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在咖啡厅里撸过串儿吗”?

这可不是说笑,咖啡+撸串看似离谱的组合,正是如今上岛咖啡厅里最常见的场景。

曾几何时,上岛咖啡可是吊打过星巴克的存在。富丽堂皇的装修,触动味蕾的西餐,满满的全是高级感。

在80、90后的记忆里,在上岛咖啡就餐是一件奢侈又浪漫的事。第一次约会、第一次西餐启蒙……

如今来到上岛咖啡,你可以点份盖浇饭压饥,也可以来新疆大盘鸡解馋,甚至打麻将也没什么不可以。

曾经高高在上的上岛咖啡,怎么就“下凡”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还要从上岛咖啡的起源说起。

上岛咖啡的创始人,是中国台湾商人,陈文敏。

话说20世纪60年代,陈文敏去日本旅游。在那里,他第一次品尝到了咖啡。那种久久留在唇齿间难以散去的香味,让他流连忘返。

当时陈文敏就在想,要是将这种新奇的玩意儿引入国内,一定能在国内市场掀起一股潮流。

商业嗅觉敏锐的陈文敏,当即就与上岛咖啡株式会社签订了协议,并将咖啡带到了台湾。在台湾注册了“上岛咖啡”商标,开了一家咖啡厅。

上岛咖啡的装修一应欧式风格,奢侈、浪漫,店内消费也不便宜。

这种高大上的场所,注定会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

上岛咖啡在台湾摸爬滚打了近30年,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放眼整个台湾省,不过20家连锁店。

于是陈文敏将目光转向了大陆市场。

当时的星巴克和其他品牌的咖啡,还尚未进入中国,咖啡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加上大陆人口基数的优势,上岛咖啡必定能迅速崛起。

他打算来到大陆以后,就跟日本那款UCC上岛咖啡进行割裂,打着“源自台湾”的名号,对上岛咖啡进行宣传营销。

这一次,陈文敏集结了7位股东,一起筹措资金,准备共同进军大陆咖啡市场。

当时其他7位股东持股总额55%,陈文敏占股45%。根据股份比例,陈文敏担任总经理的位置,负责咖啡店的经营,其他股东则推荐了一位叫出游昌胜的人担任董事长。

万事俱备后,陈文敏来到了海南海口,开了第一家上岛咖啡,其他股东则将根据地选在了天津。

上岛咖啡以全新的餐饮模式,和奢华的基调,很快在大陆做得风生水起。

许多都市白领,常常前去消费消遣;工薪阶层,偶尔也会点些西餐奢侈一把;无数恋爱中的情侣,更是把上岛咖啡当成了约会打卡地。

在上岛咖啡仿佛置身欧洲,端着白色的咖啡杯,听着优雅的音乐,倍有范儿。

一时间,上岛咖啡成了90年代,引领潮流的象征。

随着上岛咖啡名气越来越大,股东们想出了以加盟的方式,让店铺在全国范围内裂变。

彼时我国的咖啡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商家闻风而来,纷纷加盟了上岛咖啡,都想在此分一杯羹。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时,全国大约开起了3000多家上岛咖啡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品牌能在全国兴起,原是好事。奈何上岛咖啡是几个股东合伙做生意,所以难免会出现劲不往一处使的情况。

在一次次利润分配不均,和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几个股东决意彻底分家。

8位原始股东以抓阄的形式,确定各自在大陆的经营范围。

分家后,陈文敏继续沿用“上岛咖啡”品牌名,而游昌胜带着其他几位股东进军上海市场,并成立了新的品牌——上海上岛。

一起扛旗冲向大陆市场的台商,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股势力,上岛始乱。

他们各自都只顾跑马圈地,没有在旗下店铺的管理上花心思。因此,各个门店咖啡的口味参差不齐,价格也各不相同。

虽是用着同一个名字的连锁店铺,却并不隶属于同一个老板,在这家店办的会员卡,去了那家店却使用不了。

管理的漏洞和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客源的流失。

但促使上岛咖啡走向生死绝境的,不得不提掌权者之间无法调和的内讧。

在这场内乱中,陈文敏的底牌是“上岛咖啡”这个原始品牌商标,所以他便以此来制衡游昌胜。

陈文敏一纸诉状将游昌胜告上了法庭,称未经授权,上海上岛非法使用了上岛咖啡的商标。

当时这场商标侵权纠纷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官司打到最后,以上海上岛败诉而告终。

败诉就意味着,先前通过游昌胜这一支脉加盟的所有店铺,都需要更换门庭。

这波操作可非同小可,全国约800家门店被殃及。每位加盟商的开店成本,按250万元计算,瞬间就有1.75亿元投资受影响,损失利润在千万元以上。

游昌胜损失惨重,而陈敏文也被商界骂得很难听,说他断人财路非君子。

陈文敏不仁,游昌胜也不义。

蛰伏许久的他,找到了杭州上岛咖啡冒名生产咖啡豆的证据,并向公安局举报了这一违法行为。

同年7月,相关部门对上岛咖啡作出了罚款10万元的处理。

两位大佬你来我往相互中伤,大大的削弱了上岛咖啡的市场竞争力,口碑越发不如从前了。

而就在上岛咖啡,在你死我活搞内讧的时候,比上岛晚两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星巴克,则一直在默默地致力于对国内消费者饮用咖啡习惯的培育。

到了2020年,在咖啡市场份额占比中,星巴克所占比重高达36%,而上岛咖啡仅有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竞争对手开始攻城略地,而“咖啡一哥”地位不保的上岛咖啡却疲于应付。

以至于加盟商的日子苦不堪言,好似一夜之间,3000家上岛咖啡加盟店都集体消失了。

一手好牌打烂了,当后知后觉的上岛咖啡想要重振旗鼓时,咖啡赛道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

继星巴克之后,国内咖啡市场再现一匹黑马——瑞幸咖啡。

从2017年到2022年,短短几年时间,瑞幸就在全国开了8000多家店铺。

仅2022年前三季度,就实现营收约96亿、同比增长73.5%,经营利润8.43亿。

而更多的入局者,也使出浑身解数涌现出来抢市场:中国邮政推出的“邮局咖啡”、虎视眈眈要上市的“Tims”、“鸯央咖啡”。

眼看跌落神坛,上岛咖啡经营难以为继,最后另辟蹊径,想到用卖中餐来续命的新路数。

于是乎,如今走进上岛咖啡,映入眼帘的是这幅景象:

桌子上再也没有了精致的绣花桌布,盘子里摆着的精美鹅肝也不复存在。
倒是各种中餐应有尽有,什么毛血旺、肥肠面、葱花饼。南来的北往的,全国各地的口味一应俱全,菜谱有一本字典那么厚。

以前进了上岛咖啡的门,整个人都像变得优雅了起来,轻声细语的交谈,小口小口的抿着咖啡品尝。

而今在这里撸串、嗑瓜子、聊天都不足为奇。甚至有生意人一边吸溜着疙瘩汤,一边跟对面的合作伙伴说着“合作愉快”。

年轻人喜欢吃火锅,上岛咖啡便投其所好推出四川火锅;中年人喜欢打麻将,他们干脆把下午的时间利用起来,增加了棋牌室,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当有人想吃西餐,上岛咖啡那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厨师,也会竭诚为您服务。

只不过,怕蔬菜沙拉太寡淡,会加上一把香菜、怕披萨太黏腻,会加几颗小米辣、怕顾客不会用刀叉,上意面时也会配上一双筷子。

如今的上岛咖啡,已经彻底撕下了“优雅咖啡店”这块遮羞布,真正打开思路要与民同乐了。

这中西合璧的操作,似乎跟上岛咖啡的最初的定位完全不符。

可是对上岛咖啡的加盟商来说,到了这般“爹不疼娘不爱”的田地,只要能存活下来便是好的。

经营“中式化”后,上岛咖啡果真逐渐获得了一线生机,其SKU居然能达到600+。

而抛弃了昔日高不可攀的门脸,接地气的上岛咖啡,在消费者口中,反而收获了不少正面的反馈。

顾客们都说:再也没有一家店,比上岛咖啡的菜品齐全了,上岛咖啡的菜品性价比极高,以后还会再来。

望着那欧式LOGO,烫金的字体,再嗅一鼻子那若有似无的油烟味,曾在上岛咖啡留下过青葱回忆的我们,心中难免泛起了涟漪:一切果然无法重来了。

上岛咖啡从昔日的咖啡一哥,到如今的大排档灵魂,多少有些惋惜。

有人说,上岛咖啡的落寞,掌权者的内部矛盾是关键。

当年,他们意气风发的从台湾来到大陆,在国内咖啡市场叱咤风云了许多年,最终却在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了初心。

也有人说,上岛咖啡走到今天的地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实当初,上岛本质上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卖的某种格调和精致生活方式。

咖啡+西式简餐+舒适环境,几乎是当时各种约会约聊的最优选。如今这三件事越来越普遍,上岛咖啡还原地踏步,落幕就在所难免了。

如今充满烟火气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了上岛咖啡不得不走的路。

希望在这条努力自救的道路上,上岛咖啡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参考资料:

哔哩哔哩《上岛咖啡大败局》

商媒体《又一商业巨头倒下了》

搜狐网《上岛咖啡沦为大排档》

洞鉴财经《上岛咖啡靠卖中餐自救》

作者:鸳尾蓝

“你在咖啡厅里撸过串儿吗”?

这可不是说笑,咖啡+撸串看似离谱的组合,正是如今上岛咖啡厅里最常见的场景。

曾几何时,上岛咖啡可是吊打过星巴克的存在。富丽堂皇的装修,触动味蕾的西餐,满满的全是高级感。

在80、90后的记忆里,在上岛咖啡就餐是一件奢侈又浪漫的事。第一次约会、第一次西餐启蒙……

如今来到上岛咖啡,你可以点份盖浇饭压饥,也可以来新疆大盘鸡解馋,甚至打麻将也没什么不可以。

曾经高高在上的上岛咖啡,怎么就“下凡”了呢?

这一切,还要从上岛咖啡的起源说起。

上岛咖啡的创始人,是中国台湾商人,陈文敏。

话说20世纪60年代,陈文敏去日本旅游。在那里,他第一次品尝到了咖啡。那种久久留在唇齿间难以散去的香味,让他流连忘返。

当时陈文敏就在想,要是将这种新奇的玩意儿引入国内,一定能在国内市场掀起一股潮流。

商业嗅觉敏锐的陈文敏,当即就与上岛咖啡株式会社签订了协议,并将咖啡带到了台湾。在台湾注册了“上岛咖啡”商标,开了一家咖啡厅。

上岛咖啡的装修一应欧式风格,奢侈、浪漫,店内消费也不便宜。

这种高大上的场所,注定会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

上岛咖啡在台湾摸爬滚打了近30年,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放眼整个台湾省,不过20家连锁店。

于是陈文敏将目光转向了大陆市场。

当时的星巴克和其他品牌的咖啡,还尚未进入中国,咖啡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加上大陆人口基数的优势,上岛咖啡必定能迅速崛起。

他打算来到大陆以后,就跟日本那款UCC上岛咖啡进行割裂,打着“源自台湾”的名号,对上岛咖啡进行宣传营销。

这一次,陈文敏集结了7位股东,一起筹措资金,准备共同进军大陆咖啡市场。

当时其他7位股东持股总额55%,陈文敏占股45%。根据股份比例,陈文敏担任总经理的位置,负责咖啡店的经营,其他股东则推荐了一位叫出游昌胜的人担任董事长。

万事俱备后,陈文敏来到了海南海口,开了第一家上岛咖啡,其他股东则将根据地选在了天津。

上岛咖啡以全新的餐饮模式,和奢华的基调,很快在大陆做得风生水起。

许多都市白领,常常前去消费消遣;工薪阶层,偶尔也会点些西餐奢侈一把;无数恋爱中的情侣,更是把上岛咖啡当成了约会打卡地。

在上岛咖啡仿佛置身欧洲,端着白色的咖啡杯,听着优雅的音乐,倍有范儿。

一时间,上岛咖啡成了90年代,引领潮流的象征。

随着上岛咖啡名气越来越大,股东们想出了以加盟的方式,让店铺在全国范围内裂变。

彼时我国的咖啡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商家闻风而来,纷纷加盟了上岛咖啡,都想在此分一杯羹。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时,全国大约开起了3000多家上岛咖啡门店。

一个品牌能在全国兴起,原是好事。奈何上岛咖啡是几个股东合伙做生意,所以难免会出现劲不往一处使的情况。

在一次次利润分配不均,和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几个股东决意彻底分家。

8位原始股东以抓阄的形式,确定各自在大陆的经营范围。

分家后,陈文敏继续沿用“上岛咖啡”品牌名,而游昌胜带着其他几位股东进军上海市场,并成立了新的品牌——上海上岛。

一起扛旗冲向大陆市场的台商,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股势力,上岛始乱。

他们各自都只顾跑马圈地,没有在旗下店铺的管理上花心思。因此,各个门店咖啡的口味参差不齐,价格也各不相同。

虽是用着同一个名字的连锁店铺,却并不隶属于同一个老板,在这家店办的会员卡,去了那家店却使用不了。

管理的漏洞和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客源的流失。

但促使上岛咖啡走向生死绝境的,不得不提掌权者之间无法调和的内讧。

在这场内乱中,陈文敏的底牌是“上岛咖啡”这个原始品牌商标,所以他便以此来制衡游昌胜。

陈文敏一纸诉状将游昌胜告上了法庭,称未经授权,上海上岛非法使用了上岛咖啡的商标。

当时这场商标侵权纠纷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官司打到最后,以上海上岛败诉而告终。

败诉就意味着,先前通过游昌胜这一支脉加盟的所有店铺,都需要更换门庭。

这波操作可非同小可,全国约800家门店被殃及。每位加盟商的开店成本,按250万元计算,瞬间就有1.75亿元投资受影响,损失利润在千万元以上。

游昌胜损失惨重,而陈敏文也被商界骂得很难听,说他断人财路非君子。

陈文敏不仁,游昌胜也不义。

蛰伏许久的他,找到了杭州上岛咖啡冒名生产咖啡豆的证据,并向公安局举报了这一违法行为。

同年7月,相关部门对上岛咖啡作出了罚款10万元的处理。

两位大佬你来我往相互中伤,大大的削弱了上岛咖啡的市场竞争力,口碑越发不如从前了。

而就在上岛咖啡,在你死我活搞内讧的时候,比上岛晚两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星巴克,则一直在默默地致力于对国内消费者饮用咖啡习惯的培育。

到了2020年,在咖啡市场份额占比中,星巴克所占比重高达36%,而上岛咖啡仅有1.4%。

竞争对手开始攻城略地,而“咖啡一哥”地位不保的上岛咖啡却疲于应付。

以至于加盟商的日子苦不堪言,好似一夜之间,3000家上岛咖啡加盟店都集体消失了。

一手好牌打烂了,当后知后觉的上岛咖啡想要重振旗鼓时,咖啡赛道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

继星巴克之后,国内咖啡市场再现一匹黑马——瑞幸咖啡。

从2017年到2022年,短短几年时间,瑞幸就在全国开了8000多家店铺。

仅2022年前三季度,就实现营收约96亿、同比增长73.5%,经营利润8.43亿。

而更多的入局者,也使出浑身解数涌现出来抢市场:中国邮政推出的“邮局咖啡”、虎视眈眈要上市的“Tims”、“鸯央咖啡”。

眼看跌落神坛,上岛咖啡经营难以为继,最后另辟蹊径,想到用卖中餐来续命的新路数。

于是乎,如今走进上岛咖啡,映入眼帘的是这幅景象:

桌子上再也没有了精致的绣花桌布,盘子里摆着的精美鹅肝也不复存在。
倒是各种中餐应有尽有,什么毛血旺、肥肠面、葱花饼。南来的北往的,全国各地的口味一应俱全,菜谱有一本字典那么厚。

以前进了上岛咖啡的门,整个人都像变得优雅了起来,轻声细语的交谈,小口小口的抿着咖啡品尝。

而今在这里撸串、嗑瓜子、聊天都不足为奇。甚至有生意人一边吸溜着疙瘩汤,一边跟对面的合作伙伴说着“合作愉快”。

年轻人喜欢吃火锅,上岛咖啡便投其所好推出四川火锅;中年人喜欢打麻将,他们干脆把下午的时间利用起来,增加了棋牌室,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当有人想吃西餐,上岛咖啡那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厨师,也会竭诚为您服务。

只不过,怕蔬菜沙拉太寡淡,会加上一把香菜、怕披萨太黏腻,会加几颗小米辣、怕顾客不会用刀叉,上意面时也会配上一双筷子。

如今的上岛咖啡,已经彻底撕下了“优雅咖啡店”这块遮羞布,真正打开思路要与民同乐了。

这中西合璧的操作,似乎跟上岛咖啡的最初的定位完全不符。

可是对上岛咖啡的加盟商来说,到了这般“爹不疼娘不爱”的田地,只要能存活下来便是好的。

经营“中式化”后,上岛咖啡果真逐渐获得了一线生机,其SKU居然能达到600+。

而抛弃了昔日高不可攀的门脸,接地气的上岛咖啡,在消费者口中,反而收获了不少正面的反馈。

顾客们都说:再也没有一家店,比上岛咖啡的菜品齐全了,上岛咖啡的菜品性价比极高,以后还会再来。

望着那欧式LOGO,烫金的字体,再嗅一鼻子那若有似无的油烟味,曾在上岛咖啡留下过青葱回忆的我们,心中难免泛起了涟漪:一切果然无法重来了。

上岛咖啡从昔日的咖啡一哥,到如今的大排档灵魂,多少有些惋惜。

有人说,上岛咖啡的落寞,掌权者的内部矛盾是关键。

当年,他们意气风发的从台湾来到大陆,在国内咖啡市场叱咤风云了许多年,最终却在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了初心。

也有人说,上岛咖啡走到今天的地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实当初,上岛本质上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卖的某种格调和精致生活方式。

咖啡+西式简餐+舒适环境,几乎是当时各种约会约聊的最优选。如今这三件事越来越普遍,上岛咖啡还原地踏步,落幕就在所难免了。

如今充满烟火气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了上岛咖啡不得不走的路。

希望在这条努力自救的道路上,上岛咖啡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参考资料:

哔哩哔哩《上岛咖啡大败局》

商媒体《又一商业巨头倒下了》

搜狐网《上岛咖啡沦为大排档》

洞鉴财经《上岛咖啡靠卖中餐自救》

作者:鸳尾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