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中国领导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到:“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这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呢?在这艘沉船上发现了什么宝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4月5日上午,我到达新加坡第一天,便直奔亚洲文明博物馆,参观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展。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一楼,永久展出唐代“黑石号”沉船出土的大部分文物,包括金银器、铜镜和各种各样的陶瓷器等,展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

1998年,在 印度尼西亚 勿里洞岛海域 的 黑色大礁岩 附近, 德国公司 打捞 了一艘沉船, 取名 为 “ 黑石号 ” 。 整理文物时,发现一件瓷碗印有唐代宝历二年(826)的铭文,结合其他器物的风格考证沉船年代为公元9世纪上半叶。2005年,通过筹资购买,这批文物落户新加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黑石号”沉船中,打捞出水文物超过60000多件。其中,以瓷器为主,大部分是碗和壶,包括约55000件长沙窑瓷器、约250件越窑青瓷、约300件白瓷、约200件绿彩瓷、3件唐代青花瓷等。另外,还有11件金器、20件鎏金银器、18件银铤、29件铜镜、2件漆器、1件石砚和金箔碎墨等。

1.伎乐纹八棱金杯

在独立的邱德拔展厅内,陈列着一件伎乐纹八棱金杯,高9.2厘米,径13厘米。纯金制成,共有八面,每面焊接金片锤揲的不同人物,分别是一名舞蹈者和七名乐伎,均为高鼻深目的西域胡人形象。

2.铜镜

这里展示的七面铜镜,表面乌黑,光泽闪亮。其中,六面唐代铜镜,一面汉代铜镜,没有看到著名的“江心镜”。唐代铜镜形状各异,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纹饰题材有海兽葡萄、鸾鸟衔绶、八卦四神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胡瓶

在展厅中央,陈列着一件高大的白釉绿彩带把瓶,高度将近1米,被称为“胡瓶”。鸟喙形流,颈部细长,喇叭状足,腹部圆鼓,表面刻画花纹和凤尾纹。在瓶的口部,还有龙头盖,但是尺寸不合适。

4.青花瓷

这三件唐代青花瓷盘发现于“黑石号”的船舱尾部,乃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和保存最完整的青花瓷器。三件青花瓷盘造型基本一致,纹饰不完全相同,但题材如出一辙,均为伊斯兰风格的棕榈叶纹。

1975年和1983年,在中国扬州唐城遗址发现青花瓷残片,跟“黑石号”发现青花瓷的纹饰风格十分相似,证明中国唐代已经用钴料作为釉下彩烧制青花瓷。

5.高足吸杯

在白釉绿彩瓷器中,有几件与众不同的高足杯,内底部有孔与中空的足柄连通,外侧的吸管又跟足柄连为一体,外形很像吸管,被称为“吸杯”。在杯子的内底部,模印的鱼正好覆盖于杯底的孔上,设计精巧,妙趣横生。

唐代,每到炎热的夏季,人们把荷叶制作成酒杯,用簪子刺通荷叶的蒂心,形成一个与荷叶长茎相通的天然吸管。饮酒的时候,酒顺着茎内,流入口中,清香凉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白瓷

这里展出的白瓷有碗、杯、杯托、执壶、穿带壶等造型,根据胎质和釉色的制作工艺,可分为精细和粗糙两种类型。精白瓷器壁较薄,表面润泽,造型规整;粗白瓷器壁较厚,表面釉层大多已经脱落。

这些白瓷基本都是中国北方窑口烧造的瓷器,杯和杯托的造型接近于唐代的金银器,花口碗是典型的唐代中国传统瓷器风格。根据瓷器的质地进行分析,既有河北的产品,也有河南的产品。

7.越窑青瓷

这里展出的越窑青瓷有海棠式大碗、海棠式杯、香薰、唾盂、执壶、盘、盒等造型,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越窑青瓷的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经常用于饮茶。

越窑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之间,这里古称“越州”。这些越窑青瓷都保留着中国本土的风格,没有吸收大量异域文化特点,应该不是专门外销的瓷器,所以在“黑石号”上数量有限。

8.长沙窑瓷器

这些长沙窑的瓷器数量庞大,曾经堆积在“黑石号”的中央和尾部,一部分用稻草扎成圆筒堆放,一部分呈螺旋状摆放于青釉大罐中,不受海砂冲击,釉色完好如新。

这些瓷器的造型主要是碗和执壶,造型简单,大小相似。碗多达50000多件,圆口,弧腹,浅圈足,高约3.5至5厘米,口径约12至15厘米。碗内满釉,外壁半釉,内底部用简笔描绘花朵、云气、山水、诗文、俚语等;执壶表面模印贴花装饰,内容大多表现外国文化因素,包括狮子、寺庙、葡萄、椰枣树、胡人舞蹈等。

点击下方,观看相关图文——

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非优秀”毕业生,著名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申局”。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关中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