就想下山了。这时候,突然一声惊雷炸响,大爷看天空乌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大雨了。

杨大爷心想:“这下糟了,一捆柴火要淋湿!”他急忙忙背着柴火就往山下跑,想在雨下大之前回到家。

可是,毕竟年事已高,杨大爷的腿脚已经越来越不利索了。跑着跑着突然脚下一个跟头,他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

杨大爷气急败坏地就去踢开那块石头,不料,脚底下一滑,整个人直接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幸好,大爷力气大顺势抓住了一棵藤蔓才稳住了下滑之势。这时,雨已经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杨大爷再没力气跑了,腿上擦破的皮也开始阵阵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大爷索性丢下柴火,想从坡上爬上去找回家的路。结果,却发现自己已经迷路了!这一跤摔到了一个从没来过的陌生地方。

这里密密麻麻长满了不知名的藤蔓和植物,乱草掩映中,好像附近有一个巨大的山洞。

大爷心里虽然慌乱,但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可以暂时避雨了。他就慢慢爬起来,抖擞精神扒开掩映山洞的树丛往里探。

这个山洞地面坑洼不平,杂草丛生,明显很久没有人来过,像是个天然石洞。越往里走,感觉空气越冷,好像洞很深的样子。

走着走着,杨大爷又被什么绊了一下,还好没摔倒。大爷扶着洞壁摸了一把,地上土里好像有东西在发光!

杨大爷好奇地捡了几块“石头”,拿到有亮光的地方仔细瞅。天!杨大爷以为自己眼花了!再揉揉眼仔细去掉上面的土,手里赫然是几块金属条,散发着柔和的金光。

大爷心想:“莫不是捡到宝贝了?”他想着捡到这些黄铜回家卖,说不定还能赚一笔。

于是,杨大爷丢下柴火捡了几块金属块回到家。儿子见了爹拿回来的东西,也看着像黄铜,他就拿到镇上的首饰店鉴定一下。

谁知,店老板鉴定说这是黄金!儿子高兴地飞奔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杨大爷。

杨大爷自然是喜出望外。父子俩赶紧找辆车,到山洞把剩下的黄金条也都运了回来。

这一下,父子俩高兴得睡不着觉,商量了一宿,最后,杨大爷决定先去银行换两块金条花花。再也不用过紧巴巴的日子了。

大爷兴高采烈地满怀希望地来,却被银行人员给报了警。因为,银行领导看到金条上的文字感觉这不是现代的东西,才谨慎地报警,没有给杨大爷兑换。

警方了解了金条的来龙去脉以后,就跟杨大爷一起回了他家,把所有剩下的金条都带走找专家鉴定。

不鉴定不知道,一鉴定吓一跳!这些金条已经距今1000多年了!是安禄山的部下张通儒所刻的金条。

上面的文字是:“柱国魏国公臣张通儒进”。公元757年,回纥军队协助唐朝军平定安史之乱,后来,回纥劫掠洛阳带走了这批金条。

公元842年,一部分回纥人投降唐朝,定居在了山西省。回纥人就偷偷把最值钱的金条藏在了深山老林里的山洞中。

多年历史,随着石洞风刮雨淋地逐渐风化,这些深埋的金条逐渐裸露出来。恰巧杨大爷落在山洞旁边,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无知者无罪。杨大爷在不懂法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着金条去换钱,这不属于倒卖文物罪。警察同志只是批评教育了一下就放了大爷回家。

后来,有关部门鉴于杨大爷发现文物,并如实交付国家,从而让唐代金条没有遗落在民间。就给予杨大爷一家一定的经济补偿。

从这件事情,也警醒了世人。杨大爷的经历固然稀有,但文物古迹是隶属于国家的财产,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占为己有。

莫要因一时贪婪而触犯法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文物保护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

作者:荷雯

编辑:桢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