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位叫做王倩倩的姑娘受邀来到贵州师范大学讲课。

当看到年仅三十岁的王倩倩站在讲台上时,底下的学生都颇为激动:“王老师,可以讲讲人民大会堂在选取服务员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

王倩倩回答道:“其实大多数要求都很普通,只是有一点,不会选北京人来当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一下好奇起来,追问王倩倩这是为什么?

王倩倩笑了笑说道:“这原因我也不明白,还是一位领导告诉我的。”

那么,人民大会堂选取服务员到底有什么要求呢?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一般是按照轮换制,每四年都会进行一次轮换。

为了保证这样的轮换制度能够正常进行,服务员的编制总共有超过三百人,随时等待上任。

在选择服务员人选时,一般都是按照标准来的。这标准不要求长相有多么出众,只需要身高达标、气质良好即可。男性身高标准是在175cm到180cm之间,女性则是168cm到170cm左右。

当然,除了外表、气质之外,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优秀的工作能力也很重要。

在这样标准下挑选出的服务员,自然一个个都是青年才俊。

所以王倩倩当年能被选上人民大会堂服务员,也是经历了千难万险。

只不过在王倩倩正式成为服务员之后,发现自己的同事来自天南海北,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但却唯独没有北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大会堂一般会按照不同的省份,分成不同的大厅,以此来让全国各地而来的宾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为此,每个省厅的服务员都会从对应的省市来挑选。可唯独北京厅里面,没有北京人做服务员。

这让王倩倩感到十分奇怪,和她关系好的几位服务员也同样感到奇怪,还专门向领导询问。

领导听到这个问题笑了笑,她们已经不是第一批来问这个问题的人了。紧接着,领导耐心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原来,人民大会堂中没有北京服务员,不是选不到优秀人才,而是有三点特殊考量的——

首先,人民大会堂的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服务员们平时没有休息日,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不会放假。这样的工作节奏,导致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服务员,一年到头都没法见到家人几次。

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工作压力,服务员们才会四年一轮换。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本地的服务员,每天下班都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这难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在人民大会堂工作时,服务员们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国家机密。北京本地的服务员,在北京的社交关系比较广,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将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说出来。

如果朋友中存在别有用心之人,那么就会对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工作造成影响。

而最后一点,则是为了避嫌。人民大会堂的工作十分光荣,很多人都争着抢着,想要获得进入人民大会堂工作的机会,为此,有些人甚至会不择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大会堂内的领导层都是在北京工作了许多年的人,很有可能会有人用不法手段绕过审查来当上服务员。

综上所述,人民大会堂不采用北京服务员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不过,这样的规矩也是很早以前定的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如今的人民大会堂仍不使用北京服务员,更多的,是对老规矩的传承。

从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挑选要求来看,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那么人民大会堂最初建成时对服务员的挑选也如此严格吗?

人民大会堂的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

当时,毛主席便想要建造一座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大礼堂。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源自当年还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每一次开会都会有很多群众聚集在外头,站着听毛主席说话,所以毛主席才产生了建造一座大礼堂的想法。

但新中国刚成立,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只能暂时将这个想法搁置。

一直到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很快地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让新中国在战后快速地将经济恢复了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才再一次提出了建造万人大会堂的想法,并得到了中共领导们的支持。

毕竟这样的万人大会堂,不仅可以容纳更多的党员干部坐下来开会,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理念。

1958年,在天安门前修建万人大礼堂的计划,正式开始进行。

毛主席对大会堂的要求并不高,但要体现56个民族的不同特色。

设计小组由全国各地知名的设计师组成,但是先后提交了三稿设计方案之后,都感到不太满意,为此,负责人找到了周总理寻求帮助。

周总理建议设计小组,可以多多邀请年轻的设计师参与进来。

这些年轻设计师虽然在专业性上还不够炉火纯青,但胜在想法天马行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更多年轻血液加入设计小组之后,加上之前的三版,共有八版设计出现。

设计师们从这八版设计图中取长补短,经过六次修改,最终设计出了有189个立体图样的、每个厅各具风格的大会堂设计图。

10月28日,大会堂开始了紧锣密鼓地施工,并于1959年9月9日建造完毕。

1959年9月,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在巡视后感到很满意,当即为大会堂提名“人民大会堂”,并很快投入使用。

人民大会堂从设计到建成,虽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但18个厅18种不同的样貌,同时还将中华56个民族的不同特色融入其中,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壮举。

但唯一令毛主席不太满意的就是,人民大会堂虽然投入了使用,但当时却只是中央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这有些偏离了毛主席最初的想法。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也主要是受到时代的限制。毕竟新中国刚刚建成的那几年,内有国民党残党的担忧,外有美国、苏联等强国的威胁,如果将大会堂立即向群众开放,那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后来,人民大会堂也在1978年正式向群众开放。

对服务员的严格要求

在人民大会堂刚刚开放的那一年,总计有一亿一千多万宾客到访。有朋自远方来来不亦乐乎,但另一个方面,也消耗了大量的经费。

为了避免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家的经费负担,人民大会堂开始对外售卖快餐,并创建了人民大会堂综合服务开发中心,供各地来的宾客享用美食。

制作这些美食的厨师,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而来的,个个都是八大菜系的正统传人。他们制作的食物不光味道好,同时也能让宾客感受到家的感觉。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大会堂中的服务需求,服务员的挑选与培训也正式开始。

当时国内最顶尖的服务员,都在中南海中为一众中央领导服务,这些服务员的挑选标准,肯定是最严格的。

而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挑选,虽然比不上中南海服务员的挑选标准,但也同样低不到哪里去。

除了对身高气质的要求之外,还会对服务员进行政审,确保服务员的思想端正,不出问题。

王倩倩当年当选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时候,也经历了这样的审查。

2003年,19岁的王倩倩还是安康市师范学校的一个学生。在得知学校有参加人民大会堂服务员面试的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当时王倩倩虽然没有从事服务行业的经验,但她从小就多才多艺,还掌握了几门外语,所以对这一次面试颇有自信。

但是第一次面试,因为压力过大,王倩倩没能正常发挥。可就在王倩倩以为自己将会落选的时候,面试官突然通知她参加第二轮的体检。

王倩倩无论身高还是形象气质,都符合面试的要求,同时她的政审也没有任何的问题。2003年7月26日,王倩倩成为了那年安康市唯一被录用为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人。

起初,王倩倩认为这份工作是一份光荣的工作,无论怎么累她都会坚持下去。但是没过几天,她心里便打起了退堂鼓……

高强度的工作

人民大会堂总面积达到了17万平方米,光是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就要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

同时在召开会议的时候,大厅里会有超过4000人,等到召开宴会的时候,更是有超过10000人。

为了服务好这样庞大的宾客数,人民大会堂里每天都要准备至少五千张椅子和一千张桌子。这些椅子和桌子也全部都是由服务员负责搬运,每天都让他们感到十分疲惫。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之外,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精神上的压力也同样不小。

人民大会堂可以说是国家的门面,这里的工作自然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所以服务员们每天都要紧绷精神,将每一份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有时候,仅仅是一个茶杯出现一点肉眼难以看到的缺口,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所以服务员们每天都要对茶杯等用具,经过数次检查,确认无误后才正式开始工作。

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人民大会堂完全执行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王倩倩每天都要接受训练。

这些训练涵盖了各个方面——给不同领导递东西要采取不同的手势,站在什么样的地方要采取什么样的站立姿势,面对不同环境下说话的声音也要有所不同。

这些平时最简单的动作,不但要表达出服务员们的热情、细致,更要表达出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底蕴。

虽然这样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当王倩倩看到一位位宾客在她的服务下露出开心的笑容时,就会感到十分自豪。阅读更多好文,请戳“从老故事里,读到那个峥嵘年代”。

表现出色的人民大会堂服务员,还能得到成为中南海服务员的机会。比如当年毛主席身边的“大管家”吴连登,在成为中南海服务员之前,就是一个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

表现出色的王倩倩也得到了进入中南海工作的机会。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她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到了老家贵州打拼。

而那些没有得到进入中南海机会的服务员,也都会回到各个省的招待所、或其他重要场所,继续担任服务员。

一代又一代的服务员在人民大会堂奉献出自己的青春,让无数的宾客感到宾至如归,如沐春风。

人民大会堂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如同毛主席当年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了造福于人民的议政大厅,见证着祖国走向繁荣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