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切关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作者|Eric Xie 编辑|Mos W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2024 一开年,特斯拉中国吹响降价号角,Model 3 和 Model Y 分别减价数千至万元有余。隔月,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口号,宣布秦 PLUS 荣耀版和驱逐舰 05 荣耀版售价均为 7.89 万元起,较两款车型的上一版本均减价 2 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五菱、长安、哪吒、奇瑞、小鹏、吉利等品牌纷纷跟进降价策略。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通过集团开工信表示,2024 年又将是“最卷”的一年,卷价格,卷服务,卷产品,卷流量......一切都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也公开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已经进入激烈的“淘汰赛”。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不断创下新高。据中汽协数据,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 万辆,同比增长 77.6%。如何迅速抢占海外份额或将成为 2024 年车企打赢“淘汰赛”的关键。本文,Jing Daily 就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趋势、机遇及挑战展开讨论,窥探其发展潜力。

从产品、供应链出海

到生态出海

生态出海,指国内汽车生态的对外移植,于海外拥有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及在地化营销的全链条能力。生态出海是车企提升海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车企拓宽海外市场的坚实后盾。

作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车企,长城汽车于 1997 年起开始出口皮卡至中东和中南美州地区。从布局海外 KD(Knock Down,即散件组装)业务,到在海外投建全工艺工厂,布局汽车供应链,再到从产品规划、传播效率、渠道效能、用户服务等维度全面建设品牌势能,长城目前于海外已经拥有 3 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和多家 KD 工厂,在德国、加拿大等地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在澳大利亚、南非等重点市场则建有海外配件中心库和区域营销中心。如今,长城海外销售渠道已达 1000 家,覆盖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2023 年蝉联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的比亚迪,已于全球设立 30 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而作为后起之秀的蔚来同样积极建设海外生态,成立挪威分公司并于奥斯陆设立占地 2100 平米的蔚来服务与交付中心,其第一座海外工厂选址匈牙利,以欧洲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的作用辐射欧洲市场。

比亚迪、蔚来汽车等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图片来源:比亚迪、蔚来汽车

除上述车企外,吉利、长安、上汽、奇瑞等出海车企无一不朝着生态出海发力。不难发现,生态出海关乎车企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蜕变,也关乎车企能否真正吃下海外市场。

因地制宜

乘势而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整个行业超速运转,不仅在短时间内形成十分完备的三电产业链,也因规模效应得以下探更低的价格。放眼全球,这些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独特优势。当下海外部分市场的政策红利和市场缺口,也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突破口。

以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为主的东南亚经济体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低、增量充足。与几十年前中国引进海外车企成立合资企业相似,引进新能源汽车对东南亚国家创造就业机会和 GDP 有着显著利好,也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因此,众多东南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作为橄榄枝——下调乘用车税率、降低进口关税等,以吸引外国新能源车企的加入。

毗邻中国的俄罗斯则是一个新兴市场。据数据机构 Statista 预测,俄罗斯电动汽车市场 2024 - 2028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 17.68%,预计 2028 年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 196600 辆。另据俄罗斯分析机构 Autostat 数据,2023 年进入俄罗斯的 19 个中国汽车品牌中绝大部分为新能源汽车。事实上,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紧俏已经催生出了一批中国“汽车代购”:借助 TikTok、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与俄罗斯顾客或经销商建联,从国内下单吉利、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后运送至海外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紧俏已经催生出了一批中国“汽车代购”。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对于市场更加成熟的欧洲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欧洲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大,接受度高,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同样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另一方面,欧盟计划在 2035 年之前禁止销售新的内燃机汽车,这将释放出巨大的用车市场。

而以巴西、智利、墨西哥为主的拉美市场在拥有广阔市场之外,还拥有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丰富矿产资源。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三个拉美国家拥有超过全球一半的锂资源,巴西的石墨烯、镍矿、锰矿储量均属全球前列。于拉美市场,江淮、长安、吉利、哪吒、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也纷纷乘势而来,开辟疆土。

要把握住政策红利和市场缺口,车企们还需展开在地化运营,结合当地市场建设汽车蓝本。“打开海外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海外市场的车型,结合当地地理、气候、道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法规、文化理念、用车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新能源出海咨询公司 CKE 此刻咨询创始人 Stanley Li 在 Jing Daily 的采访中表示,“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有熟悉海外市场、法规且有一定经验的人才,以国际化理念参与产品改进及设计和市场营销。”

拦路虎:

对手、关税与人才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 120 万辆,增长 77.6%。同年,比亚迪年销量突破 300 万辆,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耀眼的数字背后,“拦路虎们”正虎视眈眈。

其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在促使其他国际车企加速发力相关技术。其中,丰田开发的 AI 工具可以通过汽车外形草图计算风阻,帮助其更快、更高效地设计电动汽车;本是竞争对手的本田和日产则罕见联手开发电动汽车技术,通过整合资源来削减开发成本。

丰田利用开发的 AI 工具设计电动汽车。

图片来源:丰田

不过,即使国际车企拥有追平技术的实力,也难以动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建优势——国际能源署《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2023》报告显示,中国几乎主导着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每个阶段。不久前,福特汽车计划在密歇根州落地的电池工厂也正是由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提供技术授权。宁德时代称,未来企业还将为欧洲、美国的其他汽车生产商甚至电池制造商提供类似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主导着全球石墨和稀土的生产和加工,后者都是电池制造的关键矿物。

“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路径对其他国家而言不具备可复制性。”Stanley Li 对 Jing Daily 表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崛起背后除了政府的支持和对科技研发的巨大投入外,还得益于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所拥有的巨大内需市场。虽然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上也具备巨大的潜力,但要达到中国这样的洲际市场规模和高强度科研,以及完备的工业化能力水平,现阶段还存在一定距离。”

其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庞大出口量也让部分国家和地区挥舞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最新签订的《美墨加协定》规定,北美地区所产汽车需有 75% 的组成部件产自本地区才可享受零关税优惠;巴西政府宣布终止进口电动汽车免税政策,并计划通过渐进的方式将税率提高至 2026 年的 35%。欧盟同样在行动。今年 3 月,欧盟开始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并进行反补贴调查,以确定是否征收关税以保护欧盟生产商。调查将于 11 月结束,但可能在 7 月征收临时关税。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庞大出口量也让部分国家和地区挥舞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

毫无疑问,关税是车企们难以单独逾越的鸿沟。对此,国家商务部等 9 单位发布了《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 18 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出海,包括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贸易限制等措施。

其三,每一个新市场的开拓都意味着一次从 0 到 1 的建设,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也是车企能否顺利出海的关键要素。攘外必先安内,而当下中国新能源出海正面临着国际化人才短缺和国际化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

Stanley Li 告诉 Jing Daily,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海外业务人才队伍规模偏小,国际化人才的储备远跟不上海外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海外人才管理体系不成熟,企业内部自愿外派的人员较少,人才本地化程度低。“在人才结构上,中国新能源行业国际化人才队伍结构失衡,重销售而轻运营管理,跨国经营人才储备不够全面。如此下去,从短期看,不利于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与效率提升;从长远看,不利于新能源企业在产品、品牌、研产、渠道四大国际业务能力的突破,影响中国新能源行业全球化能力的建立。”

从行业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必然性在于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外贸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也在于充分发挥当前的领先优势,在对手崛起之前迅速占领市场高位。从企业看,出海不止在于打开新市场,也是对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的一场突围,存活的机会,或需向外挖掘。

Jing Daily 中国区资深编辑

Mos Wu

在中文系深耕专业知识七年之后,Mos 选择进入媒体行业专注于奢侈品商业报道。她的报道涵盖奢侈品时装、美妆、珠宝腕表、运动休闲、商业地产、生活方式、时尚文化等领域,对于中国消费文化、品牌营销及零售趋势拥有独到的洞察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