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绿色、低碳、可持续作为这项世界性环境保护活动的关键词,正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经由各行各业的一系列践行而不断深化落地。

立足上海,于今年起率先实施的《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为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绿色低碳模式转变提供制度支撑。今日,首届上海气象周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幕,联动政府部门、国内外社会组织、企业、城市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共探可持续发展议题。

这一议题同样不断在时尚行业被不断提及,从品牌掌舵者开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系统性打造和深入市场的消费方式转型,都与“绿色”议题环环相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4月11日“FIRST in Shanghai首发上海全球推介”活动上,作为中国运动品牌代表的安踏宣布,中国鞋服行业第一家由权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店铺—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于世界地球日当天在上海正式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作为一个启程,让我们每个人能够从旧物再利用,再穿着,再制造的行为去触达可持续。去计算我们的碳足迹,减少碳足迹,从而实现0碳这一任重道远的目标。安踏特别邀请canU可持续时尚平台创始人崔丹及其团队canU参聿协助策划这一项目,他在开幕日采访中介绍了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策划初心:在最初的起始点,我们以零碳作为启目标,把它定性成使命,所以我们最终定义为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0碳“这个概念既是数据也是目标,让我们从产业端去践行减少耗损,践行可持续,践行零碳的目标使命。

这个综合空间坐落在上海武康路街区,店内展示有艺术装置,设有参与产品再造工坊体验、社区活动,也可以阅读可持续相关书籍等,以及非常重要的安踏可持续商品展示区域,这个区域以街区属性的方式去呈现。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内的所有商品主要来源于安踏已有商品SKU中挑选使用环保面料或制程、以及进行碳中和认证的产品进行组合,并集中展示了安踏过往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投入的努力,包括材料创新、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以及与外部组织协作等。

安踏把自身的鞋服制造过程嵌入到循环再造中,构成产品历经“生产-使用-废弃-再利用”的新的生命周期,贯彻安踏对于0碳的无限追求。在努力引入可持续材料的同时,安踏始终努力确保运动产品专业性能,甚至进一步提升表现。例如,2023年春季,安踏发布的安踏国家队系列采用棉和CELYS™纤维混纺纱线为主的空气层面料,兼具两种纤维的性能优势,最终实现手感棉柔、透气干爽的效果。

不仅是店内所呈现的产品与包装,包括店铺装修的材料、产品陈列器架、能源使用以及日常运营,安踏都以可持续理念尽最大可能做到低碳和减排。这让ANTA ZERO更像是汇集了安踏在0碳追求路径上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展览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今天正值国际地球日,对于践行可持续有什么倡导?

践行可持续是一个持续沟通、潜移默化的进程。现如今,我也看到了消费市场中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和认同度越来越高,所以我的倡议是,在我们进行消费和行使生活方式之前,理性地稍作思考,怎么做才会对地球更加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德里亚穆纳河边,当地的一个小男孩拼命浇水阻止森林大火蔓延家园;秘鲁利马海岸,靠打渔为生的家庭因为工业石油泄露而食不果腹;英国北约克郡,一个年轻的打工人在不断上涨的水位中勉强通勤…… 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且难以逆转的改变。无论展览作品的创作形式是记录过去还是推演未来,这些图像最终指向的是关于人类生存的深刻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yehyehyeh创新社与Art Partner共同呈现的「Measurably Closer: #CreateCOP by Art Partner 全球青年气候创意展」从4月19日- 4月28日,于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展出。

作为首届上海气候周官方议程的一部分,「Measurably Closer: #CreateCOP by Art Partner 全球青年气候创意展」记录了全球视野下的人们在气候灾难发生后努力生存的真实状况。从河流污染到极端天气变化,从海平面上升到塑料危机,每年#CreateCOP 收到来自130多个国家的不同气候变化表现形式的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摄影、纪录片和实验电影、表演艺术、口述内容、音乐作品、时装设计、新媒体项目,本次展览精选过去几年精彩的得奖作品,为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做见证,也期待创意的力量激发意识与解决方案。

<< read mo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灾难 - 塑料与动物Jessica Angela O'Neill (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世风格Corinne Rivera(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持续传统正装Nicholas Bennett(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天然井Camila Jaber (墨西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逃离地狱Aakash Malik(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废弃物的神话 Woo Jin Joo(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曾在此生活 Avijit Ghosh(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迈杰拉特故事-生活在垃圾填埋场中 María Legaristi Royo(西班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自1871年至今的气温变化,印于布JNBY尽其用再生布料

在4月20日的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开幕论坛「Climativity 0: 气候危机下的青年创意」中,本次活动发起者,yehyehyeh创始人叶晓薇女士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此展览的意义:希望提供一个平台来扩大对气候行动的呼吁,同时让下一代创意人士的声音可以被看到和听到。相比国外年轻一代普遍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投入,国内的创意圈层似乎是有认知上的差距。希望借由yehyehyeh创新社发起的创意项目「Climativity 0」- 这个展览是第一个活动 - 鼓励青年参与,以想象力和思辨力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该项目以设计创意的力量,通过视觉叙事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期间,“有料空间”与生物基材料品牌SORONA®、国际羊毛机构THE WOOLMARK COMPANY、可持续纱线提供商UPW以及MATTTER生物基材料创新机构等共设特色展区,在MODE展现场呈现了国内外从新材料到产品端最新的可持续时尚理念与成果。而在M SPACE共创聚谈的开场论坛环节,我们也看到国内时尚品牌企业在可持续时尚领域正在付诸越来越多的探索和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求“可持续”新的发展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制衣企业之一,拥有超过45年发展历程的溢达集团于2016年创立了十如仕品牌,将品牌定位为国货科技男装,从一个园区开始,自一件白衬衫起步,经历8年时间打造一个具备差异化、科技性和可持续的新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溢达集团十如仕品牌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崴也在分享中表示,集团在广西桂林探索将废旧采石场改造为可持续发展园林“十如”,在广东佛山建造服装厂时探索率先改造污水处理厂,并于近年来成功推出颠覆性湙可染无水染色技术,开发循环再生产品,都是集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众多“大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产端之外,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不断探索“可持续”。2016年以来为1600余名员工提供了就读大专的机会,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员工实现了能力提升并进入各级管理岗位,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可持续发展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十如仕致力于在中国推动整个纺织服装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也希望可以和我们的消费者共同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距离可持续的生活有多远」

商业零售项目的“可持续更新”也被业界视为时尚可持续的重要路径。由雅戈尔集团与天目里团队共同开发的 HAI550 项目,将空置了十余年的商业建筑淮海中路550号,改造为国内首个致力于展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商业综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雅戈尔创新100项目执行总监、HAI550 市场总监杨晶介绍,作为淮海路上首个专门围绕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商业项目,预计于今年启动的HAI550将把商业体一楼空间打开,与淮海中路街区相连接,在一楼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举办各类艺术特展、互动体验、社群活动和工作坊,吸引年轻人“路过后自然而然地走进”,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传递可持续理念。在杨晶看来,企业花费一定周期的时间和财力成本,加固、改造存量商业体,并赋予其新的业态定位,其本身就是一次商业可持续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雅戈尔已建立自有的智能工厂体系,探索时装领域的智能制造路径,从而大大减少了新品研发的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企业内部孵化的“创新100项目”旨在搭建具有创新力的设计师平台,将绿色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转化为能真正为品牌带来收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的时尚产品。

♻️

组稿:Ruixue、Eirene

视觉:Eirene

图片来源: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品牌提供